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理解《道德经》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内容: 惟贤法师答:如何理解《道德经》之第一章中讲到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其中的无和有与佛法所讲之无和有怎么区别呢?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同那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差不多。 道家讲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就把万物看尽了。 这是天相与人世的结合,天人境界的结合,《易经》就是讲这一套的。 为什么讲这个结合呢? 在天为阴阳,在地为刚柔,在人为仁义;天讲阴阳四时变化,地讲刚柔,有山有水,生长万物,但是要协调;而天地人,人在中间,就是协调的,以什么协调呢? 以仁义之心来协调,有仁义之心,阴阳和谐,天地也就是和谐的,四时变化是正常的,假如违反仁义之心,阴阳不协调,灾难就多,发生刀兵、水火、瘟疫等等,这是由人心来的,要抓根本。 所以佛家、儒家、道家,总之来讲都是修心,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儒家重在人伦,道家重在天人境界,清净无为,返朴归真,淡泊宁静,减少贪心;佛家就高,由做人到成佛,做人在世间,成佛就要超越世间,成佛就要学菩萨,菩萨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以大智慧不住于世间,以大悲心又要在世间,这个境界就大! 就像那个莲花,为什么说是莲花呢?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生在污泥中、在五浊恶世中不随污泥所转,有大智慧! 但莲花又不舍污泥,吐出芳香,净化浊土,这就叫大悲,这个精神很了不起,做个菩萨不简单! 那么,道家的无名是什么? 就是一种无极境界,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 这一种在佛家来讲,还是在阿赖耶识的境界,阿赖耶识随业支配,阿赖耶识生的时候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就有各种现象,就这么一个境界。 真正的如来藏这些,必须要经过修行,修戒定慧,逐步逐步才能把真如境界显现出来,道家这个无名就没有到这个境界。 所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个无名是什么呢? 就是在无极的境界,阴阳未分之境界,有名就是阴阳已经分了,由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么来的。 所以无名与有名,无名就叫潜伏状态,无极潜伏状态,有名就在太极以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么一个境界,万物之始嘛!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就在无私无欲之中,可以得到那个妙,但是由无私无欲,逐步逐步转化了变成世间法,就是一般人的七情六欲,走正道的呢,就可以合乎正道,合乎那个无名的正道,走邪道呢就违反那个东西,就变成普通的凡人、庸人,可以这么区别。 所以这中间要加以观察,在观察之中就要保持无名的境界,返朴归真,清净无为,返朴归真,这中间很玄妙的。 宋儒有一首诗,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心惟危那个危是什么危呢? 危险的危! 为什么人心惟危呢,走的普通人的七情六欲,非常危险的;道心惟微,要走正道保持无名的境界,非常微细的;什么叫惟精惟一呢? 就是要慎独、要精细,惟一就是要专一、要有定力,专一不变,这样子才能达到中道。 所以,不管儒家的中道,还是道家的中道,都是不偏不依,阴阳谐和,阴阳不乱,合乎人心,称之为中道。 这个中道跟佛家讲的也有区别,懂这点要看《易经》,要结合老子《道德经》,结合起来也好懂。 发布时间:2023-01-08 12:03:1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