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殊师利般若经译文、语译 内容: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译文【梁】 扶南三藏僧伽婆罗 译法戒提供现代汉语转译注:此经出自乾隆大藏经大乘般若部第0019部【原文】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一万人俱。 及诸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 皆悉住于不退转地。 久已供养无量诸佛。 于诸佛所深种善根。 成就众生净佛国土。 得陀罗尼。 获乐说辩才。 成就智慧具足功德。 以自在神通游诸佛世界。 放无量光明说无尽妙法。 教诸菩萨入一相门。 得无所畏。 善降众魔教化度脱外道邪见。 若有众生乐声闻者说声闻乘。 乐缘觉者说缘觉乘。 乐世间者说世间乘。 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摄诸众生。 未度者度。 未脱者脱。 未安者安。 未泥洹者令得泥洹。 究竟菩萨所行。 善入诸佛法藏。 如是种种功德皆悉具足。 其名曰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 弥勒菩萨。 普光明菩萨。 不舍勇猛精进菩萨。 药王菩萨。 宝掌菩萨。 宝印菩萨。 月光菩萨。 日净菩萨。 大力菩萨。 无量力菩萨。 得勤精进菩萨。 力幢相菩萨。 法相菩萨。 自在王菩萨。 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 并余天龙鬼神等一切大众。 皆悉来集。 尔时世尊于中夜时放大光明。 青黄赤白杂颇梨色。 普照十方无量世界。 一切众生触此光者。 皆从卧起见此光明。 皆得法喜。 咸生疑惑。 此光何来普遍世界。 令诸众生得安隐乐。 作是念已。 于一一光复出大光明。 照耀殊特胜于前光。 如是展转乃至十重。 一切菩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 咸皆踊跃得未曾有。 各各思念必是如来放此光明。 我等应当疾至佛所礼拜亲近恭敬如来。 是时文殊师利。 及诸菩萨摩诃萨众遇此光者。 欢喜踊跃充遍身心。 各从住处到祇洹门。 尔时舍利弗。 大目揵连。 富楼那弥多罗尼子。 摩诃迦叶。 摩诃迦旃延。 摩诃俱絺罗。 皆从住处到祇洹门。 帝释四天王上至阿迦尼吒天。 亦睹光明叹未曾有。 与其眷属赍妙天花天香天乐天宝衣。 一切皆悉到祇洹门。 其余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八部。 遇光欢喜皆来到门。 现代汉语译文:暂无。 【原文】尔时世尊一切种智。 知诸大众悉已在门外。 从住处起出至门外。 自铺法座结珈趺坐。 告舍利弗。 汝今晨朝来门外乎。 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文殊师利等菩萨摩诃萨。 皆悉先至。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 汝于晨朝先至门乎。 文殊师利白佛言。 如是世尊。 我于中夜见大光明十重照耀。 得未曾有心怀欢喜踊跃无量。 故来礼拜亲近如来。 并欲愿闻甘露妙法。 现代汉语译文:此时世尊以一切种智,知道一切大众都聚集在门外,世尊从座而起走到门外,自己铺好法座,结珈趺坐。 世尊问舍利佛:你今天一早就来到门外了吗? 舍利佛回答说:世尊,文殊师利等等大菩萨都先我而至。 这时世尊问文殊师利:你今天早上先来到门外的吗? 文殊师利禀告世尊说:是的,世尊,我在中夜看到大光明照耀十方,内心生出从来未有的欢喜,有无量的喜悦,所以前来礼拜亲近世尊,并且希望听闻世尊演说甘露妙法。 【原文】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 汝今真实见如来乎。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如来法身本不可见。 我为众生故来见佛。 佛法身者不可思议。 无相无形不来不去。 非有非无非见非不见。 如如实际不去不来。 非无非非无非处非非处。 非一非二。 非净非垢不生不灭。 我见如来亦复如是。 佛告文殊师利。 汝今如是见如来乎。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我实无见亦无见相。 现代汉语译文:这时世尊告诉文殊师利:你现在真实的看到了如来吗? 文殊师利秉告世尊说:世尊,如来的法身本来是不可见的,我为了众生的缘故,所以来见你。 佛的法身不可思议,没有相貌,没有形状,不曾来也不曾去,不是有也不是无,不是我们所见也不是我们看不见,实际上的真如本心是没有来也没有去,不是没有也不是有,不是有所处也不是没有处,不是单一存在也不是多数存在,不是清静也不是杂染,不是生起也不是消灭,我也是以这样来见如来的。 佛问文殊师利:你现在也是这样见佛的吗? 文殊师利说:世尊,我实没有见佛,也没有见佛的心相。 【原文】尔时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我今不解汝之所说。 云何如是见于如来。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大德舍利弗。 我不如是见于如来。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如汝所说转不可解。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不可解者即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非是可解非不可解。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汝于众生起慈悲心不。 汝为众生行六波罗蜜不复为众生入涅槃不。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如汝所说。 我为众生起慈悲心。 行六波罗蜜。 入于涅槃而众生实不可得。 无相无形不增不减。 舍利弗汝常作是念。 一一世界有恒河沙等诸佛。 住世恒河沙劫。 说一一法。 教化度脱恒河沙众生。 一一众生皆得灭度。 汝有如是念不。 舍利弗言。 文殊师利。 我常作是念。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如虚空无数众生亦无数。 虚空不可度众生亦不可度。 何以故。 一切众生与虚空等。 云何诸佛教化众生。 舍利弗言。 若一切众生与虚空等。 汝何故为众生说法令得菩提。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菩提者实不可得。 我当说何法使众生得乎。 何以故。 舍利弗。 菩提与众生不一不二。 无异无为无名无相实无所有。 现代汉语译文:这时舍利佛问文殊师利:我现在不明白你所说的意思,怎么能这样来见到如来呢? 文殊师利回答:大德舍利佛,我并不是这样而见到如来。 舍利佛问:如果依照你所说的,我更加无法理解了。 文殊师利回答:舍利佛,不能理解的就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不是可以理解,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舍利佛问:你是否对众生起慈悲心呢? 你是否为了众生行六波罗蜜,不再为众生而入无余涅槃呢? 文殊师利回答舍利佛:如你所说,我对众生起慈悲心,行六波罗蜜而不入涅槃。 然而众生实际上是不可得的,没有相貌没有形状,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舍利佛,你是否常常有这样的想法,一一世界有恒河沙数量的诸佛,久住于世如恒河沙数般难以数计的时间,说一一法来教化度脱如恒何沙数量的众生,于是一一的众生都得以灭度,你是否有这样的想法? 舍利佛说:文殊师利,我是常有这样的想法。 文殊师利回答舍利佛:就像虚空一样无可数量,众生也是一样无可数量;就像虚空不可度化,众生也一样不可度化。 为什么呢? 一切众生与虚空是等同的! 哪里有诸佛教化众生呢? 舍利弗问:如果一切众生与虚空相等,你为什么要为众生说法,让他们得到菩提? 文殊师利答舍利佛说:菩提其实是空不可得的,那我应该要说什么样的法来让众生得到菩提呢? 为什么呢? 舍利佛,菩提与众生不是相同也不是不同,没有分别,没有作为,没有名字,没有形相,其实全都是虚妄不可得,无所有的。 【原文】尔时世尊出大人相肉髻光明。 殊特稀有不可称说。 入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法王子顶。 还从顶出普照大众。 照大众已乃遍十方一切世界。 是时大众触此光明。 身心快乐得未曾有。 皆从座起瞻仰世尊及文殊师利。 咸作是念。 今日如来放此奇特微妙光明。 入文殊师利法王子顶。 还从顶出普照大众。 照大众已乃遍十方。 非无因缘必说妙法。 我等但当勤修精进乐如说行。 如是念已。 各白佛言。 世尊。 如来今日放此光明。 非无因缘必说妙法。 我等渴仰乐如说行。 如是白已默然而住。 现代汉语译文:这时世尊显现瑞相,由肉髻中发出稀有无法形容的光明进入文殊师利菩萨的头顶,再由头顶出来普照大众和十方一切世界。 接触到这个光明的大众感受到从未曾有的身心快乐,都从座位起立瞻仰世尊及文殊师利,共同生起念头,今日世尊放出如此奇妙的光明进入文殊师利法王子的头顶,又从头顶发出普照大众和十方,一定有相当的因缘要宣说妙法。 我们应当勤奋修行,精进实行佛陀的教法。 生起这样念头后,各自向佛秉告。 世尊。 您今日放此光明,一定有相当的因缘要宣说妙法,我们都渴望请您说法,依教奉行,说完后默然等佛开示。 【原文】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如来放光加我神力。 此光稀有非色非相。 不去不来不动不静。 非见非闻非觉非知。 一切众生无所观见。 无喜无畏无所分别。 我当承佛圣旨说此光明令诸众生入无想慧。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 善哉。 善哉汝善快说。 吾助汝喜。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此光明者是般若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者是如来。 如来者是一切众生。 世尊。 我如是修般若波罗蜜。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言。 善男子。 汝今如是说深般若波罗蜜。 我今问汝。 若有人问汝有几众生界。 汝云何答。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若人作如是问。 我当答言。 众生界数如如来界。 文殊师利。 若复问汝众生界广狭云何。 汝云何答。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若人作如是问。 我当答言。 如佛界广狭。 文殊师利。 若复问汝众生界系在何处。 当云何答。 世尊。 我当答言。 如如来系众生亦尔。 文殊师利。 若复问汝众生界住在何处。 当云何答。 世尊。 我当答言。 住涅槃界。 现代汉语译文:这时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您放光加持我的神力,这种稀有的光明不是颜色也不是形状,不是来也不是去,不是动也不是静,不是眼见不是听闻不是感觉不是认知,一切众生都观看不到,没有欢喜没有畏惧也没有任何分别。 我应当承佛威神,藉由佛陀的加持来诉说这种殊胜微妙光明,让众生得以了解进入无想慧。 这时佛告诉文殊师利说:很好,很好,你快述说,我为你高兴。 文殊师利对佛说:世尊,这个佛加持的光明是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就是如来,如来就是一切众生。 世尊,我就是这样修行般若波罗蜜的。 这时佛告诉文殊师利:善男子,你今天就是如此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 我现在问你,如果有人问你众生世界的数量种类有多少,你怎么回答?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如果有人这么问,我就回答:众生界的数量就是如来界的数量。 佛说:文殊师利,如果有人问,众生世界的宽窄如何,你怎么回答?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如果有人这么问,我会回答他:众生界和佛世界的宽窄一样。 佛说:文殊师利,要是又有人问,众生界位置在哪里? 你怎么回答? 文殊师利说:世尊,我会回答说,佛世界在哪里,众生界就在那里。 佛说:文殊师利,如果又有人问你,众生界依止在哪里,你如何回答? 文殊师利说:世尊,我会回答,依止涅槃界处。 【原文】佛告文殊师利。 汝如是修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有住处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般若波罗蜜无有住处。 佛告文殊师利。 若般若波罗蜜无住处者汝云何修。 云何学。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若般若波罗蜜有住处者。 则无修学。 佛告文殊师利。 汝修般若时。 有善根增减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无有善根可增可减。 若有增减则非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 不为法增不为法减。 是修般若波罗蜜。 不断凡夫法不取如来法。 是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世尊般若波罗蜜。 不为得法故修。 不为不得法故修。 不为修法故修。 不为不修法故修。 世尊。 无得无舍。 是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不为生死过患。 不为涅槃功德故世尊。 若如是修般若波罗蜜。 不取不受不舍不放。 不增不减不起不灭故。 世尊。 若善男子善女人。 作是思惟。 此法上此法中此法下。 非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无上中下法故。 世尊。 我如是修般若波罗蜜。 现代汉语译文:佛对文殊师利说:你这样的修行般若波罗蜜,而般若波罗蜜有所依止之处吗? 文殊师利说:世尊,般若波罗蜜没有依止之处。 佛对文殊师利说:如果般若波罗蜜没有依止之处,那你如何修行,怎么学习呢?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如果般若波罗蜜有一定的依止住处,就不是修学般若波罗蜜了。 佛对文殊师利说:你修行般若波罗蜜时,善根有增减吗?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并没有善根可增可减,如果有任何的善根增减发生,就不是修般若波罗蜜了。 世尊,善根并不会因为修法才增加,善根也不会因为修法而减少,这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不断灭凡夫法也不执取如来法,才是修学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世尊,般若波罗蜜不是为了得到法才修学,也不是为了不得到法而修学;不是为了修行而修,也不是为了不修行而修。 世尊,没有任何得到也没有任何舍弃,是修学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不是为了恐惧生死轮回而修,也不是为了求取涅槃功德而修。 世尊,应该这样来修学般若波罗蜜,一切不取,不受,不舍,不放,不增,不减,不起,不灭。 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有这样的想法,这是上等法门,这是中等法门,这是下等法门,他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本来就没有上中下法的分别。 世尊,我就是这样修行般若波罗蜜的。 【原文】佛告文殊师利。 一切佛法非增上耶。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佛法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乃至凡夫法皆不可得。 何以故。 毕竟空故。 毕竟空中。 无佛法凡夫法。 凡夫法中无毕竟空。 何以故。 空不空不可得故。 佛告文殊师利。 佛法无上不。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 无有一法如微尘许名为无上。 何以故。 檀波罗蜜檀波罗蜜空。 乃至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空。 十力十力空。 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萨婆若萨婆若空。 空中无无上。 无上中无空。 空不空毕竟不可得故。 世尊。 不可思议法是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 汝不思惟佛法耶。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我若思惟佛法我则见佛法无上。 何以故。 无上无故。 世尊。 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毕竟不可得。 一切佛法亦不可得。 不可得中无可得不可得故。 世尊。 般若波罗蜜中凡夫乃至佛。 无法无非法。 我当思惟何法。 佛言。 善男子。 若无思惟。 汝不应说此凡夫法此缘觉法。 乃至不应说此是佛法。 何以故。 不可得故。 世尊。 我实不说凡夫法乃至佛法。 何以故。 不修般若波罗蜜故。 现代汉语译文:佛对文殊师利说:一切佛法不都是增上法吗?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佛法、菩萨法、声闻法、缘觉法乃至凡夫法都是不可得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法都是毕竟空的,毕竟空的境界中没有佛法,也没有凡夫法,而凡夫法中没有毕竟空。 为什么呢? 空,不空都是不可得的。 佛对文殊师利说:佛法是最至高无上的吗?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没有任何一种法,甚至是像微尘一样微小的法,叫做至高无上的法门。 为什么呢? 布施波罗蜜是毕竟空,乃至般若波罗蜜是毕竟空,如来十力是毕竟空,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于连一切智菩提也是毕竟空不可得。 在这究竟空的境界中,没有至高无上,而至高无上之中没有空,但是空、不空都是不可得的。 世尊,这个不可思议的法门就是般若波罗蜜。 佛问文殊师利:你不思惟佛法吗?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我若是思惟佛法,我就会见到佛法的至高无上。 为什么呢? 至高无上的法是不存在的。 世尊,五蕴、十二入、十八界都是毕竟空不可得的,一切佛法也都是毕竟空不可得的,在不可得的境界中并没有可得或是不可得。 世尊,般若波罗蜜中,没有凡夫乃至没有佛,无正法也无非法,那我该思惟什么样的法呢? 佛说:善男子,如果你没有去思惟法,你不应该说这个是凡夫法,这个是缘觉法,乃至不应该说这个是佛法,为什么呢? 因为所有法都是空不可得的。 文殊师利回答:世尊,我其实没有宣说凡夫法乃至宣说佛法,为什么呢? 因为我不修般若波罗蜜的缘故。 【原文】佛言。 善男子。 汝亦不应作如是意。 此欲界此色界此无色界。 何以故。 不可得故。 世尊。 欲界欲界性空。 乃至无色界无色界性空。 空中无说我亦无说。 世尊。 修般若波罗蜜。 不见上不见不上。 何以故。 世尊。 修般若波罗蜜。 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 何以故。 毕竟空中无取舍故。 佛告文殊师利。 善哉善哉。 汝能如是说深般若波罗蜜。 此是菩萨摩诃萨印。 文殊师利。 若善男子善女人。 非于千万佛所深种善根得闻此法。 乃于无量无边佛所深种善根乃得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怖畏。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 世尊。 我承佛威神当更说甚深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 善哉善哉。 恣听汝说。 现代汉语译文:佛说:善男子,你也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这是欲界、这是色界、这是无色界。 为什么呢? 这些都是空不可得的。 文殊师利说:世尊,欲界是空不可得的,乃至无色界都是空不可得的。 空中没有任何说法,所以我也无所说法。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没有见到上,也没有见到不上。 为什么呢? 世尊,修行般若波罗蜜,不会只执取佛法,也不会舍弃凡夫法。 为什么呢? 在毕竟空的境界中,并没有取或舍的分别啊! 佛对文殊师利说:很好很好,你能这样的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这就是菩萨摩诃萨的法印啊。 文殊师利,任何善男子善女人,没有在千万佛所种下善根,是不能得闻此法的。 乃至在无量无边佛土种下善根,才能听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而不生恐惧。 文殊师利又秉告佛说:世尊,我凭借佛的威神力,应当再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 佛说:很好很好,文殊师利,我们就听你宣说吧。 【原文】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若不得法生是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诸法无有生故。 若不得法住是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诸法如实故。 若不得灭是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诸法寂灭故。 世尊。 若不得色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识是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一切诸法如幻如焰故。 世尊。 若不得眼是修般若波罗蜜。 乃至不得意是修般若波罗蜜。 若不得色乃至法。 不得眼界色界眼识界。 乃至不得法界意识界。 是修般若波罗蜜。 若不得欲界是修般若波罗蜜。 乃至无色界亦如是。 世尊。 若不得檀波罗蜜。 是修般若波罗蜜。 乃至不得般若波罗蜜。 是修般若波罗蜜。 若不得佛十力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不共法。 是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内空故。 乃至无法有法空故。 现代汉语译文: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如果不得一法生起,无一法可得,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 若是不得一法安住,不依止于任何一法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一切法本来就真实存在。 如果不得一法灭除,不灭除一切法,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一切法本来就寂灭毕竟空。 世尊,如果不得色阴,不着于色阴就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识阴、不着于识阴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一切诸法如幻术,如火焰空不可得。 世尊,如果不得眼识,不着于眼识就是修般若波罗蜜,乃至不得意识,不着于意识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如果不着于色尘乃至于法尘,不着于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不着于法界意识界,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若了解欲界毕竟空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乃至了解无色界也是毕竟空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世尊,若是明白布施波罗蜜也是毕竟空,这样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乃至明白般若波罗蜜也是空无一法,这样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如果明了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也是空不可得,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一切体性都是原本空寂,乃至无法和有法都是毕竟空,不可得的。 【原文】世尊。 若得生住灭。 非修般若波罗蜜。 若得五阴十二入十八界。 非修般若波罗蜜。 若得欲界色界无色界。 非修般若波罗蜜。 若得檀乃至般若。 若得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 非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以有得故。 世尊。 若善男子善女人。 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 不惊不疑不怖不退。 当知是人久于先佛深种善根。 现代汉语译文:世尊,如果有任何法生起、安住、灭除的想法,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如果认为五蕴十二入十八界有任一可取,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若是认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可得可知,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若是认为布施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有所可得可知,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因为认为有所可得的缘故。 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听闻这个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不惊恐不怀疑不怖畏不退堕,应该知道这个人自久远以来在许多佛前已种下善根。 【原文】文殊师利复白佛言。 世尊。 若不见垢法净法不见生死果不见涅槃果。 不见佛不见菩萨不见缘觉不见声闻不见凡夫。 是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一切诸法无垢无净。 乃至无凡夫故。 世尊。 若见垢净乃至见凡夫。 非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 若见垢法差别净法差别。 乃至见佛差别。 凡夫法差别。 非修般若波罗蜜。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无差别故。 现代汉语译文:文殊师利又秉告佛说:世尊,若是不执着区分染污或是清净,不执着区分生死苦空或是涅槃常乐,不执着区分佛、菩萨、缘觉、声闻、凡夫之差别,就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一切诸法本自无垢无净,乃至无凡夫。 (众法都是众生内心自行分别取舍的关系显现,才不见实相啊!)世尊,如果见到干净和染污,乃至见到凡夫,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世尊,如果见到染污和干净的差别,乃至见到凡夫的差别,就不是修行般若波罗蜜。 为什么呢? 般若波罗蜜是没有任何差别相的! 【原文】佛告文殊师利。 善哉善哉。 是真修行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 汝云何供养佛。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若幻人心数灭我则供养佛。 佛告文殊师利。 汝不住佛法耶。 文殊白佛。 佛无法可住。 我云何住。 佛告文殊师利。 若无法可得谁有佛法。 文殊白佛言。 世尊。 无有有佛法者。 佛告文殊师利。 汝已到无所著乎。 文殊师利白佛。 无着则无到。 云何世尊问已到无着。 佛告文殊。 汝住菩提不。 文殊白佛言。 世尊。 佛尚不住菩提。 何况我当住菩提乎。 佛告文殊师利。 汝何所依作如是说。 文殊师利白佛。 我无所依作如是说。 佛告文殊。 汝若无依为何所说。 文殊白佛。 如是世尊。 我无所说。 何以故。 一切诸法无名字故。 现代汉语译文:佛告诉文殊师利:很好很好,你是真的修行般若波罗蜜啊! 文殊师利,那你如何供养佛呢?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如果虚幻的人心都除灭妄想,我就是供养佛了。 佛对文殊师利说:你不安住于佛法吗? 文殊师利说:佛都不住一法,我有什么法可以安住呢? 佛告诉文殊师利:若是无佛法可得,那谁有佛法呢? 文殊师利说:没有人有佛法。 佛问文殊师利:你已经到达无所著的境界了吗? 文殊师利回答:无所著本身就无法到达,为何世尊还要问我是否已到达无着的境界呢? 佛问文殊师利:你是否住于菩提?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世尊,佛尚且不住菩提,何况我呢! 佛问文殊师利:你是凭借什么来做出这些回答的呢? 文殊师利回答:我并没有根据什么来做出这么回答。 佛问:你既然没有任何根据,那你为何还有说法呢? 文殊师利秉告佛说:是这样的,世尊,我其实并无所说。 为什么呢? 一切诸法并没有名字啊! 【原文】尔时长老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 若菩萨摩诃萨闻此深法。 不惊疑怖畏。 必定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 世尊。 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此深法。 不惊疑怖畏。 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尔时有天女名无缘。 白佛言。 世尊。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此深法。 不惊疑怖畏。 当得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佛法不。 尔时佛告舍利弗。 如是如是。 舍利弗。 若诸菩萨摩诃萨闻此深法。 不惊疑怖畏。 必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善男子善女人。 当为大施主第一施主胜施主。 当具足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当具诸功德成就相好。 自不怖畏令人不怖畏。 究竟般若波罗蜜。 以不可得无相无为成就第一不可思议法故。 现代汉语译文:这时长老舍利佛对佛说:世尊,如果菩萨听闻此甚深法门,不惊疑怖畏,是否就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的成就了吗? 这时弥勒菩萨问佛:世尊,如果菩萨听闻此甚深法门,不惊疑怖畏,是否就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的成就了吗? 这时有天女名为无缘,亦问佛: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听闻此法门,不惊疑怖畏,是否就应当得到声闻法缘觉法菩萨法佛法吗? 这时佛告诉舍利佛:是啊是啊,舍利佛,如果菩萨听闻这甚深法门,不惊疑怖畏,一定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这个善男子善女人一定成为个大布施主、第一布施主、最殊胜的布施主,也同时具足其它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波罗蜜,也具足功德,成就相貌端好,自然不怖畏,也让别人不怖畏,究竟明了般若波罗蜜,以不可得无相无为而成就第一不可思议的法门。 【原文】佛告文殊师利。 汝何所见何所乐。 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白佛言。 世尊。 我无见无乐故求菩提。 佛告文殊师利。 若无见无乐亦应无求。 文殊白佛。 如是世尊。 我实无求。 何以故。 若有求者是凡夫相。 佛告文殊师利。 汝今真实不求菩提耶。 文殊白佛。 我真实不求菩提。 何以故。 若求菩提是凡夫相。 佛告文殊师利。 汝为定求为定不求。 文殊白佛。 若言定求定不求。 定求不求定。 非求非不求。 是凡夫相。 何以故。 菩提无住处故。 佛告文殊师利。 善哉善哉。 汝能如是说般若波罗蜜。 汝先已于无量佛所。 深种善根久修梵行。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汝所说行。 文殊白佛。 我不种善根不修梵行。 何以故。 我若种善根则一切众生亦种善根。 我若修梵行则一切众生亦修梵行。 何以故。 一切众生则梵行相。 佛告文殊师利。 汝何见何证说如是语。 文殊白佛。 我无见无证亦无所说。 世尊。 我不见凡夫不见学不见无学。 不见非学非无学。 不见故不证。 现代汉语译文:佛对文殊师利说:你为了要见证什么,或是为了得到什么快乐,而求取无上正等正觉? 文殊师利说:我并没有为了要见证,或是得到快乐,而求取无上正等正觉。 佛问:如果不要任何见证,也不要得到快乐,照理来说应该是无所求。 文殊师利说:是的,世尊,我实际上是无所求的。 为什么呢? 若有所求,就是凡夫相。 佛问:你是真的不求菩提吗? 文殊师利回答:我是真的不求菩提。 为什么呢? 如果有心求菩提,就是凡夫相。 佛问:你是肯定求取菩提还是肯定不求取菩提? 文殊师利回答:如果说是肯定求或是肯定不求,肯定求或是不求肯定,不求或是非不求,都是凡夫相。 为什么呢? 菩提没有依止之处。 佛告诉文殊师利:很好很好,你能这样的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你之前已经于无量佛国种下甚深的善根,而且长久修习清净梵行,所有菩萨也应该像你所说的那样去做。 文殊师利说:我不种善根也不修梵行,为什么呢? 我如果种善根则一切众生也种善根,我如果修梵行则一切众生也修梵行。 为什么呢? 一切众生就是梵行相。 佛问文殊师利:你是有怎样的见地或怎样的修证能这样说? 文殊师利回答:我没有见地,没有修证,也无所说。 世尊,我不分别凡夫,不分别有学也不分别无学,不分别非学不分别非无学,一切都不分别,所以没有修证。 【原文】尔时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汝见佛不。 文殊答舍利弗。 我尚不见声闻人。 何况我当见佛。 何以故。 不见诸法故谓为菩萨。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汝今决定不见诸法耶。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大德大比丘。 汝止不须复说。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谓为佛者是谁语言。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佛非佛不可得。 无有言者无有说者。 舍利弗。 菩提者不可以言说。 何况有佛可言可说。 复次大德舍利弗。 汝说佛者是谁语言。 此语言不合不散。 不生不灭不去不来。 无有一法可与相应。 无字无句。 大德舍利弗欲见佛者当如是学。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此文殊师利所说。 新发意菩萨所不能解。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如是如是。 大德舍利弗。 菩提非可解。 新发意者云何当解。 现代汉语译文:这时舍利佛问文殊师利:你是否见到佛? 文殊师利回答:我连声闻都不分别,何况是见到佛。 为什么呢? 不分别诸法才称为菩萨。 舍利佛问:你现在决定不分别一切法的吗? 文殊师利回答:大德大比丘啊,请你停止,不要再问这个问题了。 舍利佛又问:成佛成就是谁说出的? 文殊师利回答:佛和非佛都是空不可得,没有言者也没有说者。 舍利佛,菩提也不是言语文字可以形容的,更何况说有佛境界可形容可描述。 而且,舍利佛,你问是谁言说成佛的,这些言语不合不散,不生不灭不去不来,没有一法可以形容与之相应,不能用字用句书写言说,大德舍利弗,欲见佛者应当如此修学。 这时舍利佛问佛:世尊,文殊师利所说的法,初发心的菩萨不能了解啊。 文殊师利回答:是啊是啊,舍利佛,大德舍利佛,菩提本来就是无法形容理解的,初发心的菩萨如何能了解呢。 【原文】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诸佛如来不觉法界耶。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诸佛尚不可得。 云何有佛觉法界。 舍利弗。 法界尚不可得。 云何法界为诸佛所觉。 舍利弗。 法界者即是菩提。 菩提者即是法界。 何以故。 诸法无界故。 大德舍利弗。 法界佛境界无有差别。 无差别者即是无作。 无作者即是无为。 无为者即是无说。 无说者即无所有。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一切法界及佛境界。 悉无所有耶。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无有无不有。 何以故。 有及不有一相无相无一无二故。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如是学者当得菩提耶。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如是学无所学。 不生善道不堕恶趣。 不得菩提不入涅槃。 何以故。 舍利弗。 般若波罗蜜毕竟空故。 毕竟空中无一无二无三无四。 无有去来不可思议。 大德舍利弗。 若言我得菩提是增上慢说。 何以故。 无得谓得故。 如是增上慢人不堪受人信施。 有信人不应供养。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汝何所依作如是说。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我无所依作如是说。 何以故。 般若波罗蜜与诸法等故。 诸法无所依以平等故。 舍利弗白文殊师利。 汝不以智慧除断烦恼耶。 文殊师利答舍利弗。 汝是漏尽阿罗汉不。 舍利弗言。 不也。 文殊师利言。 我亦不以智慧除断烦恼。 舍利弗言汝何所依作如是说。 不怖不畏。 文殊师利言。 我尚不可得。 当有何我而生怖畏。 舍利弗言。 善哉文殊师利。 快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 现代汉语译文:舍利佛问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不觉知法界的存在吗? 文殊师利回答:诸佛是空不可得,怎么会说有佛觉知法界呢? 舍利佛,法界也是不可得,如何说有法界可以被佛觉知。 舍利佛,法界就是菩提,菩提就是法界。 为什么呢? 一切法没有边界啊。 大德舍利佛,法界和佛的境界没有差别,没有差别就是没有造作,没有造作就是没有作为,没有作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无法可说,无法可说就是无所有啊! 舍利佛问文殊师利:一切法界还有佛的境界都是无所有的吗? 文殊师利回答:不是有也不是没有。 为什么呢? 有或没有,一相或无相,不是一样,也不是不同啊。 舍利佛又问:如果这样修学,可以得到菩提吗? 文殊师利回答:这样的修学是无所学,不生于善道也不堕于恶道,不得菩提也不入于涅槃,为什么呢? 舍利佛,因为般若波罗蜜是毕竟空的缘故啊。 毕竟空的境界中没有一二三四等分别,没有来去,不可思议。 大德舍利佛,如果有人说他得到菩提是增上慢的说法,为什么呢? 菩提不可得却妄说有得,这样的增上慢人不能受人信仰布施,有信仰的人不应供养他。 舍利佛又问:你到底凭借什么而能说出这番话来? 文殊师利回答:我无所依才能做如是说,为什么呢? 般若波罗蜜与一切法是一样的,一切法也是无所依,所以是平等的。 舍利佛问:你不用智慧断除烦恼吗? 文殊师利问舍利佛说:你是漏尽的阿罗汉吗? 舍利佛回答:不是。 文殊师利说:我也不用智慧断除烦恼。 舍利佛问:你凭借什么,能够这样说而不怖不畏呢? 文殊师利回答:我尚且不可得,哪里有我能生出怖畏呢? 舍利佛赞叹:很好,文殊师利,赶快宣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法门吧。 发布时间:2022-12-17 09:30:3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4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