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瑜伽师地论》提要 内容: 《瑜伽师地论》,一百卷,弥勒菩萨造,是唯识宗的根本论典。 一、本论的创作和传译弥勒,唯识宗初祖,其生平事迹大小乘经典记载颇多。 《上生兜率天经》记载,弥勒诞生于波罗捺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 《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将弥勒作为善财童子所参的第五十二位善知识。 大小乘经典共同认为:弥勒将继释迦牟尼佛之后,在娑婆世界成佛,现居兜率内院,为一生补处菩萨。 《大唐西域记》卷七云:  昔者如来在王舍城鹫峰山告诸比丘:当来之世,此赡部洲土地平正,人寿八万岁,有婆罗门子慈氏者当舍家成正觉,广为众生三会说法度我遗法之徒,然后乃化同缘善友。 是时慈氏菩萨闻佛此说,从座而起白佛言:愿我作彼慈氏世尊。 如来告曰:如汝所言,当证此果。 如上所说,皆汝教化之仪也。 弥勒,梵言梅呾利耶的讹译。 梵言梅呾利耶,此翻慈氏,婆罗门十八姓之一。 依《无著传》记载:无著因不满足于所证的小乘空观,入定上升兜率,从弥勒学习大乘空观,终于彻悟,冰释多年疑窦。 此后,无著决心弘扬大乘。 为取信于人,又请弥勒下降于印度阿逾陀国,演说《瑜伽师地论》,每夜开讲,连续四月。 在讲说时,唯无著可以亲见菩萨,他人只能听闻音声。 由于弥勒的亲自演说,瑜伽思想很快在印度流传开来。 关于弥勒的著作,汉地传说有五部,除《瑜伽师地论》外,还有《大乘庄严经论颂》、《辨中边论颂》、《分别瑜伽论》、《金刚般若论》。 其中,以《瑜伽师地论》最为重要。 《瑜伽师地论》是玄奘法师于贞观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647~648)间,在东都弘福寺翻译。 在玄奘以前,翻译此论的主要有三家:1.北凉昙无忏,于公元414年到421年译出《菩萨地持经》八卷,《菩萨戒本》一卷。 2.刘宋求那跋摩,于公元431年,译有《菩萨善戒经》九卷。 这两种译本,都没有出乎唐译菩萨地的范围。 3.梁真谛,于公元557年至569年译有《决定藏论》三卷,是唐译五识身相应地、意地的异译。 与奘译相比,这几种译本非但内容不完整,且文字晦涩难读。 发布时间:2022-12-22 09:13:0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