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 内容: 【原文】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 《楞严经》【注释】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我对你们说的色、心这个法,什么叫色呢? 我现在告诉你! 这个色法是晦,晦也就是一种黑暗表现;昧,昧也是不光明,就是很黑暗的。 很黑暗的什么呢? 这空。 晦昧为空,就是很黑暗的,就变成一个顽空。 空晦暗中,在这空又不光明里边,结暗为色,暗结集到一起了,这暗的情形,就变成有一个暗的形色了,这黑的色存在了;这算一个黑色。 结,就是结集到一起了。 色杂妄想,想相为身:结集到一起,有了形色,然后就搀杂上了这种妄想。 由妄想和这个色相,又结成一个身。 前文说晦昧为空,晦昧也就是这个无明。 这无明虽然说无明,但是你看不见的,所以它就等于顽空了! 在这个空和无明的里边,结暗为色,就有一个形色产生,这也就是无明缘行这种的道理。 色杂妄想,既然有了形色,这色又生出一种妄想。 这妄想是什么呢? 就是那个识。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这想相为身,就是因为妄想造成这个身体,也就是名色。 这是十二因缘里头的道理。 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聚缘,这种种的因缘,聚集到一起。 内摇,这个时候,也就可以说是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有了六入。 聚缘内摇,这也可以就说是名色缘六入。 有了六入,这就有了触,所以趣外奔逸,这也就是一种触。 怎么叫趣外呢? 趣是走;走到外边去了。 到外边去,就各处跑,这叫奔逸。 奔就是奔跑,从这儿跑到那儿去,从那儿又跑到另一个那儿去,也就是这妄想心可以奔跑。 那么这个触,也可以说奔跑,好像那小孩子有触觉了,这也叫奔跑。 但是各处奔跑,因为自己没有真正的智慧,就昏扰扰相,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跑。 昏扰扰,这个扰扰就是乱跑的样子,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东南西北,分别不清。 以为心性,那么就以这种不明白的,做自己的心性。 自己既然不明白,所以就好像丢了似的。 丢了什么呢? 把自己那个真正的圆妙明心宝明妙性,都失去了。 这个失去不是真失去,就是好像失去而没有失去。 因为以昏扰扰的这种相,做我们心性,没有用圆陀陀、光灼灼那种光明的心,所以就昏了。 昏扰扰,就是以不明白、不光明的这个做自己的心了。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那么一旦有这种执迷不悟、迷而不悟,就认为自己这个真心,在色身之内。 一般的人都认为心在这个身里边,这是一个最大的错误! 我们这个心并不在身里边。 那么在身外边吗? 也不是! 因为不是心在我们身里边,而是我们人在这个真心里边。 所以才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你不明白,从你这个色身,往外到所有山河、虚空、大地、房廊屋舍;这种种的东西,都是你本妙明心,真心中物,是你那个真心里头的东西,不是你这个心外边的东西。 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这个心包罗虚空万有,不是虚空包括着我们。 你若明白这种道理了,那你这个真性就没有丢,你这个真心也没有丢! 【备注】《楞严经》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大经,举凡发心、解、行、证、悟,皆详尽剖析开示,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也是一部著名的破魔宝典,祖师盛赞为开悟的楞严。 发布时间:2023-01-07 09:28:4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70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