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浅谈《华严经》 内容: (一)美丽的传说当年印度的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大悟,他所怔悟到的就是华严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华严经所揭示的境界。 佛陀就向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宣讲此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中的一位是龙王,叫大龙菩萨,他后来把《华严经》汇集起来,珍藏到龙宫里面。 到了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南印度出现了一位名叫龙树的菩萨(大善知识),龙树菩萨于龙宫中见到《华严经》,由此认识到释迦牟尼佛确实具有无比 圆满的智慧。 他把《华严经》带出龙宫,在世间广布流传。 这虽然是传播,却也透露了一些信息。 一是这部经是二世纪出现的大乘经典;二是这部经来自于南部印度,应该在海边。 (二)大方广《华严经》,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被大乘诸宗奉为宣讲圆满顿教的经中之王。 大,即包罗万象之义;方,即轨范之义;广,即周遍之义。 即一心法界之体用,广大而无边,故称为大方广。 (三)生命的经典华严经本身是生命的经典。 一方面讲佛的境界;一方讲成佛的途径。 学佛要学着激发自己的生命力,让自己充满生命感,让别人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感受到世界的美丽。 佛陀的生命就是如此充满活力,就象花园里百花盛开的样子,因此我们称华严为花园 ,一座有枯枝,有落叶,百花盛开,蝴蝶蜜蜂飞舞,那种芬芳亮丽,充满生机的花园。 这种如实境界就是佛陀内心的生命境界,称为止于至善的境界。 (四)佛法的世界观华严经所揭示的世界观,就是两句话: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为此,华严经讲了十法界,六相,十玄门。 (五)境、行、果《华严经》的内容又可用境、行、果三字来概括:境指毗卢遮那佛所居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行,以善财童子为例,说明修华严者要为获取菩提而努力修证;果指菩萨修行者根据努力程度而达到的十地位次。 (五)三个汉译本六十华严: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六十卷。 八十华严:唐代于阗(新疆)实叉难陀译,八十卷。 这个是目前主流的版本。 四十华严:唐代般若译,四十卷。 (六)五天才能读完以八十华严为例。 这部经将近70万字。 按照每秒钟读3个字的速度,共需要60小时读完。 这只是理论的说法,如果按照正常的语速,五天读完的更为多见。 (七)经典名句华严经中有很多名句,现在摘录一些供大家欣赏。 作佛所作,净佛所净。 应自修行一切智道,应勤增长菩萨境界。 立志如大山,积德若深海。 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发布时间:2023-01-01 11:28:2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