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 内容: 无量寿经今得善本(夏莲居会本)之大事因缘弥显本经即华严、即禅、即密;一切含灵依此度脱(一九九○年十月宣读于日本第三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1)净土第一经。 《无量寿经》称为净土第一经,盖由于经中宣示:弥陀因地之殊胜大愿与精进行持,极乐依正之超逾十方,三辈往生之条件与正因,娑婆秽土之五恶痛烧,一乘愿海之不可思议。 万德洪名之究竟方便;以一真法界为体,圆明具德事事无碍为相用;广摄一切善法,普度九界众生;以十念必生一念亦生故称顿教,因最易最稳出三界而号易行,一切含灵依此度脱,当来经灭独留此经。 中国大德赞此经者不胜枚举。 日净宗大德道隐师赞此经为专中之专,顿中之顿,真中之真,圆中之圆。 盖因此经不仅为净宗纲要,实为世尊一代时教之指归也。 (2)五种原译苦无善本。 《无量寿经》如是殊胜,而中国古德注释此经者,唯隋净影、唐嘉祥两家。 千余年来读诵者希。 实因此经存世之五种原译瑕瑜互见,彼此差别甚大。 此经东来极早,自汉迄宋,可考之译本共十二种。 (七种佚失,名单见拙著《大乘无量寿经解》)现存者为①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汉译),②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吴译),③无量寿经(魏译),④无量寿如来会(唐译),⑤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宋译),五者之中魏译流通较广。 而净宗九祖蕅益大师则认为唐译最佳。 但各译皆有缺陷,例举于下:①汉译,有贤者名为大瘦短,比丘尼名为生时侍者头痛。 魏译谓极乐地辄开裂。 是皆译者笔拙之处。 ②十念必生乃阿弥陀大愿之核心,汉吴两译均未彰明。 ③国无女人与莲花化生两大愿,于魏译愿文未显。 ④唐宋两译文义较优,但于五恶痛烧之宏文,竟告阙如。 且各译之间差异极大,例如弥陀大愿,汉吴古译为二十四愿,魏唐两译为四十八愿,宋译则为二十六愿。 彼此相异有如此者。 是以清初彭绍升居士曰:此经阐扬者少,实以无善本故。 (3)校会之本。 宋王日休居士悲五原译无善本,使圣教度生之旨紊而无序,郁而不彰。 乃取汉吴魏宋四译,会集成经,名为《大阿弥陀经》。 王本一出,举世流通。 但王本颇多舛误。 莲池大师谓为抄前着后、去取未尽。 彭绍升居士斥为凌乱乖舛,不合圆旨。 窃按王本之病有三:①抄前着后,抄引经文于前,自选文句于后。 既是会集旧译,焉可杜撰经文。 ②魏译三辈往生皆发菩提心,而王本唯中辈发菩提心,下辈不发(此不但杜撰,并乖圆音),上辈则未曾谈及。 故谓去取未尽,高下失次。 ③五译中唐译文义俱精,王氏所会独缺此译(王本为本经第六种)。 第七种。 彭绍升居士为宏此经,乃取魏译而删节之,仍名无量寿经。 较原译简炼。 但只是节本,未能救王氏之失。 第八种。 清咸丰中魏承贯居士,备取五译,会成一册,嗣定名为《摩诃阿弥陀经》。 魏本文辞精简,包举纲宗,八种相较,实居魁首。 但可憾者,魏氏虽力求字句皆有来历,以救王本之过,而未能尽免。 例如:①魏氏谓往生中无有胎生。 而魏唐宋三译皆曰有胎生者。 ②魏氏以生时痛是为五痛五烧数句,概括魏译数千言,魏本之文并无来历。 ③魏氏谓极乐宫殿或依宝树而住,亦各译所无。 ④魏氏谓法灭之时,唯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亦非本经原文。 是以魏本仍未完善。 (4)胜缘成熟,善本兴世。 先师夏莲居老居士,力踵前贤,誓成善本。 掩关数载,稿经十易。 文句精义,悉本原译,而流畅自然,浑若天成。 会本稿成,名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夏本一出,风行寰宇。 四众弟子,获睹善本,欢欣鼓舞,不可名状。 赞扬读诵,讲播印刷者,风起云涌。 加拿大、美国现七处成立净宗学会,台湾、新加坡,亦皆成立。 于此善本修习宏扬,现能背诵全经者日益增多,闻经获益者不可胜计。 本经印行已超卅余万部。 录音带亦流行海外。 台湾新印之《净土五经读本》即以夏会本为无量寿经读本,余八种列为附本。 本经光明,方兴未艾。 夏会本广撷众妙,圆显圣心,大开如来秘藏,顿显慈尊妙心,《华严》之事理无碍,事事无碍法界,备显会本之中。 禅密妙谛悉寓此经之内。 一切含灵因此得度,当来经灭,唯此独留。 可见善本兴世实为大事因缘。 (5)事理无碍法界。 会本中佛答弥陀成佛时处,文曰: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见宋译)。 有世界名曰极乐。 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上文中无有来去生灭,亦非过现未来,所显者理体也,有极乐,有弥陀者,事相也。 揽理成事,因事显理,体用齐彰,从容中道。 正显理事无碍之旨。 又会本采魏译之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惠以真实之利,复采宋译中住真实慧,一向专志庄严妙土,于是经中具三真实,成为一经纲宗。 亦即一代时教之教眼。 真实之际乃真如实相之本际,故为理体。 真实之慧者,从本体流现之妙智,如珠生光。 相也。 真实之利,乃本体之大用,亦即一切众生所获究竟坚固之实惠也。 又此三真实,正如涅槃三德,(伊)字三点,非一非三,不纵不横。 真实之际,法身德也;真实之慧,般若德也;真实之利,解脱德也。 由真实之体流出真实之慧,令一切众生普得究竟解脱真实之利。 是以极乐国土一花一香,悉皆法身妙智之流现,时时处处,法音宣流,妙音普闻,若有见闻,悉皆增上。 九品万类,一生彼土,永不退转,决定成佛。 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之妙用。 事理圆融一切无碍。 发布时间:2022-12-21 10:44:3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