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探讨不二法门的修学要领 内容: (一)解行不二在修行过程中,我们理解多少,就要实践多少。 如果只求理解而不重实践,只努力求知,而不重实证,不能让知见与行为融成一体,不管你累积多么渊博的知识,那也只是废知识。 什么叫做废知识? 就跟酒精一样,所含的只是没有营养的废热量;空有知识而不去行,它既不能抵抗烦恼,也不能有所裨益于你的生活;因为就业考试不考这些废知识。 若想学能致用,就必须由“解行相应”,做到“解行不二”。 人是万物之灵,人的高明在什么地方? 最突出之点在于人能以认识指导行为。 如果我们的行为脱离了认识,就成了盲行妄作、胡作非为了。 如果我们解行不能相应,那就是“知行分裂”,也就是双重人格,这种人一定是说得很好,做得很糟;人前很好,人后很糟。 一个人格分裂的人,最后必然会陷于精神分裂,乃至精神崩溃,而丧失了自己。 因此修行者,首先要确定一个基本认知——我们不只是求知道而已,而是要借力行去证实的。 如果知而不行,驴年也到不了家。 所以修学不二法门,首先要能做到“解行不二”,也只有以认知和理解来指导、支配、主宰行为,才能突出人的价值,提升人的品质,修行也才不会落空。 (二)理事不二道理说得再好,一旦与生活脱节,就成了戏论。 理论和认识,如果跟生活行为无关,就是理事分立,分立就不是不二了。 修学佛法最伟大的目标,在于完成“法的人格化”;也就是说,以法为生命的内涵,构成生活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格,那才是真正完成了法身的熔铸。 如果理是理、事归事,一个理、一个事,分明是两个,显然背离了不二法门。 因此修行者必须把握的要领是理事不二,这样才能因理成事,以事证理,也才能证入不二法门。 (三)苦乐不二苦是苦,乐是乐,分明是两种觉受,怎么说是不二呢? 我们如果到广东馆子去吃饭,菜是比较甜的。 到了四川、湖南馆子则是带有辣味的。 如果你要广东人吃辣椒,无疑地对他是一种惩罚,他受不了嘛! 但是在觉受的性质上没有什么两样,因为苦与甜、咸与酸都只是一种味觉,都是感官功能的刺激与反应。 就觉受的当体而言,是苦乐不二的。 所谓“烦恼即菩提”,此话怎讲? 试想看,你若没有菩提,就没有觉性;没有觉受,就跟石头一样,怎会有烦恼的感觉? 在你感受到烦恼的同时,便彰显了你的觉性,故说“烦恼即菩提”;因为烦恼能彰显觉性,在烦恼与苦痛的当下,就呈现出自性的功德。 更何况烦恼无自性,若离我执,无有受者;一真法界,法海一味,有什么烦恼可得? 所以修行的第三个要领是苦乐不二。 不论逆境、顺境,称心如意,或者穷途潦倒,都与自性无关,只要保持秒秒安祥,便是“若能相续,名主中主”了。 发布时间:2023-01-02 10:04:4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