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的意思 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三归的第二愿自归于法。 这一愿是《净行品》的第二十一偈,内容是:自归于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这首偈的大意是:当菩萨归依于法的时候便发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够深入佛法宝藏当中,通过听闻佛法、思惟义理和如理修习,不断地增长智慧。 令智慧犹如大海般深广无际,直至最终成就佛智。 自归于法:法是归依的境,指佛陀演说的教法。 后来由弟子们结集、分类为三藏十二部教典,也称为三藏十二分教,含摄了佛陀所说的一切教法。 三藏,指经藏、律藏和论藏。 藏是蕴积、包含义。 《毗婆沙论》云:藏者,器也。 何谓为器? 器者,能聚集众义也。 所以,三藏各自包藏、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法义。 其中,经藏诠释定学,律藏诠释戒学,论藏诠释慧学。 十二分教,《翻译名义集》中讲:病有万殊,药无一准,故教部类开十二分。 这是告诉我们,众生的烦恼病千差万别,用于疗病的法药,自然也并非一味,因此佛法按照叙述的形式和内容,分成了十二种类别。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一、长行: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经文。 二、重颂:以偈颂形式写在长行的后面,具有重复宣说的意义。 三、授记:指佛陀预先告知菩萨或声闻弟子,成佛时的国土、名号、寿命以及所教化的众生等。 如《地藏经》中,佛为主命鬼王授记。 四、孤起:指孤起颂。 这是说经文的全部内容,均以偈颂来记载佛陀的教法。 五、无问自说:指佛陀不待众生祈请而自行宣说的教法,如《阿弥陀经》。 六、因缘:专门记载佛陀说法教化因缘的经典。 七、譬喻:凡经律中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皆叫做譬喻。 典型的就是《法华经》中的火宅喻、化城喻、穷子喻等。 八、本事:讲述佛及弟子过去世的因缘,以及佛陀教诫弟子精进求道、得至解脱的经典。 九、本生:指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的经典。 也就是讲说佛陀过去生行菩萨道的事。 十、方广:一切大乘经的通称。 十一、未曾有:讲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 十二、论义:记述佛陀论议、问答、辩理,抉择诸法体性,并分别明了法义的经文。 十二分教归纳成偈颂即是: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义共成十二名,广出大论三十三。 今天就简单学习到这里。 若欲深究,详见《大智度论》卷三十三。 有曰:读三藏十二部,行菩萨六度事。 修自己真实心,常精进福慧增。 发布时间:2022-12-19 09:53:5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