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弥陀经》中“十门开启”所被根机和往生品位 内容: 四所被阶品,分二:初料简,二总收。 初料简。 已知此经文略义丰,言近旨远,未委被何根器,有何阶等? 先明料简,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 反是皆器。 先明根器,有是有非;次别阶等,有胜有劣。 欲令舍非从是,弃劣取胜也。 信,谓信生佛不二,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故。 如经所云汝等皆当信受我语是也。 愿,谓信非徒信,如子忆母,瞻依向慕,必欲往生故。 如经所云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是也。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这是十门开启的第四段,主要讲在净土法门中,《阿弥陀经》所被的根机和往生的品位。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个结构段:第一是料简,料简哪种是根器,哪种不是根器。 第二是总收,就是从净土法门的普摄、普门的立场来谈其收机甚广的特点。 从前面所谈的义理深广中就能够了知这部《阿弥陀经》文句非常简略,但是义理非常丰富,具足华严事事无碍法界的玄门。 所以此经文句虽然非常浅近,但是旨趣非常深远。 佛经中有些是广经作略经讲、深经作浅经讲。 《阿弥陀经》就属于很深邃、广大的一部经典,然而却以一种浅显的文句来表达,所以它的特点就是言近旨远。 这两句话就把《阿弥陀经》文句、境界的特点概述出来文略义丰,言近旨远。 接下来的未委就是不知道,不能确知《阿弥陀经》是什么样的根性、什么样的器量能够修习,通过修习净土法门往生,又有什么样的阶品。 这里谈到的根器,这个器说的就是是不是这块料。 器就是一切器皿、一切用具的总称。 器皿能够盛东西,故佛教经典就常常用器来比喻堪受教法或者善能弘法的根机,所以称为根器,即根机和器量。 能够接受佛法而信受的人就被称为法器,或者道器。 反之,就叫非器,不堪为法器、道器。 通途佛法讲非器有五种类型:第一种,邪知邪见,对三宝没有信心。 第二种,诽谤佛法真理或者用这种方式来沽名钓誉。 第三种,执著语言文字而违背法性实相之道。 第四种,不具有持戒道德行为、一心向着五欲六尘。 第五种,在方便法门当中,比如声闻、缘觉,而不了解中道了义的人,也叫非器。 这五种人称为五种非器,于说法、授戒时都要简别而摒弃的。 简别就叫简器简别不是这种根器。 净土法门也要先去料简。 这里谈到非器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无信者,就是对念佛法门没有信心的人;第二种人是无愿者,就是对往生极乐世界不好乐、不发愿的人。 最后是无行者,即不去执持名号的人。 也就是说不具备信、愿、行的人,这就叫非器。 反之,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的人都是净土的根器。 所以先阐明这个根器有是有非,有是,是就是是器,非就是非器。 具足信、愿、行就是是器,不具足信、愿、行就是非器,这是先阐明根器。 其次要甄别往生的阶位有胜有劣。 胜就是上辈三品往生,劣就是下辈三品往生 。 所以这一段讨论的目的就是欲令我们能够舍非器而从是器,放弃下辈往生而取上辈往生。 发布时间:2023-01-16 11:36:1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