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维摩诘经别记 内容: 今日因本寺培和尚之请,得与诸山长老缙绅先生及清信士女等谈论佛法。 夫佛法离四句,绝百非,超过寻伺,言语道断,不可思,不可议,微远幽深,不可摩触,如何可得而说! 即此一经,亦明不可思议解脱经:理绝名相,体融言思,如何以有言有思诠表不可思议法! 但有四悉檀因缘故,可得而说。 一 明经缘起所谓法不孤起,仗因托缘而起。 此名句文声,其所由起之因缘,亦名来意。 此经缘起,由种种因缘而成,通诸所说之法界法尔如是缘起,诸佛本愿力缘起,众生根熟缘起。 兹略作四种,解释本经缘起:──甲、为导居士学佛故说此经天台宗判教,释此经为弹偏斥小,叹大褒圆;使二乘之流,耻小慕大,回小向大为正义。 然本经要点,尚不在此。 因佛初在鹿野苑转四谛法錀,先度五比丘,后出家者,岂唯恒河沙数,皆得悟妙理、证胜果。 在小乘,现生不出家行比丘法,不能成阿罗汉果;且文殊、弥勒等为菩萨上首,亦首先出家之众。 于是在家居士唯生叹仰,不敢高攀出世三乘之法,咸怀绝分之想;以为出家方可证三乘果。 此尊极果,非在家所能期,是以生退屈心,修人天福。 仰瞻出家,不啻霄壤之隔。 若果如是,岂释尊彻底大悲之旨哉! 净名居士,窥破佛意,以大菩萨之本地,现居士之身相,运不思议之神通。 说不思议之妙法。 使在家善男信女,彻底了解,彻底承当。 如佛法圆融,具不可思议妙用。 不离俗染而得圣智,遂不生退屈之心,起精进之行,时时修习,深入佛慧。 是为释尊大悲心切,导居士学佛,为本经缘起一。 乙、为饬声闻回心故说此经声闻之人,闻佛名句文声教理,依教起行,而契证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等果。 在小乘之辈,唯此为足;在释尊则未到法华,本怀未畅。 故首先便假维摩居士呵斥诸大弟子,空其所执,绝其所依,使其向大;知声闻极果尚非究竟,益劝精进,求大菩提。 经中若弟子品舍利弗等,广述被呵斥因缘;又室中迦叶等自悲焦芽败种,深慕大乘。 是皆由净名居士与文殊菩萨说不思议妙法,遂彻发二乘无上菩提之心。 故饬声闻回心,为本经缘起二。 丙、为证唯心净土之实效故说此经修种种行,皆成佛因。 所得之果,不外乎正报依报二种:正报果,即佛身;依报果,即佛土。 三藏十二部,皆说从因至果,自凡至圣,无非依得到佛果正报而论。 如弥陀经说西方依正庄严,众生依佛果土而往生。 本经则不然,说佛土依于众生心。 如佛言:宝积! 众生之类是菩萨净土。 所以者何? 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 乃至所以者何? 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众生故。 总说是心净则土净。 如云:宝积! 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乃至六波罗密、四无量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皆是菩萨净土云云。 乃至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依此清净法,修清净行,证清净果;复以此清净,清净一切众生。 一众生心清净,即一众生国土清净;一切众生心清净,即一切众生国土清净:一清净一切清净矣。 平常所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等,今此经正明唯心净土,始终一贯。 菩萨共发菩提心,共修净佛土,非舍此取彼,有欣有厌者比。 能依此清净之行,必得此清净之果,于是引起舍利弗之疑念。 经云:尔时舍利弗,承佛神力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土净,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 佛知其意,即告之言:于意云何? 日月岂不净耶! 而盲者不见。 对曰:不也,世尊! 是盲者过,非日月咎。 舍利弗! 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乃至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千百千珍宝严饰。 乃至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 证明世尊心净土净。 我人凡夫妄见,故见娑婆世界为不净;在佛正见,即此娑婆是华藏界。 如一寺然,上至和尚,下至清众,皆净修梵行,自净其意,则一寺净。 乃至推及国家社会皆然,均在人民心上净秽之分耳。 然欲求唯心净土,心净土净之实验,其唯释迦与维摩诘、文殊等大悲方便之示现乎! 故证唯心净土之实效,为本经缘起之三。 丁、为在家菩萨模范故说此经在家菩萨知佛可学,然学之之法,依何为模范? 是以维摩居士,现六度身,修六度行,为在家菩萨学佛之模范。 故维摩居士,实为居士中王。 比年来,海内学佛男女居士,日见繁多,欲求模范,须效维摩因地中行,勤修六度。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常乐远离;乃至若在护世、护世中尊,护诸众生。 然不可遽学果上,呵斥出家弟子也,以上种种方便,皆在家居士修学唯一之模范。 为本经缘起四。 依上四端可悉本经所说之来意矣。 发布时间:2022-12-21 09:13:5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