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弥陀经》略释 内容:  《阿弥陀经》略释果也在我们教内,一般来说,不管遇上什么人,什么事,都会非常自然地合掌,然后自然地念一句阿弥陀佛。 念阿弥陀佛几乎是所有佛弟子们的习惯。 这常常让我想起中国著名的一个谚语,那就是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这个谚语让我们了解到,阿弥陀佛在人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那为什么阿弥陀佛在中国、在人间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那就是因为在佛陀四十九年的说法生涯中,佛陀自问自说的讲了一部经典,那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也就是现在我要讲的主题。 老实说,在这次全国讲经交流会要讲的五部经中,《佛说阿弥陀经》最难讲,我为什么这样说呢? 要知道,释迦佛讲这本经时,已是晚年,当时有文殊师利、弥勒等诸大菩萨,还有以舍利弗为首的诸大阿罗汉云集在法会上,那时候,佛巍巍独坐,一片寂静,无人向佛提问。 为什么会没人提问? 为什么菩萨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与阿罗汉中智慧第一的长老舍利弗都默默无语呢? 那是因为净土的境界不是菩萨的境界,不知道从何处发问,而极乐净土阿罗汉是没听过,所以更不好问。 虽然佛转*轮,必须有人请法,佛才会说,然而这时候,讲《阿弥陀经》的***缘已经成熟,问了要讲,不问也要讲,所以佛就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来讲这本《阿弥陀经》其中主要讲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 这净土是佛的世界、佛的境界,没有成就佛果的人是见不到、达不到的。 可是阿弥陀佛悲怜众生翻滚在苦海中不得出离,于是建立西方极乐净土,利益众生离苦得乐。 而释加佛为了利益众生,无问自说《阿弥陀经》。 那么佛在这部经中所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可以说,这本《阿弥陀经》并不长,只有二千多字,可在这二千多字中,佛描述了西方一个美妙绝伦、庄严无比的极东世界,并告诉大家,只要你深信有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并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后,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阿弥陀佛就会来接你,把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从而永离苦海。 同时,在释迦佛赞叹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时候,六方诸佛为证明释迦佛所说的这部阿弥陀经真实不虚,各自出广长舌相,并对念佛的众生共加被护念。 这就是《阿弥陀经》的主要内容。 虽然内容看起来不多,但真正讲起来却不少。 要在十五分钟之内讲一部经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在这里只讲本经中的一个重点,那就是依信愿,行持名,往生极乐净土。 信愿行是《弥陀经》的主要宗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但那为什么建立信、愿、行这三个步骤呢? 下面我要讲的就是信阿弥陀佛,信极乐净土,信佛所说的方法,是往生极乐净土的根本。 发愿是以自己内心的渴求而立下誓愿来作为自己求生净土的动力。 实修实行是以信为基、以愿为力,依佛所说的方法去做,而得以往生极乐世界。 信是求生净土中三个步骤中的第一个步骤,为什么把信排在第一呢? 因为信是肯定目标,凝聚力量的源泉。 在《阿弥陀经》中,把信立为往生极乐的根本,是因为它还有破疑的作用,众生都有疑心病,只要有疑心生起,便不会去努力追求。 所以只有信阿弥陀佛,信极乐净土,信佛所说的法,才能产生令你勇往直前的追求往生净土的力量。 其实信的重要性,佛教的每一本经典都会以不同的方法来体现它。 比如佛在《华严经》中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比如我们讲经时,大都会讲到经典中的征信序和六成就中的信成就。 比如华严宗所建立的一整套关于顿悟的信解行证的理论中,以信为最先。 不过,在我们今天所讲的《阿弥陀经》中,对信的重视更为明显,除了征信之信与信成就之信外,经中最后还以诸佛从六方出现,各自出广长舌相,来证明释迦佛所说的这部阿弥陀经真实不虚,从而达到令众生生信的目的。 知道信是根本、是基础以后,接着就要发往生极乐净土的愿。 发愿是诸佛菩萨都要做的事。 如阿弥陀佛发的是四十八愿,普贤菩萨发十大愿,***师佛有十二大愿,观世音菩萨有四弘誓愿等等。 而《阿弥陀经》中,佛三次劝众生发愿,第一劝愿是舍利弗。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第二次劝愿是:舍利弗。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三次劝愿是: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三次劝愿,是愿愿迫切。 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法藏菩萨时,以四十八愿而成阿弥陀佛;深信极乐净土而愿往生的众生,正合阿弥陀佛的摄生之愿,所以只要发愿,就可往生。 因为只要能发起生净土的愿,那么前面所讲的信已在其中,只要信愿真切,行持念佛名号的心便会自然而然的生起,如此再按佛所说的方法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往生就可以成功。 可见愿这个字,含摄信愿行三种资粮。 由此可知,愿是往生净土的枢纽,航海的船舵。 只要专志不移地趋向目标,道业无不成办。 蕅益大师云: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信愿之后,便是持名念佛。 关于持名念佛,释迦佛在经中说的最为明快。 他直接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里,佛直截了当地说出往生极乐净土的方法。 也就是只要你做到以上这些,就能往生极乐净土。 在这个行持称佛名号的法门中,直得我们注意的有二点,一是要持之以恒,达到一心不乱。 二是临终时,心不颠倒。 这二点与时间、与心都有关系。 第一点指出,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在这里,从时间上来说,并不一定是只是指七天,我们大家都知道,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如果以现代汉语来点标点,这第七日后面要加个省略号,也就是后面还有若八日,若九日,若一年,若十年,二十年,其实就是一生念佛。 从心上来说,这一生念佛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心不乱。 这一心不乱,从理性上讲,真心本来不动不乱,所以不必修。 从事相上讲,乱的是妄想心,但是这个妄想心是不离开真心的,所以你只要只念阿弥陀佛一个名号,那就不能称为乱。 如果你一会儿念这个佛号,一会儿念那个佛号,那就乱了。 第二点,临命终时,心不颠倒。 这里从时间上讲,是临命终的时候。 从心上来讲,要不颠倒。 念佛之人以念佛为正念,离开这个正念,即是颠倒。 我通俗一点说,就是念佛之人,在死之前你还在念佛的话,阿弥陀佛就会来接你到极乐净土。 讲到这里,我们就很明了的知道,如果你感觉到世间的苦,想要快速地离苦得乐的话,请你按照佛在《阿弥陀经》中所说的修持方法去做,就能圆满你的愿望依信愿,而这个修持的方法就是信阿弥陀佛,信极乐净土,信佛所说法,发往生极乐净土之愿,一生恒常行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不乱,直至命终依然念佛,即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阿弥陀佛! 发布时间:2022-12-27 10:46:5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