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修行的七种供养方法 内容: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1. 如说修行供养按照佛陀所说的种种法门修行,也就是依法修行。 2. 利益众生供养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我们都要积极去做。 别人有困难,主动帮助别人,把他从困苦中解救出来,给他快乐。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跟佛法没有关系。 其实,这也是在供养诸佛。 因为佛、菩萨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出世,你能利益众生,自然是对诸佛最好的供养。 3. 摄受众生供养社会上有许多人,直截了当地跟他讲佛法,他不一定会接受。 这种人,首先要摄受他们。 什么叫摄受? 佛法里有四摄法门:一、布施,二、爱语,三、利行,四、同事。 看到人家有困难,需要经济、物质方面的帮助,我就给他这方面的帮助,这是布施;爱语,是在爱心的基础上,用真实的语言或利他的语言,去帮助他人;利行,所做的一切事情对他人都有利益,没有任何一种行为会对他人构成伤害;同事,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如果真能按照四摄法门去做,即使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肯定也要被你所感化;对方还不被你感动的话,那他简直就是一根木头了。 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朋友,想要他们对你好,那就要修四摄法门。 修了之后,别人一定会对你好。 因为,摄受众生供养,是以四摄法门去摄受众生,利益众生。 4. 代众生苦供养需要有同体大悲的精神,把众生和自己看作一体。 众生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 比如某人做手术急需用钱,还差两百元钱才能住进医院。 眼看病人生命垂危,这时要毫不犹豫地主动去帮助他,把钱拿出来,让他先住进医院。 假如他需要输血,别人的血型与他的血型不吻合,恰好病人的血型与你相同,这时,病人的生死就是自己的生死。 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你马上把自己身上的血液输给他。 他的病就是我的病,他的病好了,你应该为他的康复感到高兴、幸福,这就是代众生苦供养。 众生受苦的现象很多,像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地讲了。 5. 勤修善根供养学佛修行要勤修善根。 也就是要众善奉行。 善的内容很多:如三归,修止观,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四摄,拜佛,礼佛,忏悔,放生……这些都是勤修善根的内容。 今天修了,明天继续修,一直坚持做下去。 绝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 6. 不舍菩萨业供养学佛,首先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在修学中,不能半途而废。 不舍,就是不要舍离。 发了菩提心之后,不要舍弃,不要离开菩萨道修行。 菩提心,是一种自觉觉他心,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佛过程是“自觉”,学习佛陀度众生的精神和行为是觉他。 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能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机,方便善巧地弘扬佛法,普渡众生,使自己和大家离苦得乐。 行菩萨道也属于法供养。 法施的功德很大,这个问题《金刚经》中讲得非常清楚。 《金刚经》里说:用许多的七宝去布施,但比起读诵《金刚经》,或者能够给别人解说《金刚经》的功德,那简直差得太远、太远了。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财布施跟法布施相比,财布施的作用太有限。 别人有困难,经济上需要帮助,我给他一百块、一千块、一万块,总有用完的时候,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呢,我给他财物未必就是好事。 有时候他没有钱还很幸福,钱多了反而不幸福。 社会上有许多夫妻,没钱的时候感情很好,日子过得很开心。 随着家里的收入增多,家庭开始不和谐了:什么外遇啊,花天酒地啊,结果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钱多了,反而闹得不可开交。 所以有钱不一定能够幸福,钱仅仅是幸福中的一个成份,不是全部,它不是人生的一切。 所以,佛法说财布施供养不及法布施供养功德大。 法布施,就像我教你一种谋生的方式,比起直接给你钱的好处要大得多。 因为,谋生的手艺学到后,只要勤苦奈劳,就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绝。 如果我能给你一种幸福之道,把佛法传授给你,使你远离忧愁、烦恼和痛苦,使你生活得幸福美好,生活得充实、愉快、安乐。 可见,使人终生受用不尽,使人觉得幸福的,并不是钱,而是佛法。 7. 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学佛的人,要有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出生菩提心。 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可以有一刹那离开自己的发心,这样菩提心就可以一天天地增长起来,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圆满佛果。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说的就是这种道理。 发布时间:2023-01-08 11:35:5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