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什么是菩提心?如何发心? 内容: 第一个问题:如《无量寿经》佛言,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请问师父什么是菩提心? 如何发心? 这个菩提心哪,也就是清净心。 我们说发菩提心,不是嘴上说“我发菩提心,我要往生西方”那就是发菩提心。 那不是发菩提心,那是发愿,也叫发誓,换句话也叫喊口号,体清老和尚讲那叫“牙疼咒”,不能说这叫发菩提心。 什么叫发菩提心呢? 就是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心里清净了,它自动发起的那种无相心,才能称为菩提心。 这个无相心一旦发出来的时候,没有哪个众生和自己不是一体的。 没有哪个众生自己不愿意救的。 没有一个“我牺牲如何”或是“我如何”,没有这个。 只有一个念头,就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布施给所有的众生。 这个“众生”也是勉强说,因为他是无相。 这个心,我想才叫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必须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才能发起来,不在严持戒律的基础上你发不起来。 今天这个戒破了,明天那个戒破了,你还想发菩提心? 我看你所谓的发心还是发愿,不是菩提心。 所以说菩提心是自动发起来的。 这个发心啊一定要恭敬三宝、一定严持戒律。 什么叫严持戒律? 不是说我们持戒,一般就可以了,这个戒律必须持得超过你所思维的、你所能忍受的程度。 有的人说:我只要吃素就算发菩提心了,或是我如何如何就叫发菩提心了。 那不行,就是一丝一毫都不允许犯。 犯了马上忏悔。 你比如说坐车,没有收票的。 光有卖票没有收票,你这个票是买或不买? 你不买也能下车,也没人收。 如果你不买,你本身就犯戒。 如果说这个大地有花朵,是厂子所养植的,有很多人去摘,你也去摘一朵,这就犯盗。 比如说,我们在城市里走,正好有一口痰要吐出来。 这个时候又没有痰盂,又没有手纸,我们往哪吐? 我们只要随便吐了,那你就犯戒。 因为国家有令,要讲究卫生。 又比如说,交通岗有红灯不让通行,看周围没有人你就过了,那你就犯戒。 这个路边有一个栏杆不允许你在这跨越,而一看周围没有人,你就随便的跨越,那就犯戒。 就是说持戒,再微小的戒都要严格去持,这才行。 你这样持戒地修行,非常严格、丝毫不犯地修行,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你的禅定功夫,不管你念佛、修禅定的功夫,时时用心才有可能发出菩提心。 为什么说只是有可能? 因为我讲的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解决了,这才能发出菩提心。 就是说把你的妄想心用戒律把它捆死,不让它有任何自由,它死了道心就会生出来。 也就是说“人心死道心生”,这才可能。 发菩提心啊,发出这个心,他就不退转了。 他没有退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会去修行,都会努力。 所以这个菩提心应该这么发,这么去努力,这才可以。 第二个问题:佛法依靠僧传,佛法是否住世全靠僧众住持弘扬。 在家居士是护持位,护持三宝是居士的本分,护持是为佛陀的正法久住。 如果不去寺院,不懂得如法护持三宝,还算不算居士和信徒? 究竟如何护持为如法? 这个他已经讲了,佛法是靠僧传,因为佛规定末法时期,说法主,行来主,坐禅主,讲法主都是由僧来担当。 就佛在世时候,授戒也是由僧来传的。 包括释迦牟尼的父亲受五戒的时候,佛不是亲自给授的,是由僧给授的。 所以说佛法得靠僧团来住世弘扬。 在家居士是护持位。 什么叫护持位? 是护持三宝的位置,来修行。 为什么居士有很多,修行的多? 成就的少? 因为他把这个位置给颠倒了。 比如说,一个市长去当警察去,警察去当市长。 你说那个市长在交通亭上,坐在交警那块指挥,他会把这个交通给指挥乱了。 那警察去当市长呢? 能把整个城市计划全都打乱,他不懂啊。 所以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因为他不具备这个能力。 所以说僧是修行位,居士是护持位,如果各在各位,他们的作用都能发挥,而都能成就。 为什么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大居士成就呢? 就因为他们是护持位,他们把自己的护持位看得很重要,很重要。 比如祇树给孤独园的那个孤独长者。 为什么他最后成就了,开悟了,甚至佛给他引出城门了? 因为他护持三宝,他用黄金铺着这块地,给它买下来,来供养三宝,所以他成就。 还有末利夫人等等的,为什么成就?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位置是护持位,所以成就,这个很重要。 我们现在的居士呢,有很多到寺院要干嘛? 要争夺修行位。 “师父,我得到道场。 我得……师父,你这修不修行啊? 允不允许我念佛啊? 允不允许我打坐啊? ”他问这个。 我给他回答,我说:“我们这里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修行。 你还是上别的地方去吧! ”因为他的位置找错了。 有的居士来了,我说:“你来干什么? ”“我就是来三宝干点活。 ”我说:“留下。 ”你要说干活我就给留下。 因为什么呢? 不是说我们缺工人,缺干活的。 而是我们需要的是懂得自己位置的修行者。 你自己的位置都找不正,你怎么修行? 佛法就乱套了。 为什么有很多的寺院现在是居士当家? 就因为他不知道他是护持位,而且他要奔着修行位去。 什么事都他说了算,最后就代替了佛法僧,将来的结果就是要下地狱,这是要下地狱的罪。 所以作为居士一定要加小心,千万千万一定找到自己的位置。 到哪个寺院别说我来修行来了,我就是来干活来了,我来发心。 别说是居士了,就一个沙弥“挂单”,从僧人来讲,一个沙弥来“挂单”了。 如果他到寺院的客堂,说:“你干什么来了? ”说:“我来挂单了。 ”只要这句话一说,马上就不给挂单。 因为你是什么? 你是沙弥,不具备挂单的资格。 挂单是什么? 是到这里修行。 所以说不具备挂单的资格。 那沙弥到寺院应该怎么说呢? “我求忏悔来了。 ”求忏悔。 一听求忏悔,那客堂师父:“留下吧! ”他是真正知道他是沙弥位。 什么叫求忏悔呢? “我就是来发心行苦行,为大众来服务的。 ”这样的人可以留下。 所以说常住这条规矩啊,可能很多居士不知道。 有的居士来到寺院也说:“师父我要挂单。 ”我们也就知道居士不知道,所以也不说破,也没办法,怎么说? 说:“你不具备挂单资格。 ”他就不好意思了,是不? 实际上居士是不能出去说挂单的,连沙弥都不能说挂单。 你想一想,沙弥只能说来求忏悔。 那我们居士到寺院说什么呢? 只能说我来发心护持三宝,干点活吧,消消业障。 这样才符合你的身份。 是不是我这么说,身份低了呢? 不是。 就像警察站在警察位置上,市长站在市长的位置上,各在其位。 这样整个的佛法就能运作起来,都能成就。 如果位置颠倒,他就不能成就。 比如说佛法僧,我们都知道,佛法成就了佛,但是一切法又由佛说的。 如果你把法放在佛的前面,就结罪,就是错误。 必须把佛放在法的前面。 佛、法、僧这么个次序,那就是如法,它就不结罪,我们就能修行。 你看,这个位置都不允许颠倒,何况我们作为一个居士,对护持的这个位置更一定要清楚。 如何去护持佛法算如法呢? 第一个,不要给僧人钱。 居士一见面就要给僧人钱,认为这样供养是一种虔诚心。 对于你来讲,确实是虔诚心,但是同样一条,由于你不如法的供养,会造成僧人的犯戒行为。 僧人是不允许摸钱的,所以说不能供养金钱。 我们居士一定要懂得戒律。 如果不摸金钱,我们怎么样来护持呢? 那我们就看看僧团里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来解决、来帮助的。 但是你首先要明白,不是三宝需要你,是你需要三宝这块福田来给你培福。 有的人啊,到寺院他讲:“师父,我来护持你了! 来看看你们有什么困难,我来帮助帮助你们。 ”我听完了,只能说是笑一笑,我知道他好心。 你想,我连钱都不要,一天一顿饭,我都乞食生活,我要什么? 我什么都不要。 但为什么有的东西还收呢? 因为给你种福田。 我给大家再讲一个例子:在美国有这么一个州(地区),有几个要饭人,经过几年的要饭啊,他们都富裕了。 这个州里做个决定,说这些要饭人已经都富裕了,我们这地方不允许再要饭了,要饭人已经能自理了,他们应该转移了。 最后这个决议下来把所有的要饭人用车给送到别的地方去了。 送走几年以后,过去这地方很安宁送走以后,这地方赌博、打架、吵架这些刑事案件,还有很多其它的事情不断的发生。 大伙就纳闷了:过去那么多要饭的人在这块,反而没这些事,这要饭的走了反而多出这么多事? 经过研究,包括宗教人士的研究发现了:这个地方不能缺少要饭的。 因为这个人不布施,他这个道德不能提升。 只有经过不断的布施,道德才能够提升,而且人心就平了。 所以说他们发现要饭的很重要,是他们的需要。 最后州里又重新作个决定,派出代表把所有那几个要饭的人又请回来。 我们说一说,到底谁需要谁啊,是不是? 我们一定不能颠倒。 我们有很多居士往往认为:三宝需要我们居士护持。 这实际上是一种大慢心。 应该怎么看? 应该是三宝给我们成就的机会,给我们因缘。 是我们的福田。 让我们早日成佛。 我们抓住机会别失去,这才是正确的。 所以说不能颠倒。 什么叫如法护持? 改造你不正确的知见,成就你,就叫如法护持。 有的说,你看师父办什么事都离不开我。 实际上人家那是锻炼你,成全你。 因为我们有感到,咱们这里的僧人,很多跟我讲:“师父,咱们进深山吧! ”早就想进深山,原先就厌恶就不想在闹区里呆,就这个地方我们认为也是“闹区”。 我们这的僧人就想进深山里去修行。 但是有一点,佛法不兴盛,正法不住世,谁来起这个带头作用? 所以说我们还有这个因缘,要把这个法要继续传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 所以不能进深山,反复给大家讲。 有的师父也说:“师父,咱们干嘛要盖那些房子? ”我说:“你不盖房,怎么给众生种福田? 另外是给咱们盖吗? 给后人留下一点东西就完事了。 早晚一天我们要进深山。 ”所以说护持一定要知道三宝的心,这样你才会珍惜三宝,知道怎么样去和三宝一条心。 你在护持位成就,他在修行位成就,成就的结果没有区别,但修行的方法有所不同。 这个一定要清楚。 发布时间:2023-01-12 11:49:4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