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经修心课》:人和动物的区别 内容: 被感官支配的生活,和动物没什么区别我们不要把佛单纯地看作是一种有沉香味的东西,一种来自外国的洋东西,而应该把神、佛理解为宇宙的大生命。 让我们回头再看看五蕴。 所谓五蕴,指的是:色、受、想、行、识。 这里的色,指的不是色情的色。 看到这个字就联想到云雨之事,只能说明我们自己心灵肮脏。 这里的色,指的是物质,指的是变化之物。 就我们人而言,指的就是肉身、身体。 有了身体才有心嘛! 人的身体里是有心的,这个心,就是识。 而受、想、行,指的是物质和心之间的联系方式。 比如说,这儿有一支笔。 如果仅仅是有,这和无没什么差别。 为什么这么说? 正是因为我们亲眼看见了它,知道了它的存在,它才可能有。 如果没人认识到它的存在,即使笔的的确确在那儿,也没有什么意义。 正是因为既有了某个东西又有了感觉到这个东西的人,所以东西才在那儿。 我现在在这儿说话,是因为大家看见了我的脸,听到了我的声音,知道了哦,濑户内寂听在那儿,在说着什么呢,这才有了我的存在。 天地混沌之初,有了亚当和夏娃。 要是当时只有亚当一个人会怎么样? 有他没他是一回事。 得有人意识到他的存在。 有了夏娃所以才有了亚当,有了亚当所以才有了夏娃。 无论在哪个宗教里,大凡开天辟地的故事都有这个巧妙的情节,都会同时出现两个人,而且他们相互认识。 也就是说,只有当既有了色,即物,又有了识,即感知的时候,才会有物的存在。 而受、想、行,就是这种感知认识的作用方式。 其中的受,就拿笔来说吧,就是看见它,感觉到它,就叫它感受作用吧! 所谓想,就是,看见它时心里在想:哦,是个小小的黑乎乎的东西,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想象。 至于行,就是意识到自己这样想过,并且再一次去认识。 行指的就是这种认识作用的形成过程。 就拿我们每天吃饭这件习以为常的事来说吧。 我们是不是感到过这儿有饭呢我想吃? 看见了饭,我们就想着要吃,看见梅干了,我们就想到好酸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条件反射吧? 想到了这东西吃起来味道一定不错,然后我们就会想那就吃吧,于是就开始吃起来。 是这样的吧? 吃了以后,我们还会想味道真不错或者太难吃了我们就是这样去感受物的,认识物的。 这么说,该明白了吧? 这就是五蕴。 当观世音菩萨在心中深入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他看见或者说认为:我们的五蕴刚才说过的我们的肉身、我们的感受、我们的心之所想这些全是空的。 于是就觉得,一切苦厄,也就是所有的苦难,无一不是缘于这个空。 关于这里说的一切苦,我们以后再说。 怎么样,大致明白了吧? 总之,我们都是由五蕴构成的。 有一点要注意,在当初释迦刚开始讲法的原始佛教里,所谓五蕴,就是世间当初是这样解释的。 那么意思就是说:这世上的一切,都是由五蕴构成的,并且它们全是空的。 这几句的中心内容就是:神也好,佛也好,他们都是宇宙的生命。 现在,对这种看法没有抵触感了吧? 我们不要把佛单纯地看作是一种有沉香味的东西,一种来自外国的洋东西,而应该把神、佛理解为宇宙的大生命。 这种理解,大家能够接受了吧? 我们都是非常小、非常小,小得像一滴水的生命,而且是存在周期非常短的生命。 但这个小生命是从宇宙那个大生命里送出来的。 只要我们让心纯洁起来,做到心无杂念,心中自然就会涌出让那个宇宙的大生命能懂的语言这就是咒,是陀罗尼。 而且,这个陀罗尼是蕴含着力量的,是很灵验的。 备注:作者濑户内寂听是日本最具影响力九十岁高龄尼僧,位居日本最高僧位大僧正。 本书是她历时一年亲自宣讲《心经》,结集而成,影响整个日本,荣获多项大奖! 发布时间:2023-01-12 10:36:4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0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