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福慧双修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内容: 福慧双修,意思为同时修持「福德」与「智慧」二种庄严法门。 所谓「福德门」有那些呢? 如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利益他人的善业都为福德。 「智慧门」指入般若智慧之门户,为自我利益的真理、观念。 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馀则称为福。 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的福、智二行,为成佛的最胜实践,故称为二种胜行。 佛教有云∶「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即学佛应该要福慧双修,不可偏废一法。 经典中处处阐明修行要福慧双修,即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 《华严五教章》卷二说∶「此终教中论其实行,从初发意即福慧双修,故成佛时无别修也。」要成佛,没有什麽特别的法门,就是福慧双修而已。 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积集福慧资粮呢? 六度相摄是最好的修持。 布施∶不论是财布施、法布施,还是无畏施,以能抱持「三轮体空」为最高原则、境界。 持戒∶非仅持戒相外表,能重视持戒的真正意义,以不侵犯他人为原则,并且尊重利益他人。 忍辱∶忍辱非消极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辱是积极、承担、化解、处理和自在的处事态度。 精进∶所谓正精进∶「已生恶令断,未生恶命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即使修福的精进,也需要以智慧为导引,才不至於盲修瞎练。 禅定∶修持禅定工夫的人,身不妄动,口不乱言,意不颠倒,自然不会干扰他人,生长智慧,得到他人的尊敬供养。 般若∶以智慧为导,不间断的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自然能得大般若。 所以「福德」要「智慧」来引导,「智慧」要「福德」来积成。 福慧如鸟之双翼。 偏一不可,是为「福慧双修」。 发布时间:2023-01-14 11:28:4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