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着的意思 内容: 正身端坐 当愿众生坐菩提座 心无所着这一愿的大意是: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端身正坐,即将开始修禅定的时候就要发愿,愿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安坐于佛成道时所坐的妙菩提座,内心再没有任何烦恼,远离一切分别执着,觉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在解脱,成就佛道。 正身端坐:正就是端正。 正身端坐,即正威仪而坐,不会前趴后仰,左倾右斜。 《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云:正身端坐者,形端表正也。 此是身仪。 谓闭目澄心,两手相交而重沓也。 仪容挺特,形若孤松,故云正身。 身正则心正。 《瑜伽师地论》中说:令身体坐端直,心可以不被昏沉睡眠缠扰。 可见,正确舒适的坐姿,对于坐禅者来说是很重要的。 坐好之后,再进一步调息、调心,除去昏沉和散乱,就容易进入禅定。 坐菩提座:菩提座,指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时的坐处,又称金刚座。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坐在此菩提座上,夜睹明星,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因此,当修行者正身端坐,即将修习禅观的时候,理应想到菩提座的殊胜功用。 观想自身正处于菩提座上,并愿一切众生皆有因缘坐菩提座,都能觉悟诸法的实相。 《沙弥律仪要略述义》从理上解释说:菩提座者,即自觉本有空王之座也。 此座人人本具。 这是告诉我们,菩提座虽然人人本具,个个不无,但若尚未彻证诸法本空、自性常寂,便不能识之。 心无所着:着,即执着。 凡夫将虚妄不实的人我及万法,执以为实有,所以就会起种种迷妄颠倒。 须知诸法,如梦如幻,如镜中花,如水中月。 因此,对于外境,心无所着,则诸法不生。 下面,给大家讲个分别心起,诸有显现的小故事:曾经有位老和尚,有一天在屋子里看书,天黑了,可他却丝毫没有觉察,仍然在看。 突然,有人从门外进来,发现老和尚坐在黑暗中看书,便问道:老和尚,怎么天黑看书也不点灯呢? 这时,老和尚才发现天黑了,书上的字根本看不见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一旦分别的念头生起,外在的境就会随之改变。 心念越纯净,清净的自性就越容易起用。 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可以通过静坐观心,逐步去除内心对一切事物的分别执着。 在禅坐之前,可以依照这首偈来思惟发愿,哪怕只是默默背诵一遍,也表示我们要效佛所行,安坐成道。 可谓:拥有自信戒烦躁,常能静坐思妙道。 心平气和常练习,悲心内蕴学善巧。 摘自:学习《净行品》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发布时间:2022-12-20 10:30:5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