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般涅槃经释义(初版) 内容: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缘起,这部经是我自愿为诸位略释,因为在前一段时间,定中出现一座大殿,有一位大德高僧周围有无数僧人围绕,坐而不语。 但我感知令我承担一项重任,然后不现,恢复寂静。 出定后百思不解是什么重任。 当我拜佛时,突然看见桌上放的《大般涅槃经》,又回想定中见大德高僧时,也看到一部经,虽不知经名,但从外形上一模一样。 这个因缘,我才发心为诸位略释此经。 本不愿讲这个缘起,怕有些人心起疑惑。 但此经不可思议,缘起也很微妙,不得不讲。 我还知道,讲完此经后,在一段时间里,我不再讲经。 有幸与诸位共同读诵受持佛说《大般涅槃经》,加以略释。 为什么略释,因经文内容很长,诸位来此道场听法时间有限;加之,有些经文内容诸位又知道一些。 所以,每卷中选择重要的地方或不易理解的地方,简单的讲一讲,与诸位共同获益。 首先,讲一讲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说的最后一部经。 佛从兜率内院示现降生至十八岁,为太子阶段,主要是感悟人生、老、病、死苦。 十九岁出家,六年参访,六年雪山打坐为修行阶段,主要是证悟佛理和示现成佛。 三十岁至八十岁讲法49年300余会,主要是阐扬佛理与广度众生阶段。 在第三阶段里,讲《阿含经》等类似动员,讲《楞严经》类似发展,讲这部经类似总结。 所以,这部经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之功效。 对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难得之法。 这部经为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忏翻译。 佛入涅槃后,佛教在古印度兴盛几百年后,于西汉时期流入中国。 一位古印度僧人从民间把一部分佛经传入中国。 佛教也在中国兴盛。 第一部传入中国的佛经为《四十二章经》等。 达摩西来后,佛教在南北朝至隋,掀天揭地,智果于真。 唐三藏法师去天竺参验周流17年,回国后翻译经典为官本流传。 对民间流传的佛经是讲有译音不准确或错别字之处,而没有伪经之说。 现代一些学者却把民间僧人翻译的佛经解说为伪经,实无凭据。 这部经有北本,南本。 北本四十卷,南本为三十六卷。 二版本内容相同,分卷目录不一。 我们今天略释的是南本。 南本是以《般泥洹经》为版本,经唐朝荆溪尊者堪验为《大般涅槃经》。 然后,讲一讲经名。 大般是大般若的简说,是大智慧。 是说这部经里有佛的大智慧。 涅槃是超脱生死的境界。 声闻、缘觉的涅槃是有时间限制的涅槃。 佛的涅槃是无限时间的涅槃。 涅槃可分为有余和无余,一是对四圣道之人所专用。 其他人达不到这个境界。 外道与六道众生皆喜生惧死。 生则苦中有乐,死则无乐皆苦。 二是佛是化身涅槃,声闻缘觉是报身涅槃。 三是示现涅槃,释迦牟尼佛是化身成就的示现,成就示现的化身入涅槃,而真正的化身可化无量亿佛,而没有涅槃。 即无所谓来,也无所谓去。 涅槃不是死亡的代名词。 四是涅槃之乐,佛之肉身可法喜充满。 享受报身佛的常乐我净。 肉身入涅槃,而真实的化身,还同样享受这种快乐。 人间净土是圣人的肉体。 能讲三藏十二部而无实证的法师,其肉体不是人间净土。 经名可简释为智慧能超脱生死或超脱生死大智慧经。 最后讲一讲诸位要知道珍惜法缘。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人身难得,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佛是如语者,实语者。 这些法语是真实的,不是吓唬人的。 俗语有一句,精人害怕,傻人胆大,与此同意。 一些人不信,不知佛法,所以不知害怕。 精人为什么害怕,他相信佛法,证悟佛法真实。 现代科学家用科学手段证明。 我们的地球寿命已达约45亿年。 在这45亿年里有佛三次,即三转法华。 我们今天虽未值佛住世,但幸遇佛法。 还有九千五百年,佛法在地球上消失,再等约57亿年,再值弥勒佛住世。 无佛与无佛法多长时期呀。 难道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么?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那我们就要珍惜听闻佛法的机会,珍惜法缘去修行,去证悟超脱生死的境界。 下面开始说讲一讲经文内容。 这部经是世尊示疾,预知涅槃,弟子请法,入般涅槃,舍利供养的全部过程。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序品第一】这一品主要是说,佛普告众生,佛在某时、某地将入涅槃。 众生所疑悉可问,为最后问。 然后十方众生前来供养,表示哀苦。 如是我闻。 一时。 是佛经与其他典籍的区别,为释疑,息争论。 佛住世在八十岁的时候,一时来到拘尸那伽城外婆罗双树林间。 这是佛将入涅槃的地点。 这地方四面各有这样的树。 这种树的特点是枝枝相对,叶叶相映;中间绿草如茵,野花似澹? 銡馑囊纾? 遘耙巳耍? h境优美。 如西方极乐世界,是佛的庄严净土。 这里讲两个问题,一是佛入涅槃为什么选择双树林。 二是双树林有什么说法。 首先,佛出生于岚毗尼国无忧树下,成道于菩提树下,涅槃于双林树下。 第一,初世时童贞无忧,修行破烦恼能证菩提,入世与出世对称如双林。 第二,体现诸佛与诸菩萨的体性,空道。 佛教认为,宇宙的体性为六界观,即地、水、火、风、空、识。 地水火风为物质特性;空是虚性,遍一切处;识是十法界之灵性。 人是小宇宙,具有六大,与宇宙对应;内有六根,外有六尘。 空道是诸佛诸菩萨不依于业的不生不灭的真实体性。 六大为性之六德,六德妙用为佛神通原理。 所以,佛生、成道、涅槃没有在王宫、寺庙和殿堂,而示现于空间树下。 其次,双树林释为真俗二谛,在真谛为世间与出世,枝枝相对,离开世间无从谈出世间,无出世间也无从谈十法界。 在俗谛为出家僧人与在家俗人,叶叶相映,僧为在家俗人中出,俗人为僧所教化度。 佛将于二月十五入涅槃的消息普告众生。 范围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之内,十方分身释迦文佛所教化众生国土,即娑婆世界众生。 佛以神力所发音声,各法界众生都听到明白。 现代自喻聪明讲科学的普遍,所发音声不能十法界众生都听到明白。 连地震都不能准确测知,而动物能提前有征兆,有逃生反应。 罗睺罗为佛住世唯一之子。 佛把九法界众生平等的看待如同一子想。 佛住世时,佛为一切众生皈依处。 佛自有法,佛是真僧。 佛可为众生遮风挡雨,宿住安稳,即消除烦恼,修成道果。 佛入涅槃后,我们地球人再不能用音声向佛问疑,所以为最后问。 佛从面门,放种种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乃至十方。 其中六道众生,有机缘被一佛光照触者,罪业和污垢烦恼即刻消除,可成圣道。 这里难懂的是遇字。 现在,十方诸佛慈光也遍照六道众生,可众生遇到了吗? 一是有缘之人;二是禅行之人。 其他众生虽佛光遍照三千界可耀眼,而众生如盲如喑不觉有分毫。 当时,九法界众生都请佛住世,为什么佛还要入般涅槃,就是众生垢重,难逃魔纲。 垢重表现为一部分人认为来得及修行,另一部分人不信佛法或遇不到佛法,长期受魔王掌控。 佛之真子。 这是对十方来此双树林供养佛的阿罗汉所言。 佛在《法华经》中讲,阿罗汉是名誉佛子,不是佛之真子。 而这里怎么又说是佛之真子呢? 一是因为这些阿罗汉是十地菩萨示现的,是随佛示现声闻化度众生的菩萨。 佛因地时名善慧,亦名忍辱仙人。 佛生到兜率内院时,名圣善菩萨,亦名护明菩萨。 说这几句是告诉大家,轻视周围的修行人或讲法者,就有可能轻视未来佛,所以诸位要慎之又慎。 我这个人不是自夸,自懂事起,心里就没有轻视或欺狂等字,在身边常有座右铭,为心不轻仁。 观察法,对治之门。 这是佛对来双树林供养佛的优婆塞的评价。 内观业习感因果,然后我们在行做上找到去掉恶业习的对治方法,培养修行善业习,找到修行善业习之佛法。 八功德水、六种味、三德。 这里的八功德水是八戒所生成,三德为轻软、净杰、如法,是戒定慧所成。 这是十方优婆塞来双林树下供养的水与供养味。 如来出世甚难。 贤劫千佛出世,而一佛出世对地球人而言,五十多亿年才有三次值佛住世。 这一次佛说法才四十九年,佛法住世才一万二千年,即便三次,与五十多亿年比也是太短暂。 所以,如来出世甚难,佛法难值难遇。 我平时一句闲话都不说,是没时间说,不能拿有限的生命开玩笑,开不起玩笑,只是默默静修,行住坐卧无非是禅。 佛将入涅槃都有哪些众生前来哀告供养。 佛的弟子及八十亿大比丘,六十亿比丘尼。 一恒河沙十地方便现身菩萨,二恒河沙优婆塞,三恒河沙优婆夷,四恒河沙阎浮提诸王眷属男女等,五恒河沙阎浮提大臣长者,六恒河沙阎浮提内诸王车兵,七恒河沙诸王夫人,八恒河沙天女,九恒河沙诸龙,十恒河沙诸鬼神王,二十恒河沙金翅鸟王,三十恒河沙干达婆王,四十恒河沙紧那罗王,五十恒河沙摩睺罗伽王,六十恒河沙阿修罗王,七十恒河沙陀那婆王,八十恒河沙罗刹王,九十恒河沙树林神王,千恒河沙持咒王,一亿恒河沙贪色鬼魅,百亿恒河沙天诸彩女,千亿恒河沙地诸鬼王,十万亿恒河沙诸天子及四天王,十万亿恒河沙四方风神,十万亿恒河沙云雨神,二十恒河沙大香象王,二十恒河沙师兽王,二十恒河沙诸飞鸟王,二十恒河沙等水牛、牛羊,二十恒河沙诸神仙人。 阎浮提中一切蜂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所有诸山王,无量阿僧祇恒河沙四大海神及诸河神、魔王波旬及眷属、非人等。 十方诸佛国土各遣大弟子和无量阿僧祇大菩萨前来闻讯供养。 什么人没来双树林下呢,迦叶、阿难两弟子,后文有交代。 还有一阐提。 即不相信佛与佛法,作断灭想的众生。 在来此双树林下哀告供养的众生,除阎浮提的少部分众生外,不管现什么身,包括外道仙人,飞鸟,兽王,罗刹王,鬼魅王,魔王等,都是有化身成就的菩萨化生到各道众生的示现。 都是娑婆世界范围的化身菩萨,都是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有缘救度的化身菩萨。 对各法界众生所持美妙上味供养,佛默然不受。 因为佛是化身示现,化现肉身,佛要怜悯人这道众生。 这道众生修的是生灭法,而化身菩萨修的是苦乐法。 所以,要入般涅槃必然示现无常的生灭法。 如宣化法师圆寂时偈曰,吾从空中来,吾回空中去。 有人问我怎么想,我说,无所谓来,无所谓去。 我曾来过,我曾去过。 这都是一回事。 发布时间:2022-12-23 08:52:5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