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的意思 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净行品》偈颂第五十七愿:见路无尘 当愿众生常行大悲 其心润泽这首偈的大意是: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洁净无尘的路,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走在清净的解脱大道上,常行大慈悲行,内心不被五欲六尘境界所染污,调柔清净。 见路无尘:菩萨(每位修行者)走在洁净的大道上,看到路面平整宽阔,没有飞扬的尘土,这是事相上的无尘。 若能见境发愿,善用其心,心灵就会得到净化和提升。 《华严经疏钞》云:不起心过,故无尘染。 意思是说,内心不起贪嗔痴等烦恼,不造作过非,就会远离垢染不净。 常行大悲:菩萨自己修习无染污行,还能发慈悲心普润一切有情。 悲心是指救拔他人离苦的心。 为什么称为大悲呢? 《涅槃经》中说: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 常行大悲,就是实践救度他人离苦的大悲行。 就近来说,指帮助众生解决各种困难,获得暂时的安乐;从远来讲,能帮助众生彻底地脱离轮回,摆脱生死烦恼的束缚,获得究竟的涅槃佛果。 其心润泽:润泽万物,离不开水。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云:水之为德,本体清净,澄湛凝寂,尤能滋长万物,涤除众垢。 炎热遇之而清凉,枯渴饮之而沃润。 今取以为喻者,菩萨业惑清净,身心寂静,能以法水普济群生。 令其善芽增长,罪垢荡除。 离生死之热恼,息贪爱之枯渴,成就菩提,超登觉岸也。 这是告诉我们:万物有了雨露的滋润,则不会干枯,得以生长。 一个常行大悲的菩萨,内心清净调柔,常以大悲甘露法水,润泽众生枯藁的心苗,成就众生证得菩提佛果。 让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练习善用其心,时常观照调柔自己的内心,令心像水一样清净柔软,润物无声。 一个内心充满慈爱的人,自然能与人融洽相处,福慧资粮日日增长。 可谓:为人处事善用心,巧把尘劳转修行。 常行大悲慈心润,清凉众生热恼尽。 让我们一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十句)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 愿大家开心自在,吉祥如意! 原文标题:学习《净行品》六十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发布时间:2022-12-20 10:10:2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