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 内容: 如今人心有点浮躁,好多人都喜欢向外索求,自以为所追求的一切,肯定是快乐的源泉。 其实,你若静下来内观自心,有时候就会发现:你现在追求的东西,未必是真正需要的东西。 1. 关爱可怜人,比供养菩萨的功德大“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 ”关爱十分可怜的人,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比丘尼,她在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买了很多很多供品。 当她摆设完供品之后,感到有些疲倦,便靠着供案暂歇片刻。 恍惚之间,梦见观世音菩萨对她说:“你不给我上供,我也饿不着。 但寺外有四五个难民,快要饿死了,希望你把这些供品拿去给他们吃。 救活他们的命,比给我上供的功德要大十倍! ”比丘尼当下惊醒,打开寺门一看,果然有四五个面黄肌瘦的人,便忙将供品布施给他们。 可见,关爱十分可怜的人,有时候比供养佛菩萨更为殊胜。 如今,不管是汉地、藏地,许多人对高僧大德的供养特别多,而对一些弃儿、病人、孤寡老人,却不一定愿意花钱去帮助。 当然,假如你供养的是真正有菩提心、离贪欲的大德,肯定有很大功德。 但一般而言,这些大德不一定很缺钱,锦上添花不太有必要,倒不如以慈悲心布施给可怜人,这个功德应该远远超过前者。 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才是大乘菩提的根本。 大乘经典中说,菩萨的事情是什么? 就是利益众生,除此之外,自己的事情是没有的,包括吃饭穿衣,也是为了利益众生而行。 当然,利益众生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利益众生,如放生、讲法、布施;一是间接利益众生,比如在修行时,将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众生,此举虽没有直接利他,却能间接成为利他之因。 曾有人问我:“大乘佛教的价值观是什么? ”记得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一心唯求利他,就是它的价值观。 ”----《做才是得到》 发布时间:2023-01-09 10:52:0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0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