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光明与空性,千万别糊涂 内容: 轮回当中所有的幸福与自由都是相对的,要得到绝对的自由和幸福就只有解脱。 要想从轮回当中得到解脱,首先要认识心的本性,这是最关键的。 因为心的本性与我们的解脱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一定要去追求。 证悟如来藏的次第佛在传法的次第方面非常讲究,初转法轮的时候并没有讲如来藏。 佛经里面说得很清楚,在听闻者根机没有成熟,也即对空性没有了解的时候,如果宣讲如来藏,不但对听者没有帮助,反而会让他们对如来藏产生执著——会认为烦恼等有漏法或有为法是不存在的,是空性,但如来藏是不空实有的——如果有了这样的执著,那就是证悟法无我的障碍。 麦彭仁波切有一部宣说中观他空见解的论典,其中第一句话就是:如果要精通他空中观,首先一定要精通龙树菩萨的自空中观。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句话。 因为精通自空中观以后,就已经建立起“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的定解,那样就不可能对光明如来藏产生执著,即使三转法轮的经典中说如来藏存在,也自然而然地会知道顶多是如来藏的现象——光明的部分存在,但如来藏也不可能实有。 佛陀三转法轮中,哪一次最了义,哪一次最不了义呢? 在此问题上,虽说有不同的立场,但绝大多数高僧大德的观点是一致的。 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中也再三提到过,第一转法轮和第二转法轮是不了义的;第三转法轮是了义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因为大乘佛教的绝大部分佛经都是在第三转法轮中阐演的,谁也不能说所有这些经典全部都是了义经典。 更确切点说应该是:第三转法轮当中专讲如来藏部分最典型的十部经典,是最究竟的了义经。 而其他经典当中虽然提到了如来藏,但不是很强调,主要讲的是菩萨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六度万行的其他内容,所以还算不上是最了义的经典。 取宝喻次第古印度人喜欢到海洋中的一些小岛上去取宝。 珠宝取回来以后,首先是把珠宝泡在盐水里面,浸泡很久以后,再用很粗的布来擦拭,把粗大的沙石、污泥清洗干净,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把珠宝泡在浸泡过一种食物的水里面,过很长时间以后,再用一般的布来擦拭;第三个阶段,是把珠宝泡在一种药水里面,然后用丝绸等柔软光滑的布擦拭,最后珠宝就变得清净无垢、纤尘不染了。 同样第一转法轮的时候,人们刚刚接触佛教,不懂空性,更不懂光明,我执、自私等烦恼非常粗大,对世界的贪恋深重无比,此时讲空性、光明,显然还为时过早,所以第一转法轮当中只讲了诸行无常、轮回痛苦、因果不虚、人身难得以及简单的无我等小乘法门,首先让修行人明白因果轮回的真相。 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人们的根机稍稍成熟一些,所以此时只讲空性,不讲光明。 虽然《般若十万颂》等《般若经》中有很多“光明”的字眼,但此时的光明一般都解释成空性,没有强调如来藏。 龙树菩萨讲解第二转法轮的时候,也只是讲空性,而不提如来藏。 第三转法轮的时候,人们的根机更趋于成熟,所以此时虽然偶尔会稍稍讲一下空性、无我,但主要讲的是光明、常住、清净。 佛在传法之初,就已经策划好传法次第,通过三转法轮,将从人身难得、死亡无常,到最后的光明境界,由浅入深地依次传授给愚痴众生。 不了义法与妄语之间有什么差别简单而言,有两个差别:第一个差别。 妄语是以烦恼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欺骗人;另外,在妄语里面没有一点真实的成分,它完全是假的。 不了义法则不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去欺骗人,而是因为当时的众生不能接受空性、光明以及密宗等高层的法,若实实在在地把真相告诉对方,对方就会产生误解,会造罪、堕落。 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只能先让众生了解一下最简单、最低层的东西,只有让众生慢慢地接受。 这是为了给众生找一条出路,让他们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而不得不采取的权宜之计。 如果因为众生不能理解、不能接受,就永远不传法,众生就不能走上解脱道。 第二个差别。 佛告诉我们,人生是痛苦的,我们不能说这是假的。 因为从凡夫、轮回的角度去说,轮回就是痛苦的,但我们也不能说人生的的确确是痛苦的,因为轮回本身根本不存在,既然不存在,又怎么会有什么痛苦呢? 所以这叫做不了义法。 佛在《般若经》当中说的空性,的确是真实、永远不变的,任何物质永远都不会变成实有,所以佛在第二转法轮当中说万事万物都是空性,这一点也没有错,所以称之为了义。 但因为这个了义还不是很完整,其中没有涉及光明。 本来万事万物都是显空双运的,虽然是空性,但其现象永远存在。 不仅不清净、不可靠的有为法是显空双运、显空无别,包括如来藏光明、心的本性、本来面目都是显空双运的。 虽然讲的时候先讲空性,后讲光明,但我们不能认为光明和空性是分开的,实际上二者无离无合,这叫做显空无别。 现空二谛和实像二谛的区别第一种是自空中观当中讲的显空二谛。 认为空性才是唯一的胜义谛,除了空性以外,所有清净与不清净的现象,都叫做世俗谛。 自空中观的见解不仅非常有用,而且也有佛经的根据。 第二种二谛叫做实像二谛。 实像也即哲学与中观里面都提到过的实在和现象。 实在即真理、本性,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现象在中观里是由无明创造出来的一种显现,脱离了实相且原本不存在。 人我和法我都属此列。 实象二谛什么时候需要呢? 在讲第三转法轮以及讲密法的时候需要。 区分两种二谛非常重要。 比如说,在讲龙树菩萨的《中论》等自空中观论典的时候,如果一提到胜义谛当中存在任何东西,就会与法无我的见解相对立,所以不能承认任何胜义谛中存在的东西。 但在实象二谛的胜义谛当中,却允许有东西存在,那就是如来藏光明。 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如来藏的光明在胜义谛当中也是存在的,而不能说如来藏的光明是世俗谛。 从显空二谛的角度来说,如来藏的光明是世俗谛,不是胜义谛,因为它是现象。 但从实象二谛的角度来说,如来藏光明是胜义谛,不是世俗谛。 在区分两种二谛的问题上,很容易犯错误比如说觉囊派始终强调如来藏的真实光明永恒存在,藏传佛教的有些人就认为,觉囊派的观点,顶多属于唯识宗的观点,搞不好就变成外道的见解了。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若能把两种二谛分开理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 如来藏就是永恒的、存在的、光明的,这是佛亲口说的。 因为某些人自己对佛经的理解不正确,才会认真为假,以为觉囊派的观点出了问题,实际上并非如此。 两种二谛的来源都有佛经的根据:实象二谛,佛在第三转法轮当中提到过。 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子说道:“舍利子,胜义谛当以信心而证悟”,此时佛说的胜义谛,就是如来藏。 如来藏本身,就是光明与空性的综合体。 慈诚罗珠堪布微信公众平台智慧照亮人生 发布时间:2019-10-02 13:59:5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4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