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阿弥陀经约论 内容: 阿弥陀经约论菩萨戒弟子 彭际清述释此经进略开四分:一明经中要领。 二明往生利益。 三别申问答。 四说偈回向。 是经以一心为宗,以持名为行,以信愿为导,以不退为径,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究竟。 云何以一心为宗。 唯此一心诸佛之本源。 众生之慧命迷之故流浪三涂,悟之故,直登彼岸。 然迷悟虽殊,而本来不动,但离前尘虚妄相想,光明洞然,遍周沙界,尽未来际,无有闲歇,故号之曰无量光,亦号无量寿。 是知无量光寿,不离众生一切时中。 拟议不到处,摸索不著处。 特患诸人当面错过耳。 我释迦尊慈悲方便,指西方极乐,普劝往生,开阐念佛法门,而以一心不乱为的。 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念极情空,本光自发。 云何以持名为行。 观经云: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以名为召德,法报化三,摄无不尽。 故文殊般若经专以持名为一行三味。 但此众生,无始情尘,如油入面。 若非发勇猛心,精进行,怠玩因循,安能得入。 所以克期取效,自一日以至七日,必至于一心而后已。 得此一心,佛不异心,心不异佛,坐卧经行了无余念,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转娑婆成极乐。 只在当人,非为分外。 云何以信愿为导? 经云:汝等皆当受我语,语及诸佛所说。 信者,信有三世。 信有西方净土。 信一念念佛,决定见佛。 由见佛故,决定成佛,是谓依他起信。 依他起信者,其力浅,信三世不离自心,自心具足西方净土。 信一念念佛,是念即佛,念念念佛,无念不佛,乃至离即离非,顿见真如寂灭场地,是名正信,亦名净信,亦名具足信。 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愿者,愿我离苦得乐,愿我舍秽取净。 此是声闻缘觉之因,其愿狭,唯发无菩提之心,欲普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欲普令一切众生舍秽到净。 是故虽生净土而不舍娑婆,虽处娑婆而愿与众生同生极乐,是名正愿。 正愿亦名宏愿,亦名无上愿。 如是信如是愿者,斯能一门深入妙庄严路。 云何以为退为径? 经云:众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 此土修行,多诸障难。 菩萨声闻,尚昧宿因,忘失本愿,何况凡夫种少善根,报尽还堕。 不依佛力,胜果难圆。 大智度论云:菩萨作是念,我不得佛眼,如盲无异,若不为佛所导引,则无所趣。 错入余道。 设闻佛法,异处行者,未知教化时节,行法多少。 菩萨见佛,或眼见,心清净。 若闻所说,心则乐法,得大智慧,随法修行而得解脱。 如是等值佛无量利益,岂不一心求欲见佛。 又经云:菩萨不贵转轮圣王人天福乐,但念诸佛,常善修念佛三昧,故所生常值诸佛。 是知诸发心人欲决定成佛,须常不离佛。 欲不离佛,莫先念佛。 观经云: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有八万四千好。 一一好有八万四千光明。 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是知佛光如镜,众生如影。 对镜之身,影无不现。 故经云: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大光明中决无退缘故。 云何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究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云无上正等正觉,一切声闻缘觉,自谓已证涅槃,终不希求佛果。 故华严会上无量法音,无边佛事,不闻不见。 以不发菩提心故,亦不令他住菩提心故。 佛说法四十九年,多方淘汰。 至法华会上,方尽本怀。 开权显实。 诸大弟子悉蒙授记。 只为此一乘法门,难言难解故。 而善才童子已发大心,遍参知识。 其卒也,普贤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为欲圆满普贤行愿故,究竟成佛故,今以念佛因缘,发心见佛。 以见佛故,决定成佛。 视诸声闻缘觉滞迹化城者,日劫相倍,不足喻。 是知此经亦顿亦圆,直与华严、法华互相显发。 只为究竟了无差别故,明乎究竟之指,方名受持是经,方名信受诸佛所说,方名供养十方如来。 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本自非动,何退之有。 右明此经要领领尽,次往生利益今当说。 彼佛国中无有众苦者,略说有四事。 一无胎狱苦。 托质莲花故。 一无老病死衰苦,寿命无量。 一无铁围障碍苦,十方佛国随意往来故。 一不受轮回苦,无三恶道故。 次明但受诸乐者,略说有六事:一眼根清净,众宝光耀故。 一耳根清净,法皆宣流故。 一舌根清净,饱餐上味故。 一-根鼻根清净,香花币地故。 一身根清净,八水澡身故。 一意根清净,常念三宝故。 生彼国者,更有五事胜余佛国。 一阿弥陀佛常在说法故。 一阿弥陀佛化身无量故。 一阿弥陀佛光明遍照故。 一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 一十方诸佛同心护念故。 如是之法,得闻为难。 闻而信者,难中之难,以五浊恶世中,但有众苦,无一可乐故。 又生值末法,不见诸佛,不闻说法故。 遇斯经者,生珍重心,生难遭想,如说修行,一生取办,斯为不负我佛说经之心及十方诸佛护念之指,乃至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一大机缘也,可不勉哉! 右明往生利益竟,别申问答。 约有四条,以释群疑,以坚众信。 问:清净心中本无一物,如是功德,如是庄严,何异捏目生花,画地作饼? 答:本无一物者,谓即相无相,非谓一切断灭。 六祖云: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 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故知了得性空,则一切色像皆空,功德庄严与镜花水月等。 不了性空,厌喧求寂,纵能遍证涅槃,只是钝根阿罗汉。 问:苦乐两忘,净秽不二方契真如,云何于中炽然取舍。 答:水鸟树林,宝池珠网是诸佛净类所成。 丘陵坑坎瓦砾荆棘是众生染业所感。 智者了得性空,犹有无始客尘烦恼,须仗净缘对治余习。 见佛闻法,证无生忍,方堪随类度生。 在凡夫地,不求出离,妄希圣证,无有是处。 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在其前,其分身普应邪! 抑唯识所现邪! 如云唯识,是幻非真,如曰分身,离心无佛? 答: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以普现故可说分身;以随缘故,亦成唯识。 故解脱长者云: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身亦不往诣于彼。 不来不去,来去宛然,法性圆融,不可思议。 问:六祖谓东方人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念佛,求生何国。 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入在处一般,古德诚言,岂可不信? 答:此乃一期扫荡之谈,未合圆指。 谓西方人往生何国者,同居念佛,生方便土。 方便念佛,生实报土。 实报念佛,生寂光土。 故知一念佛门,竖穷四土。 达本之人,觅心尚不可得,岂可于幻化身中,别求净土。 若了此不可得心,遍一切处,乘愿往生,如空印空,何碍之有? 右别申问答竟,系以偈言普与见闻一心回向:善哉释迦文,现身五浊世。 说此难信法,横截生死流。 善哉无量寿,国土妙庄严。 普入大光明,摄受无边众。 闻名能受持,决定生彼国。 自致不退转,获无上菩提。 灵鹫及王宫,普劝生净土。 此在祇树园,不问而自说。 良由大慈悲,如救焚拯溺。 云何闻是法,不生希有想。 长劫受轮回,何由得出离。 我今依了义,开阐修多罗。 十方婆伽婆,唯此一心作。 念佛便成佛,何异影与形。 普劝诸佛子,信此诚实言。 如说勤修行,灯灯递相续。 金台最上品,于中而受生。 还来度有情,究竟成佛道。 发布时间:2022-12-27 10:29:3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