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华严经》由来是什么?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内容: 《华严经》的由来《华严经》是佛陀成道之后所讲的第一部经。 是龙树菩萨到龙宫中阅藏,发现原来在世间流通的经典非常有限,其中,尤以《华严经》最为殊胜,稀有难得。 龙宫典藏的《华严经》,总共有三本,上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 龙树菩萨望着浩瀚的经典,心里想:当然所有的《华严经》,都能够流通在世间是最好的,可是世间众生心量有限,恐怕无法容受深奥繁多的经文字句。 在禅院推广《华严经》的过程就可以了解,每次有居士怀着善心来问:师父,我想要读《华严经》,听说这是富贵华严。 请问我要读哪一本呢? 当师父说:这不是一本,而是一套! 这一套总共有八本! 提问者也许因为太惊讶而不知如何响应,可能心想:这么多,我怎么念得完? 可见当时龙树菩萨的考虑是正确的,考虑到世间人的心量太小,不愿意容受殊胜的大法,于是龙树菩萨就撷取了精华,把下本十万偈的《华严经》流通到世间。 《华严经》传入中国最早是晋朝佛陀跋陀罗翻译的六十华严,《华严经》流通后,知识分子、士大夫纷纷开始学习,当时的帝王有学习佛法的喜好。 在《华严经》的流通过程中,出现了非常多的祖师大德推广华严不遗余力,其中三祖法藏大师集华严于大成,并于武则天当朝时入宫,为武则天讲解《华严经》的妙义。 法藏大师告诉武则天,事实上,在中国流通的《华严经》并不完整,最完整的梵本存放在于阗国,武则天遂遣使远赴于阗国,请回完整的梵本,亲自主持译场,由实叉难陀尊者主译,自己担任笔削的工作,便是我们最常诵持的版本--八十华严。 其后,唐德宗时,又译出了四十华严的译本。 发布时间:2023-01-02 10:00:1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