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说八大人觉经简释 内容: 《佛说八大人觉经》简释有个居士提出来把《八大人觉经》讲一讲,文字很短,可以讲一讲。 依这经来说一说菩萨行,看看怎么来认识自己。 若是为自己,为什么是违菩提心? 为什么会有愚痴颠倒? 通过《八大觉经》可以有个认识,有个超越。 原文:后汉沙门安世高 译为佛弟子。 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 国土危脆四大苦空。 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第二觉知多欲为苦。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第三觉知心无厌足。 唯得多求增长罪恶。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 安贫守道,唯慧是业第四觉知懈怠坠落。 常行精进破烦恼恶。 摧伏四魔出阴界狱第五觉悟愚疑生死。 菩萨常念广学多问。 增长智慧成就辩才。 教化一切悉以大乐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 虽为俗人。 不染世乐。 常念三衣。 瓦钵法器。 志愿出家守道清白。 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 发大乘心普济一切。 愿代众生受无量苦。 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如此八事。 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精进行道慈悲修慧。 乘法身船至涅槃岸。 复还生死度脱众生。 以前八事。 开导一切。 令诸众生觉生死苦。 舍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 于念念中灭无量罪。 进趣菩提。 速登正觉。 永断生死。 常住快乐以下为讲解: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什么是觉? 这也是心,就是菩提心,就是菩萨的心,但这不是佛的心。 佛的心就是一念南无阿弥陀佛,皆共成佛道,无一遗漏;一称南无阿弥陀佛,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地方说的还是菩萨心,菩萨心可以对凡夫的颠倒心有个认识。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 国土危脆四大苦空。 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世间无常,我们大家很容易理解。 我们这个世间,生老病死,大家看看是不是无常? 我们很多熟悉的人,亲人冤家、有缘的人、无缘的人,一个个死去了,一个个诞生,的确是无常变异。 我们国土的房子在变化,人民也在变化,我们从小孩子长成大人,又从大人长成老人直到死掉,这真是无常。 国土危脆,现在我们中国和平安稳,但伊拉克被美国轰炸,国土是不是危脆? 实际我们大家也面临着危脆的因缘,所谓生活的压迫,工作的紧张,下岗的因缘。 四大苦空,就是我们的身体的四大,地水火风所给我们带来的就是苦,我们的受觉就是苦的。 冬天来了,要穿的很厚,脏了就得给它洗,病了就痛苦不堪,很多深重的压迫,成天为这个身体服务。 五阴无我,色受想行识,本来是无我的,但是我们自以为真有个我,所以强执个我,但是死亡一来我不可得。 老,我们不能控制,是个我吗? 我就能控制,你真有我吗? 我们为什么会死掉? 为什么会烦恼? 这就是无我的因缘,没有自性,它不过是一个生命暂时的幻现罢了。 你要超越它,照见五蕴皆空。 这个空不是断灭,识破它的根本所在,再来运用它,你就自在了,这个生命就是个自在的生命,生命就会被智慧来运作,就成了一个无心的奴仆,我们可以随时指挥它、运用它,作利益人的事,发起它的最大的功用。 若不然,我们天天为它服务,为它计较一生,它一死亡什么都结束了,什么也没有。 很多人为这个身,为色、受、想、行、识服务一辈子,悭贪、嫉妒、仇恨,结果受无量的苦报,未来反而堕入恶道,这个色身也保不住它。 因为你一生贪嗔慢疑,为它服务,染著的太多了,这业力就随身了,所以一切根性都散坏了,唯有业报随你,流转于六道,多苦。 照见五蕴皆空审视这个生命,再来运用这个生命,那就方便了。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我们这个生命是虚伪的、变异的,你信不信,它都在变异。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过来的,那是不是在生灭变异? 是不是无常? 这无常就是虚伪,我们管不了它。 很多人练气功,说我练气功现在身体可好了,我健康了、年轻了再年轻也是暂时的缓冲罢了,我们的业力就是生老病死,这个身体你再练它也是死亡,这是决定的。 有些外道的行持方法,也可以使人长寿一些,但还是死,还是变异,还是虚伪,这是决定的,这个地方改变不了。 释迦佛与法自在,给我们示现八十岁取大般涅槃亦复如是,告诉我们这个生命的虚伪。 心是恶源,形是罪薮,我们这个贪嗔痴慢疑,自以为还有个心、有个想法。 佛在《四十二章经》上告诉我们,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那个心不可信,它是罪恶的心、颠倒的心、是非的心、轮回的心、沾染心、自以为我的心,不是佛心,我们要发菩提心,那是另外一种因缘。 形为罪薮,我们这个生命现象、这个身形就是罪恶的累积,若不然我们也象佛一样具足金刚那罗延身,无极之身太虚之体,也具足像诸佛一样妙色身相。 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这样我们来看一看,原来我们的生死是因为对色身、心里的执著,对色受想行识的执著,这种我的执著,就是生死的苦本,这是第一个觉悟。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释迦佛真是慈悲,说的多简单,这不是念佛的方法,这是告诉我们为自己求的这种苦。 多欲为苦,我们遇到很多学法的人特别的苦,一会跑西藏,一会跑青海,把有法人的法都求不过来了。 一会儿学禅,一会儿学密,一会儿学净,什么都学,学来学去,到处奔波劳累,后来一肚子苦水往出倒也倒不完,这是贪、多欲,与法多欲,若是不行持,亦是罪恶。 若是行持,是为自在。 这个多欲,看是怎么来用的,若是于法发起这种清净欲、无沾染欲、普利众生欲,那样可以多闻。 在智慧的因缘上多闻,智慧如眼目,那样多闻,就如有目有手足。 若是只多闻,而无眼目,就象盲人一样,虽然具足手足,却受苦恼。 所以说我们学习佛法,要知道多欲为苦。 生死疲劳,你若染著生死,这是很疲劳的事情,很苦难的事情,很多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干什么? 我要早点死,所谓的早一点往生。 佛法,生就好好地生,轻轻松松的生,自自然然地生;死,就潇潇洒洒地回极乐世界,圆满佛道,多好。 生死不染著,是为了生脱死,是为生死自在。 现在很多人学习净土法门,把自己搞得很苦。 很多人以那种很苦难的方法逼自己死,结果也没有死掉,反而残害自己,残害佛教,诬蔑佛教,说佛教不灵。 我听见很多念佛的人说:念佛不灵,我烦恼还是烦恼,我念佛七天还没有往生,我念三千遍还没开悟,这样的话特别多,这都是以染著心学习佛法,不得佛法利益。 从贪欲起,生死疲劳之苦都来自于贪欲,对世间的这种贪嗔痴要能放下,那就方便了。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法界众生同得往生无一遗漏,我们对众生放心,对自己放心了,对阿弥陀佛也放心了,对一切放心,那么这样就是无为心。 无为心,就是自在。 佛给我们一个恩德,给我们这样一个安住,给我们安这样一颗心。 这样的一个心,就是所谓的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样再来念佛、报佛深恩,再来行一切世间善法,处处可以知佛恩、得佛恩、行佛恩、报佛恩,若不如是,身心不自在。 现在人身心不自在的多,因为多欲、因为贪、因为颠倒。 阿弥陀佛就发这样的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所以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法界同得往生,无一遗漏,这就是大菩提心。 这大菩提心,就是提醒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同得往生无一遗漏,这样心就歇下来,何以故? 一切众生不过是梦幻,这个差别不可得,这样歇一歇心,歇一秒钟是一秒钟,又起来分别烦恼心了,再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一悟了,一念永念,不悟了,念念生念,也是方便,净土法门念与不念咸得利益。 今天有个居士提醒我说:依法师讲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人人都得以往生,那么我们以后都不念了不是这样的说法,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要生决定心了,极乐世界决定是你的本家本国,你认得准了,就象我们知道我们的家在哪个地方,认得家门了,那随时都可以回去,这样叫决定念,这样会得到家庭的摄护。 比如我们在新工佛堂,不管在此学多长时间,晚上就可以回家,因为有家庭的摄护,不会感觉到流离失所没有家可回。 我们的生死无明压迫,没有未来趋向的压迫,人害怕的就是没家可回,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是我们的家,我们决定可以回家了,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大悲慈父,他给我们个完整的家,我们回去就对了,愿意回就可以回去,那门就敞开着,你随时就可以回去,那这样就会安心,这样的安心叫决定念。 决定念,是佛恩处。 佛的恩德给予所在,就是给予我们一个完整的家,给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给我们一个万德具足的未来的整个生命,这样来念佛,称为一念决定。 那么这样一念,是不可思议的。 这叫一念永念,也叫决定念。 昙鸾法师讲三种念,佛法在于三种,在缘,你现在缘的是什么? 你缘贪嗔痴慢疑恶见,那你就在六道轮回,若缘佛,我们的心就是佛,你在这地方生决定了,当下就觉悟。 我们众生当下在做什么,看你缘的什么,你若明白自己当下在缘什么,你就是觉悟者。 我们看到花,心就欢喜;看到一些不好的东西,心就讨厌;我们的心缘佛,缘佛的光明、缘佛的万德,缘佛的这一称南无阿弥陀佛,皆共往生无一遗漏,我们缘这样的力、缘这样的万德,你在这里生决定了,再也不散坏了,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觉悟。 在缘、在心、在决定,我们学佛就要在这个地方站住脚。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若知道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给予,也可以使我们得到这种自在。 这个自在是清净无为真实智慧,因为阿弥陀佛把一切众生的这种生死问题彻底地解决了,我们放心了,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了。 闻我名号,俱来我刹,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就有这样的愿,我们信佛了,就是缘佛这样的愿力,作为心,这个心在这个地方生决定了,那就成就了。 这样的成就,就是安心。 安心,就是无为。 无为,就是真实智慧,就是自在,就是清净。 佛教是个方法,这个方法决定了,它就再也不变了。 不变了,你应用一次就可以发起利益,就如你吃糖,吃一次就知道糖是甜的了,永远知道糖是甜的,你若是体会到佛的法味,就象蜜蜂采蜜是一样的,采一次以后,它知道甜味了,你轰它也不走,那你念念就念佛了。 我们要知道念佛的这种万德,缘佛的这种万德,这个心生出来了,就会成就这样的决定,得到这样的利益,那我们念佛就欢喜了,自觉不自觉在念佛,自觉不自觉在归命。 在缘、在心、在决定,在世间亦如此。 有爱好打麻将的人,心里有个缘,他缘今天晚上和谁在哪一家打麻将,他想起这个事情,生这个心了,好,我现在就去,什么也不管不顾了,那叫决定,决定了,他必定打麻将。 有人做生意,这笔生意他缘上了,他心里决定了,就去投资,就做这笔生意了。 有的人做坏事、做好事都是如是。 杀盗妄淫亦复如是,佛法亦复如是,所以说在心、在缘、在决定。 我们若是明白我们现前心的功用,那真不可思议,就象印光法师说: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便已彰明校著。 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我们若是明白这个道理,哪个人还在受轮回? 那就缘佛吧,缘佛都了生死,圆满佛道。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 唯得多求增长罪恶。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 安贫守道。 唯慧是业凡夫的心贪得无厌,我们都知道,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跟过去比,真是富有,但是大家有几个满足的? 有一百万,想一千万,过去万元户了不起,现在根本不算什么了,哪家没有几万? 但已经不当回事了,还要贪。 过去住的平房、瓦房都很好了,现在住的都是楼房,还有空调,也不满足,还在拼命的捞。 人的贪心是个大海,无底无边。 我们好好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我们大家是不是这样? 过去一家有三大件都很少,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现在大家都不用了。 你满足? 满足不了。 过去我们一个人工资几十元,现在拿几千元,你也不满足。 人的欲望无有边际,这就是生死苦海。 心无厌足,唯得多求,我们要觉悟这个地方,我们这个心就是贪;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 什么是安贫? 就是知足,不跟上边比,也不跟下边比,知足常乐。 我们中国儒家的思想,也是很了不起的,是作一个好人的标准,比如说人若无求品自高之类的话,都是菩萨之行。 唯慧是业,自己清净无有沾染,不为自求,这样叫慧业。 现在我们很多人,只为贪心,包括名闻利养,这叫愚痴。 现在愚痴的作业象洪水猛兽一样伤害我们的生命。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 常行精进破烦恼恶。 摧伏四魔出阴界狱就是我们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得到极乐世界这种圆满的给予,使我们安心,使我们得到圆满的这种佛恩,唯有报佛恩,欲使佛法住世,欲拔一切众生苦,欲使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国,不要说我知道这个法益就可以了,那样就是懈怠。 懈怠就会产生新的烦恼,所以要破烦恼恶,摧伏四魔。 所谓的四魔,就是我们自己的这些沾染因缘,乃至所谓的阴境。 我们对一些境界的沾染,对一些感受的沾染,对我清净不清净的沾染,对我念佛成片不成片的沾染,对我开悟不开悟的沾染,对我的名闻利养的沾染,对一切的沾染,佛法告诉我们这都是阴魔界。 佛法但尽凡情,别无圣解,若作圣解,必落魔眷。 现在为什么很多人练气功,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的精神病人特别多,多是练气功练出来的,因为他们没有戒律的摄护,就是自己有一些境界,突然感觉到自己怎么样了,作圣解了,就堕入魔眷。 《楞严经》在这地方写得特别清晰,五十二阴魔写得很清楚,现在气功师多是被这些阴魔所摄。 作圣解就叫阴魔,沾染就叫阴魔。 这阴魔是自以为是、贡高我慢、说大话未证言证的意思、伤害无量众生的意思。 很多人还依附这些天魔外道,受无量的伤害。 当然以南无阿弥陀佛的这种万德洪名的回施,他们亦得往生极乐世界,亦得万德摄护,但是也要提醒大家,要有三皈依的戒体,要有三皈依的摄护,若不然,你在世间都会受到伤害。 佛法有戒律的保护,有正确的概念,有不沾染的根本教化、决定的给予,这个决定解,就是说不可沾染任何因缘,这样就会远离魔的伤害。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 增长智慧成就辩才。 教化一切悉以大乐我们说不为自求,就是以智慧的眼睛来广泛的学习,为拔一切众生苦来学习。 这样的学习,就是有眼睛的学习,就是健康的学习,是有手足还有眼目。 若不然,盲目的学习,沾染的学习,为自己名闻利养而学习,那就会发起所谓的没有眼目但有手足的罪恶,那会生很多苦恼。 在六度法门上,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这前五度都是手足,若没有般若,那就没有眼睛,所以说第六度是眼目。 我们大家都知道,多学多闻都是为了大众,不是为了自己,若是为了自己,是名愚痴,是名增上慢,是名无智慧,是名无眼目,这样的学习越学越痛苦,越学越贡高。 我们走很多地方,很多人学了很多佛教的思想,但是就是没有性空的眼睛、无沾染的眼睛、不为自求的眼睛,到处诽谤别人,而不是给人以智慧、教化与提携、拔一切众生苦,只是看不起别人,说这个人不如我,那个人不如我,这样不叫学佛,这样学一些贡高我慢,就象嫉妒一样,这样是名闻利养的伤害,这个伤害特别重。 教化一切,悉以大乐,就是所谓的不为自求。 学习、修持都不是为自求。 要是为自求,那就是愚痴。 什么叫大人? 行菩萨道,就是大人。 什么叫小人? 斤斤计较,什么都为自己算计。 大人,就是为一切众生,所以叫《八大人觉经》。 发布时间:2022-12-23 10:43:1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