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如何背诵金刚经?背诵《金刚经》的好处 内容: 如何背诵金刚经? 一,要熟读。 古人讲到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时这样总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有些同修介绍背诵《金刚经》的经验,是规定每天背几品,积少成多,但末学认为,即使这样,也必须要从熟读着手。 这是因为:一是反复地朗读,会逐渐消除业障,为背诵经典打下必要的基础。 《地藏经》云: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 背诵佛家经典,是一个消业的过程。 《金刚经》是助人福慧双修的经典,如果业障不消除一些,一上手就想着一步登天把经文背记下来,功夫下得再多,今天背下来明天又忘了,作用是有,但终究有限。 二是反复地朗读,会建立起一种美妙的语感和好感,迅速拉近与《金刚经》之间的感情。 大家知道,如果产生了语感,并且又产生了好感,学习一种陌生的语言都不是难事,甚至很快就可以掌握,背诵五千多字的《金刚经》也是这样。 三是反复地朗读,《金刚经》不可思议的功德力以及佛菩萨的加持力更加明显。 有人说大声读经会伤气,但佛经有别于世俗书籍的地方就在于它有殊胜的加持力,因此末学主张随文观义,有感情地、清楚地朗读《金刚经》,读得多了,你的内心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会升腾起一种豪迈感、责任感、紧迫感,在既没有师父逼着你、也没有人诱惑你的情况下,你会自觉自愿地发誓一定要把《金刚经》全文给背诵下来。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二,要对比。 《普贤行愿品》讲,我们无始以来积累的罪业如果有体相,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因此,幻想读几天《金刚经》就能背诵它,末学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反过来说,正因为业障重,而《金刚经》又是助力修学者福慧双修,所以更有必要把这本经典背诵下来! 这样,讲究背诵方法,变得十分必要。 走完反复朗读、建立语感、自觉发愿这三个主要过程,有些人可能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而有些人则可以大大缩短,后者应该是业障比较浅、根基比较好的人,这种人更应该珍惜有用之身多做佛事啊! 总之,到了自觉发愿背诵《金刚经》经文这一步,把《金刚经》背下来已是指日可待。 在具体背诵的过程中,要想准确地记住经文,除了上面提到的熟读,末学觉得应该还有对比。 这是由《金刚经》经文的特点决定的。 有些同修反映,《金刚经》的文字有些象是绕口令,不是一般的难记。 比如,在第十七品中,是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是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还是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着实让人绕来绕去,差别很细微,有些同修因此忘而却步,放弃了《金刚经》的背诵,殊为可惜! 其实,《金刚经》意旨深远,并非是一本啰嗦说教的书,而是黄钟大吕,直指人心! 正如经中所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 则为有佛。 若尊重弟子。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 以诸花香而散其处。 由是观之,《金刚经》很尊贵很尊贵,千万莫要小觑了这本经! 从全文结构来分析,《金刚经》主要是长老须菩提两次向佛问了同样一个问题: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应住。 云何降伏其心。 那么,佛前后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修学者应该对比,应该深思,从而悟入佛的知见。 《金刚经》的缘起本来是须菩提向佛陀提问,解除心中的困惑,但你会发现,佛陀发问须菩提的次数更多,几乎每一次都是须菩提。 于意云何,佛陀时时刻刻都在提醒须菩提不要分心,不要害怕,不要在四相与法相、非法相上再行纠缠,而是要跟上佛陀的思维,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获得解脱,从而提升修证水平,超越生死之海,直达彼岸。 经文中不厌其烦的重复语句看似多余,实则体现了佛陀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的殷殷之情,佛陀的加持也在其中! 《金刚经》巨大的魅力还体现在简洁的一面。 在第十三品中,佛陀反过来问了须菩提三个问题,经文的表达方式很是耐人寻味,须菩提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是须菩提白佛言,用了6个字,回答第二个是须菩提言,减至4个字,第三个是直接作答(不也。 世尊),把须菩提的名号都给省略了,借助这些行文简单、精炼生动的文字,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直面须菩提在佛前保持了2000多年的胡跪合掌的姿势与场景,甚至也可以领悟到,所有这些或繁简或深浅的表现形式与内容,都是佛陀千方百计对我们如来灭后后五百世众生的慈悲救护,只要愿意与《金刚经》结缘,就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深处沉睡着的觉悟能力,从而象须菩提尊者那样保持对佛陀恒在的恭敬! 此外,经文中还多次提到受持、书写、读诵、为人解说《金刚经》的功德分别是如何如何,这些地方往往容易混淆,所以,经文在什么情况下是其福胜彼,在什么情况下是其福甚多,在什么情况下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等等,只有一一罗列,通过对比,才能牢记准确! 三,要猛记。 《金刚经》云:所谓佛法者。 即非佛法。 《金刚经》又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 如是见。 如是信解。 不生法相。 须菩提。 所言法相者。 如来说即非法相。 是名法相。 把本来很难说清楚的事情给说出来,并且说它一个彻底,展示已经开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调与其思维方式,这就是末学眼中的《金刚经》。 经中有云: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 我当有所说法。 何以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 即为谤佛。 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 说法者。 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 我等凡夫很容易执着于文字相,仅据文字就把《金刚经》看作义理不通或者不知所云,这一点,佛陀早就观察到了,所以直截了当地指了出来。 总之,《金刚经》处处体现了佛陀超胜的智慧力和深广的慈悲心,我们凡夫绝对不能妄自猜度,妄加评论! 同时,别人把《金刚经》解释成这个样子那个样子,都不能代替你去亲自读诵、背诵、领悟《金刚经》! 百岁人生,无非只是三万六千天,即使一天读1部《金刚经》,也就是那么多。 而如果集中时间,一天读3部、5部,即使二者之间读经的总数相差无几,所产生的效果相对来说后者应该快得多,大得多。 有位师兄坚持了大半年,读了500部《金刚经》,心力才有所提高,才走到自觉发愿背诵这本经典的地步,所以,末学主张初学者不要心急。 要知道,佛陀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于尔所世。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佛陀在因地五百世当中就修了一个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们急什么呢? 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修学者也要相对集中时间,下功夫背诵《金刚经》。 昭明太子在弘扬《金刚经》的过程中,把《金刚经》梳理分成了32品,这种切割佛经的做法其实很有罪过,因此,我们在背诵过程中,可以把《金刚经》 的经文编码成32个单元来记忆,但在实际朗读时,每一品的标题最好是略过不读,这也是慈悲昭明太子! 实践了上述内容,再利用二三天的时间进行强化背诵,震古烁今的这部《金刚经》,揭示诸法实相的这部《金刚经》,就会装进你的大脑。 《金刚经》不能帮助你直接找到一份工作,不能帮助你直接学好一样技能,但可以帮助你降伏自心,成为你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心理医师,指路明灯! 背诵之后如果知道如何回向,那么,你生生世世都有一部《金刚经》伴随左右了,恭喜你! 随喜你的精进! !取法乎上,得法乎中。 作为佛法修学者,把《金刚经》全文给背下来了,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行住坐卧要与《金刚经》打成一片,要真正达到降伏自心的境界有所受用,还需要不断地磨砺,不断地放下,不断地融入,破除法我两执分别,乃至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不住相布施! 如果在背诵时便于记忆,对经文作了一些文字记录,用过的纸张请别乱扔,这也是对佛及佛经的恭敬! 其他一些相关的体会,比如,读经之后的回向,读经有所受用的一些表现,详见末学的另一篇拙作:初习《金刚经》的一点体会探讨如何背诵《金刚经》的问题,却写了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话,远不如《金刚经》那般意旨深奥、生动活泼,但法不孤起,仗缘乃生,请各位师兄包涵! 《金刚经》开篇就介绍了佛陀的日常生活。 为了给众生提供积累资粮的机会,佛陀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这事仿佛就在眼前,那么平实,那么自然,那么安祥,那么灵动,那么期待言念至此,有什么理由不把《金刚经》背诵下来,各位? !所有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回向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背诵《金刚经》的好处背诵《金刚经》时妄念多,恰恰是最好的现象。 恰恰说明你背诵的时候,《金刚经》对你的加持非常大,翻出了你自己都不知道的那些业障。 要是这点没有办法坚信并坚持背诵下去的话,你就错过了一个开悟的因缘。 这个错误一犯,你也许就是多少千生万生的轮转,再遇正法就难了。 说背《金刚经》还不如读《金刚经》来得好,这种谬论说明他对修行研究不够。 修行要解行相应。 你知道理论后就要去做。 只知道理,而不去做,行履里面的细节、使用这个方法的所以然、这个方法产生作用的过程,以及会出现什么问题该如何应对,你要做过才知道。 都不去做,只靠猜测,主观臆断是不对的。 如果只是认死理,就持诵《金刚经》好。 究竟好在哪里? 读《金刚经》过程里面:有人打哈欠,有人流眼泪,有人发冷,有人憋气,有人昏沉欲睡,有些人甚至感受到周围很多众生在听经,这都是什么原因呢? 你不去做,哪里会知道。 背《金刚经》肯定比读《金刚经》好。 其原因是你背《金刚经》的时侯,基本上手中不需要拿《金刚经》,眼睛也不需要看《金刚经》,所以就少了对这件事的执着,你能背得滚瓜烂熟的时侯,不需要任何条件直接就开始背。 这时,《金刚经》对你加持,是一字一句都是点点印心。 乃至于你背《金刚经》背到什么程度? 背到从开始到结束,一个妄念都没有,到了那时,什么是金刚心,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背的过程中之所以还有妄念,说明你还有执着。 背《金刚经》的过程中,《金刚经》加持使你的业障翻出来,然后就消失。 如果说你仔细留意下,你在诵的时候会有很多妄念,但你背完的那一刹那,妄念都会在刹那之间全部消失。 这个时候剩下什么东西呢? 如果没有《金刚经》的加持,要使你的那些无明妄想挥发是痴心妄想,你要摸到禅的领域都很难。 背诵的感觉都有些相似。 小时候背课文,没背熟前,脑子里面都是课文,如果功夫到了,出口成章,都不用想。 背诵《金刚经》、唱禅曲都是同样的道理。 把《金刚经》、禅曲歌词背得滚瓜烂熟,安祥力量完全出来了,脑子里面就不会浮现章句、歌词了。 而且背完、唱完都是空空朗朗。 发布时间:2022-12-29 10:43:2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