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有哪些重要节日? 内容: 一年之中,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日——自恣日。 这两天都叫作“佛欢喜日”。 在佛诞节要举行“浴佛法会”,就是在大殿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释迦牟尼佛诞生像)。 全寺僧侣以及信徒要以香汤沐浴太子像,作为佛陀诞生的纪念。 这太子像是数寸高的童子形立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 佛传说,太子初诞生时,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而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原来印度的习惯是尚右,所以右手指天,但是中国汉地的习惯是尚左,因此中国汉地所造太子像多半是左手指天,这是不合佛经的。 东南亚国家的佛教徒,根据上座部的传说,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日,同时也是佛成道日、佛涅槃日,我国藏蒙地区也如此。 佛成道以后,经过四十九日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始说法。 由四月十五日算起,经四十九天,到六月初四日为佛初转法轮日,教徒此日应到寺院旋绕佛塔。 又佛诞生后七天,佛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仞利天。 传说佛成道后,曾经有一年至忉利天安居,为母说法三个月,然后由天上从三道宝阶下来人间,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 这天称为“天降节”,各寺要举行纪念仪式。 此节在斯里兰卡、缅甸等国家也盛行。 七月十五日要举行“盂兰盆会”。 这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超荐历代祖先的佛事。 据该经说:目连(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母亲死后生为饿鬼,目连尽自己的神通不能救济其母,佛告以要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自恣僧。 以此功德,七世父母及现生父母在厄难中者,得以解脱。 在汉地,最初举行此仪的是梁武帝,大同四年(538)他在同泰寺设盂兰盆斋,其后大概在民间普遍举行。 到了唐代,每年皇家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并有音乐仪仗及送盆官人随行。 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献盆及种种杂物。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改在宫中内道场举行盂兰盆会,设高祖以下七圣位。 建巨幡,各以帝名缀幡上,自太庙迎入内道场,铙吹歌舞,旌幢触天,是日百官于光顺门外迎拜导从,自是以后,每年如此。 盂兰是梵语,义是倒悬,盆是汉语,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供具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 唐时盂兰盆供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 当时长安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腊、花瓶、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 常例皆于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是壮观。 到了宋代便不是以盆供僧,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 采用道家以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的传说,印卖《尊胜咒》、《目连经》。 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孟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其上,焚之。 拘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东京梦华录》)。 寺僧又于是日募施主钱米,为之荐亡。 后世更有放河灯、焚法船之举(用纸糊船形,船上糊有鬼卒等)。 这些都是民间习俗。 根据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出家、成道、涅槃同是四月八日。 但是汉地习惯以四月初八为佛诞日,二月初八为佛出家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为佛涅槃日。 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其他三日也要在寺院中举行简单的纪念仪式。 特别是腊八日,煮腊八粥以供众,已成为民间的普通习俗。 除此以外,汉地各寺院又流传一些不见于经典的诸佛、菩萨诞日的纪念仪式。 如正月初一是弥勒菩萨诞日,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贤菩萨诞日,三月十六日是准提诞日,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诞日,七月十三日是大势至菩萨诞日,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萨诞日,九月三十日是药师佛诞日,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弥陀佛诞日,二月十九日是观音诞日,六月十九日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出家日。 发布时间:2023-01-15 09:45:1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