标题:《阿弥陀经义疏》问答示念佛 内容: 执持名号,元照大师在《阿弥陀经义疏》设了四个问答,来显示执持名号的道理,这四个问答设问得很好。 元照大师《阿弥陀经义疏》,有不少的地方是显示佛力思想。 元照大师的净土思想有偏向善导大师,所以在著作之中,也处处鼓励专心念佛,仰仗阿弥陀佛的佛力。 所以元照大师的《阿弥陀经义疏》这本著作,也很值得我们净业行者探讨。 下面来引用元照大师在《阿弥陀经义疏》,对执持名号的开示设了四个问答。 元照大师《阿弥陀经义疏》云:此一句经,正明成业。 先须敛念,面向西方,合掌正身。 遥想彼佛,现坐道场,依正庄严,光明相好。 自慨此身,久沉苦海,漂流生死,孤露无依,譬如婴儿,堕在坑阱,叫呼父母,急救危忙;一志依投,恳求解免,声声相续,念念不移。 虽复理事行殊、定散机异,皆成净业,尽得往生;不然则无记妄缘,定成虚福耳。 这段法语,元照大师说得实在很好。 此一句经就是指执持名号这句经文。 正明成业,这句执持名号的经文,就是在说明成就往生道业的道理。 若没有执持名号,要怎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没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怎样成就道业,对不对? 也就是你若没有念佛,是要怎样成就道业? 你若没有念佛,是要怎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你若没有念佛,是要怎样了生脱死? 下面是元照大师教我们怎样念佛的方法。 念佛方法先须敛念,将你的所有妄念先收束起来。 面向西方,面向西方就是面向阿弥陀佛圣像的地方。 凡是有阿弥陀佛圣像之处,那个方位就是西方。 合掌正身,面向阿弥陀佛的圣像合掌正身,表示身心要恭敬。 遥想彼佛,现坐道场,心里想阿弥陀佛在清净的西方极乐世界。 依正庄严,光明相好,遥想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依报、正报非常的庄严,遥想阿弥陀佛光明炽盛,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或是遥想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相好、有八万四千光明。 然后再自慨此身,想想阿弥陀佛之后,再想想自己。 自慨此身,就是感慨自己业报身。 久沉苦海,漂流生死,孤露无依,譬如婴儿,堕在坑阱,叫呼父母,急救危忙;一志依投,恳求解免,声声相续,念念不移。 想到自己久沉在生死的苦海,漂流生死,孤露无依,无依无靠,就像一个婴儿堕落在坑阱之中,非常的危险,所以叫呼父母,内心非常的急,一心一意呼叫父母赶快来解救,所以声声相续,念念不移,念佛的心就是如此。 我们现在就是堕落在六道苦海。 阿弥陀佛在清净的西方佛国,相好庄严,光明炽盛;我们要赶快出离生死苦海,被阿弥陀佛救到西方极乐世界,才不会受六道轮回之苦。 所以在生死苦海沉沦的凡夫众生,很需要阿弥陀佛的急救,犹如婴儿堕落在坑阱,赶快叫爸爸叫妈妈:救我救我! 爸爸救我! 妈妈救我! 声声相续的呼叫爸爸妈妈救命。 阿弥陀佛就是我们众生的大慈悲父、大慈悲母,我们平时没有这样呼叫阿弥陀佛急救的心情,但是若发生天然灾难的时候,譬如发生火灾、发生地震,在危急的时候,你会大声念佛吗? 会! 阿弥陀佛救人哦! 阿弥陀佛救人哦! 平时没有这种心情,到了危急的时候就有这种心情。 所以,元照大师说得实在太好了,我们就犹如这个婴儿一样,所以一心一意恳求父母的解救。 因为这是在鼓励众生执持名号,所以元照大师这样譬喻说法。 事实上,若婴儿堕落在坑阱,父母若知道,根本就不需要婴儿呼叫,父母就赶快跳下去解救了,对不对? 我们遇到灾难或者是临终,很苦恼的时候,事实上不用我们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阿弥陀佛就寻声救苦了,主动现前急救了。 阿弥陀佛对众生的爱,是公爱、是大爱,也就是慈悲平等。 私爱是对自己的儿女,有那一份人伦至爱,对别人的儿女就无心了。 阿弥陀佛对天下每一个众生都视为一子,对任何人的救度,都是大慈大悲平等无差。 所以当我们在受苦受难,不管在平生或在临终,我们还未念出佛菩萨的圣号,佛菩萨就会因我们平时的称念,主动对我们救度。 事实就是如此。 元照大师这段法语,对执持名号的解释。 说完这段法语之后,设了四个问答。 这四个问答,要一层又一层将执持名号的道理分析得越深入,越让人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信心,越让人想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元照大师的用心相当的良苦。 发布时间:2023-01-16 11:45:5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1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