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卷七 内容: 精进波罗蜜多品第八尔时薄伽梵。 说是安忍波罗蜜多已,时慈氏菩萨摩诃萨。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大圣世尊已说安忍波罗蜜多。 应当广说精进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应云何祝云何降伏云何修行。 云何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唯愿世尊分别广说。 尔时薄伽梵。 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所谓修馀五种波罗蜜多。 皆精进力而能成就。 精进波罗蜜多谓身口意。 此三善业皆因精进方得发生。 於三业中意业最胜。 菩萨摩诃萨修习意业有二种心。 一者精进二者退转。 所谓发起菩提心是精进。 止息菩提心是退转。 云何发起。 於诸有情起大悲故。 云何止息住我空故。 云何发起摄取一切众生故。 云何止息舍一切众生故。 云何发起於生死中无疲倦故。 云何止息求出三界故。 云何发起一切悉舍故。 云何止息轻心不施故。 云何发起坚持净戒故。 云何止息毁犯禁戒故。 云何发起善住安忍故。 云何止息不修忍辱故。 云何发起修集善根故。 云何止息懈怠懒惰故。 云何发起住禅定故。 云何止息心散乱故。 云何发起智慧相应故。 云何止息无明相应故。 云何发起多闻善说故。 云何止息不闻正法故。 云何发起积集智慧故。 云何止息取相分别故。 云何发起观蕴如幻故。 云何止息於蕴生厌故。 云何发起知处如梦故。 云何止息永灭根境故。 云何发起观界无生故。 云何止息灭身灭智故。 云何发起增长梵行故。 云何止息舍实智慧故。 云何发起五通自在故。 云何止息厌离有漏故。 云何发起正观念处故。 云何止息不修念住故。 云何发起正断相应故。 云何止息不行正断故。 云何发起神足自在故。 云何止息神足不具故。 云何发起勤习五根故。 云何止息不增五根故。 云何发起乐修五力故。 云何止息不修五力故。 云何发起圆满觉支故。 云何止息不具七觉故。 云何发起勤修正道故。 云何止息不修八正故。 云何发起修奢摩他故。 云何止息不善修止故。 云何发起正观缘生故。 云何止息厌患缘生故。 云何发起闻所未闻故。 云何止息以有所闻故云何发起以戒严身故。 云何止息厌患蕴身故。 云何发起辩说无碍故。 云何止息无学默然故。 云何发起修习三解脱门故。 云何止息不修三解脱门故。 云何发起降伏魔怨故。 云何止息乐著涅槃故。 云何发起善修方便故。 云何止息爱乐寂静故。 云何发起进求不息故。 云何止息所作已办故。 云何发起了俗谛故。 云何止息证灭谛故。 佛告慈氏。 如是种种精进行法。 皆精进力而能圆满无增无减。 方能利益一切众生。 所以者何。 以能远离一切相故。 皆由智力而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习事业。 所谓修习大慈大悲不舍有为。 证真无为不退不转。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慈氏当知此即菩萨摩诃萨。 意业清净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慈氏菩萨摩诃萨。 有四种精进。 云何为四。 所谓未生不善能令不生。 已起不善速令除灭。 未生之善当令速生。 已起之善能令增长。 慈氏当知此即菩萨摩诃萨四种精进。 若无此四云何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菩萨摩诃萨所起精进。 乃至布施持戒安忍精进。 难舍能舍难作能作。 如是种种难事。 精勤勇猛心无懈倦。 所修胜行一切诸天。 释梵护世所不能作。 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广度众生。 出生死海而无度相。 皆精进力之所成办。 是则名为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慈氏懈怠众生。 所修事业功力微少,犹如水滴不至大海。 懈怠之人亦复如是,不能得至无上菩提。 譬如有人手足俱无。 行住坐卧不得随心。 乃至微小作业皆不成就。 如是之人岂能越渡江河大海。 懈怠众生无精进足亦复如是,此懒惰人於家事业尚无所成。 岂有慈悲具修戒慧。 能度有情出於火宅。 修行菩萨六波罗蜜菩提资粮。 菩萨摩诃萨以精进波罗蜜多而为船筏。 三无数劫福智所成。 与诸有情同乘此船。 超越生死大海彼岸。 复次世间众生总有三种。 一者懈怠二者非勤非惰三者精勤勇锐。 言懈怠者於己家务悉亦弃舍。 况能为他营建事业。 非勤非惰者於大事业都不能作。 设欲进求遇缘便退。 勤精进者恒为有情受大劳苦。 但利益彼无念己身。 窳惰之人为懈怠鬼。 常所拘执惑乱身心。 譬如有人入於大海至七宝山。 於是山中宝珠无量。 方欲采取为鬼所著。 然之间徒步而返。 不获一宝裸露而归。 懈怠众生亦复如是,此赡部洲福德之地十善业力来生其中。 菩萨观之无量无边。 十善珠宝遍满大地。 而诸众生为懈怠鬼之所魅著狂乱失心。 设见妙宝都无取心。 如妙高山不可移动。 若精进人取斯宝物。 不足为难如举一毛。 菩萨摩诃萨为欲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普为众生从无量劫。 生死长夜不惜躯命。 勤行精进方至菩提。 菩萨观之心无懈倦犹如食顷。 复更思惟过去诸佛行菩萨行。 为欲满足。 六波罗蜜。 经无量劫亦如食顷。 菩萨摩诃萨复观现在未来。 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行菩萨行。 经无量劫方成正觉。 如是劫数难可校量。 譬如有城极为高广。 四面高下各百由旬。 於此城内满中油麻。 经百千劫除去一粒。 如是劫数渐渐除一。 乃至城空为一大劫。 如是大劫积数满三阿僧企耶。 菩萨摩诃萨如是劫。 常为五趣一一有情。 勤行精进受诸苦恼。 方至菩提。 譬如大地末为微尘。 如是微尘宁为多不。 慈氏白佛言甚多世尊,佛告慈氏假使众生如彼尘数。 菩萨为彼一一有情。 如上劫中勤行精进。 不惜身命受诸苦恼。 然後乃成无上菩提。 菩萨摩诃萨复应如是思惟。 我於过去如前劫数勤加精进具足圆满六种波罗蜜多。 得不退转方至菩提。 作是思惟如是长远勇猛精进。 况於人间年月劫数。 而比於彼如刹那顷。 而成正觉何不进求。 菩萨摩诃萨应勤精进坚固。 其心所舍头目髓脑手足支节无所吝惜。 如是思已一心精进恒无懈惓。 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精进波罗蜜多。 时薄伽梵而说颂言:世间诸果实,皆由精进生。 大地水火风,根尘由彼有。 贪恚痴疑惑,皆由懈怠生。 菩萨於此中,常惧如毒箭。 如人有技艺,懒惰无所成。 懈怠诸男女,慈母不忻见。 有智勤精进,菩萨行成就。 是人开觉花,能成佛果位。 智人常勇猛,了达深义趣。 愚痴懒惰人,世所不称赞。 若人无精进,亦无世名称。 无善法资粮,如粪秽不净。 如草及塼石,犹堪世所用。 懈怠懒惰人,一切无堪用。 譬如衣垢弊,亦如花鬘萎。 人若无精进,端正不任用。 如人有名称,由精进安忍。 无忍无精进,非女亦非男。 懈怠乏资财,卑贱多骄慢。 常惧他人语,家务悉不成。 如是无精进,虽有众技艺。 恒被人所轻,如蛇无毒气。 虽无诸技艺,唯有勤精进。 佛果大菩提,决定皆成就。 一切修福业,皆由精进力。 如欲受使者,专待王教敕。 精进尊贵本,应当勤勇猛。 菩萨乐修行,必成无上果。 恒住於精进,智者所称赞。 无智执由天,邪见生死本。 智者住正见,舍天而精进。 应当勤勇猛,能度於彼天。 愚劣无精进,舍勤而事天。 智者乐精进,远离於天教。 天命及精进,愚智有差殊。 信天邪见因,精进招胜果。 如有地无种,耕垦何所益。 无勤亦复然,天命何所获。 譬如风吹火,随小渐成大。 精进亦复然,善法而增广。 能行诸难行,而获增胜果。 身命无吝惜,当绍於法王。 尔时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 求菩提时擐精进甲。 以大誓愿而为器仗。 日夜精勤增长功德。 犹初白月渐渐圆满。 譬如有人闻彼远方。 有佛舍利窣堵波塔。 及有善说正法之人。 此人闻已欢喜踊跃。 不待资粮车乘伴侣。 徒跣而往诣彼塔庙。 所经道路唯是猛火及布利刀。 是人勇锐其心不退。 决定前进达於彼所。 瞻礼佛塔听闻正法。 於火刃中举足下足。 步步思惟而发是愿。 我於今日刀火中行得闻正法。 愿我当於生死大苦之中。 拔济有情置於涅槃。 安乐之处。 菩萨摩诃萨发是愿已,虽践刀火如履莲花。 足下柔软如须曼那花。 复似栴檀香水而洒其上。 清凉芬馥无以为喻。 复作是愿我从今日。 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於是中间身口意业常作佛事。 若行馀事愿我此身。 如枯稿木口说馀言:愿我瘖哑意思馀法。 愿我狂乱除正法外。 自馀音教无所乐著。 如是三业所修诸善。 皆悉回向无上菩提。 复愿一切众生咸成正觉功德无荆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 穷未来际无有休息。 譬如虚空密雲弥布降注大雨。 若至陆地砂卤之处不久便乾。 若雨一滴入大海中。 海水未竭其雨无荆菩萨所作功德亦复如是,若为自身求於解脱。 如陆地雨不久还乾。 若为法界一切有情。 修於善业投涅槃海。 以大悲愿众生无尽善亦无荆复次慈氏譬如菩萨寿命无量往於东方经过无量俱胝三千大千世界。 所经国土众生之类。 悉皆令得大般涅槃安乐之处。 如是无量阿僧祇劫广度众生。 我今观之如爪上土。 其未度者如大地土。 如是东方世界未度既然。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虽有如是无量有情。 菩萨摩诃萨亦不厌舍而生退转。 勤行精进终无休息。 菩萨摩诃萨能发如是广大之心。 无有少法难修行者,於三界中所有福智尊贵自在。 无劳功力自然得之。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 於诸世间所有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学无学人及辟支佛如是有情精勤修集。 无量无边所有功德。 比於如来一毛功德。 百千万分不及其一。 如是所有一一毛端。 皆从如来无量功德之所出生。 如来之身一切毛端所有功德。 共成如来一发功德。 如是佛发八万四千。 一一发中各具如上毛端功德。 如是合集共成如来一随好功德。 如是随好具八十种。 一一好中各有如上佛发功德如是合集共成上如来一相功德。 如是诸相具三十二。 各具如随好功德。 如是合集至百千倍。 成佛眉间毫相功德。 其相圆满婉转右旋。 如颇胝迦宝明净鲜白。 夜闇之中犹如明星。 毫相舒之上至色界阿迦腻吒天。 卷之如旧复为毫相於眉间祝以此毫相所有功德至百千倍。 成佛顶上肉髻之相。 所有功德无有人天能见顶者,如是肉髻千倍功德。 不及如来梵音声相所有功德。 其声下彻阿鼻地狱。 上至色界究竟天中。 如是所说无量功德。 皆是如来大悲化现。 如是化身皆由无量功德集成。 无比无喻无与等者,如是化身千倍功德成佛报身。 如是报身所有功德。 百千万倍成佛法身。 所有功德莫知其量。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闻说诸佛如来无边功德。 不惊不怖不畏者,当知是人成就精进波罗蜜多。 应发如是广大之心。 佛身功德无量福聚。 我今观之誓当修证。 勤行精进不惜身命。 为一切众生於无量劫。 受三涂苦心不生悔。 皆令圆满具足成就六种波罗蜜多。 得成无上正等菩提。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 善男子应当谛观佛之智慧。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如舍利弗诸声闻中智慧第一。 此瞻部洲北广南狭如类车厢。 周匝七千逾缮那量。 东胜身洲形如半月。 周匝八千逾缮那量。 西牛货洲形如满月。 周匝九千逾缮那量。 北拘卢洲地形畟方。 周匝十千逾缮那量。 妙高山王其相四方。 入水八万逾缮那量。 四宝合成出水量等。 四宝合成周围四面各有八万逾缮那量。 次外即有金山七重。 周匝围绕有八海水。 最外复有大铁围山。 如是四洲及诸山王用为纸素。 八大海水以为其墨。 一切草木用为其笔。 一切人天一劫书写。 比舍利弗所得智慧。 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又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其中众生所有智慧。 如舍利弗等无有异。 菩萨摩诃萨了达布施波罗蜜多。 所有智慧过彼百倍。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众生皆具布施波罗蜜多智慧。 不及一菩萨摩诃萨所得净戒波罗蜜多智慧。 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又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 皆具如是六种波罗蜜多智慧。 不及一初地菩萨摩诃萨所得智慧。 乃至十地菩萨摩诃萨所得智慧。 展转倍增亦复如是,又此十地菩萨所得智慧。 比汝慈氏一生补处菩萨摩诃萨所得智慧。 百千分中不及其一。 时慈氏菩萨闻佛语已而作是念。 今者如来在大众中。 作是称赞深生悚栗。 尔时佛薄伽梵。 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今谛听。 於此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众生所有智慧。 皆如慈氏等无有异。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 诣菩提树坐於道常降伏魔怨将成正觉所有智慧。 於佛如来所得智慧。 百千万分不及其一。 慈氏当知如来智慧。 甚深无量不可思议。 亦非譬慧之所校量。 若菩萨摩诃萨闻是诸佛甚深智慧。 不惊不怖不畏者,应加精进成就波罗蜜多。 懈怠之人世间小善尚不成就。 况於如来大智彼岸。 而能广度一切众生。 复次慈氏有三种精进云何为三。 一者闻此甚深如来广大智慧心不倾动。 二者能随过去诸菩萨摩诃萨大悲之行。 三者所行之行设逢苦难心不退转。 又以精进力。 观察一切世出世间情非情境皆悉是空。 以观如是胜义空故。 无一众生有相可得。 虽知无相而为众生。 於无数劫修诸苦行不辞劳倦。 常以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取有情。 教以三乘令得解脱。 次复安置於最上乘得不退转。 一切行愿皆悉成就。 具足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诸佛如来与受记别。 近无等等无上菩提,犹如白月十四日夜渐向圆满。 菩萨亦尔於佛菩提。 渐向圆满得无功用。 自然获得十种胜事。 云何为十。 一者诸佛正法不由听习而悉现前。 能为有情宣说妙法。 二者不思议力。 自然能发坚固誓愿。 能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三者而得自在身口意业随愿现生一切无碍。 四者能现种种神通变化。 随心自在无所障碍。 五者能作希奇未曾有事皆得自在。 六者受生自在。 於五趣中随机利益而能生彼。 七者宝藏随生周给无荆八者常为心师不师於心。 无有卒暴如调伏象。 九者自然觉悟生死涅槃。 二皆平等不由师训。 十者得无上智利乐有情。 方生死中拔济令出。 置於三乘涅槃正路。 究竟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精进之人於生死中说诸过患。 显大涅槃无量功德。 大悲般若常所辅翼。 由斯不住生死涅槃。 利乐有情穷未来际。 是即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精进之人听闻正法总持自在。 以精进力身无疾玻一切怨害慈心相向。 毗那夜迦作障碍者无所能为。 菩萨言教悉皆承顺。 复次精进之人一切诸天恭敬爱念。 危难之中一切善神之所拥护。 复次精进之人小有所施。 而能圆满檀波罗蜜多复次精进之人护持净戒。 不为懒惰之所摄受。 速能圆满净戒波罗蜜多。 复次精进之人善能安忍。 怨亲平等无有二心。 速能圆满安忍波罗蜜多。 复次精进之人勇猛不退被精进甲。 大慈大悲恒不舍离。 速能圆满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精进之人勤修静虑。 於三摩地安住不动。 速能圆满禅波罗蜜多。 复次精进之人多闻智慧。 讽诵无倦而无懒息。 速能圆满般若波罗蜜多。 然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大海。 一切声闻独觉及诸菩萨。 无有方便而能测量。 唯有精进波罗蜜多而能究荆复次精进之人日夜增长无量功德。 如青莲花生淤泥中。 日夜增长渐舒出水。 其花开敷香气芬馥。 见者咸悦取以作鬘置佛顶上。 若天魔梵国王大臣长者居士。 一切人民皆悉爱乐。 精进之人亦复如是,於彼生死淤泥之中。 生菩提芽出二乘执。 开真实相显示涅槃种智敷荣香气芬馥。 遍十方界利益人天。 如青莲花人皆爱乐。 是则名为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懈怠之人犹如舂杵有二种事。 一者不能自使日益损坏。 二者不能自立弃地即卧。 渐不堪用以火焚之。 懒惰之人亦复如是,一者不自策使色力日减。 二者不能勤理家业。 常卧睡眠身坏命终。 地狱火中焚烧受苦。 精进之人如如意树。 在於生死旷野之中。 与诸有情作归依处。 饥渴之者为作饮食。 裸露之者而作衣服。 乃至能度生死险难。 尽此形寿无所乏少。 令一切众生安隐快乐。 以精进力速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薄迦梵说此精进波罗蜜多时。 会中七十八俱胝那庾多若人若天。 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 皆得无生法忍至不退转。 佛告慈氏此即名为精进波罗蜜多。 发布时间:2023-01-11 21:21:3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