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金刚经》为你解答如何调整情绪?如何静心? 内容: 佛祖说法七七四十九年,被集结出来的大藏经已是浩瀚无边,相淳怕是穷其一生也无法参详一二,就说说广为流传的《金刚经》。 《金刚经》是一部平平实实的经书,它不似很多大乘经典般充满着神秘色彩。 不少大乘经典,在佛祖开讲前都会大放异彩,光满遍地,声若洪钟狮吼,且有菩萨、天人、夜叉众神等非人生命参与法会。 《金刚经》则不然: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 祗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 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那日,世尊与往常一样,拿着钵引街化缘,化到缘后回到精舍,吃完饭,收好衣钵,洗了脚,便盘腿坐在座位上。 法会便如此开始,平平实实,与一个人无异。 接着须菩提长老便请法,问世尊: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人心狂乱难安,须菩提替众生请法,说:世尊啊,我们的心应该如何安住,应如何降服自己不安的心? 一部《金刚经》便是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让自己的心安下来。 洋洋洒洒一大部经,若要粗糙地摘其精要,就如下几句: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人的意识,总会着于相,有人我、众生、寿着之分,被相所转,非心转诸相。 世尊说我们首先抛开人我诸相之别,不被诸相所左右、影响。 继而在实相无相的诸法佛性之中安住自己的心,回归本自具足、无所不能的自性,生起自性自心,而不是迷失于纷纷云云的妄念之心。 再从自性心中看人我诸事,一切有为法,那真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一切无常,凡事不常驻。 一部《金刚经》讲如何安心,但安心并不是如死灰枯木般的不动心,不是没有起心动念。 顺便说一句,佛教讲的静心,其实如世尊在《金刚经》讲的安心一样,并非什么都不想,如何所谓的静心就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思,那人和石头、木桩没有什么区别,所谓的修行也就修成个又冷又硬的石头而已。 这是个误区。 说安心也好,讲静心也罢,是让我们不要被妄心杂念所左右,教我们不被自己莫名的思想情绪所控制,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发布时间:2022-12-31 11:07:0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