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句经》全文(维只难等译本/2卷) 内容: 法句经 卷上法句经序昙钵偈者。 众经之要义。 昙之言。 法钵者句也。 而法句经别有数部。 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 偈者结语。 犹诗颂也。 是佛见事而作。 非一时言。 各有本末布在诸经。 佛一切智厥性大仁。 愍伤天下出兴于世。 开显道义所以解人。 凡十二部经。 总括其要别为数部。 四部阿含佛去世后阿难所传。 卷无大小皆称闻如是处。 佛所在究畅其说。 是后五部沙门。 各自钞众经中四句六句之偈。 比次其义条别为品。 于十二部经靡不斟酌。 无所适名。 故曰法句。 诸经为法言。 法句者由法言也。 近世葛氏传七百偈。 偈义致深译人出之颇使其浑。 惟佛难值其文难闻。 又诸佛兴皆在天竺。 天竺言语与汉异音云。 其书为天书语为天语。 名物不同传实不易。 唯昔蓝调安侯世高都尉佛调。 译梵为秦。 实得其体。 斯已难继。 后之传者虽不能密。 犹常贵其宝粗得大趣。 始者维只难。 出自天竺。 以黄武三年来适武昌。 仆从受此五百偈本。 请其同道竺将焰为译。 将焰虽善天竺语未备晓汉。 其所传言或得梵语。 或以义出音。 迎质真朴初谦其为辞不雅。 维只难曰。 佛言。 依其义不用饰。 取其法不以严。 其传经者令易晓。 勿失厥义。 是则为善。 坐中咸曰。 老氏称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 仲尼亦云。 书不尽言。 言不尽意。 明圣人意深邃无极。 今传梵义实宜经达。 是以自偈受译人口。 因修本旨不加文饰。 译所不解则阙不传。 故有脱失多不出者。 然此虽辞朴而旨深。 文约而义博事钩众经章有本句有义说。 其在天竺始进业者。 不学法句谓之越叙。 此乃始进者之洪渐。 深入者之奥藏也。 可以启曚辩惑诱人自立。 学之功微而所苞者广。 寔可谓妙要也哉。 昔传此时。 有所不解。 会将炎来。 更从咨问受此偈辈。 复得十三品。 并校往古。 有所增定。 第其品目合为一部三十九篇。 大凡偈七百五十二章。 庶有补益共广问焉。 无常品第一二十有一章。 无常品者。 寤欲昏乱。 荣命难保。 唯道是真。 睡眠解寤宜欢喜思听我所说撰记佛言所行非常谓兴衰法夫生辄死此灭为乐譬如陶家埏埴作器一切要坏人命亦然如河驶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还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犹然亦养命去千百非一族姓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寿之消尽如【荣-木+巾】【雨/井】水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众生相克以丧其命随行所堕自受殃福老见苦痛死则意去乐家缚狱贪世不断咄嗟老至色变作耄少时如意老见蹈藉虽寿百岁亦死过去为老所厌病条至际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老则色衰所病自坏形败腐朽命终自然是身何用恒漏臭处为病所困有老死患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见闻变寿命无常非有子恃亦非父兄为死所迫无亲可怙昼夜慢惰老不止淫有财不施不受佛言有此四弊为自侵欺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是务是吾作当作令致是人为此【跳-兆+参】扰履践老死忧知此能自净如是见生尽比丘厌魔兵从生死得度教学品第二二十有九章。 教学品者。 导以所行。 释己愚闇得见道明。 咄哉何为寐螉螺蚌蠹类隐弊以不净迷惑计为身焉有被斫创心如婴疾痛遘于众厄难而反为用眠思而不放逸为仁学仁迹从是无有忧常念自灭意正见学务增是为世间明所生福千倍终不堕恶道莫学小道以信邪见莫习放荡令增欲意善修法行学诵莫犯行道无忧世世常安愍学摄身常慎思言是到不死行灭得安非务勿学是务宜行已知可念则漏得灭见法利身夫到善方知利健行是谓贤明起觉义者学灭以固着灭自恣损而不兴是向以强是学得中从是解义宜忆念行学先断母率君二臣废诸营从是上道人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不与愚偕乐戒学行奚用伴为独善无忧如空野象戒闻俱善二者孰贤方戒称闻宜谛学行学先护戒开闭必固施而无受仂行勿卧若人寿百岁邪学志不善不如生一日精进受正法若人寿百岁奉火修异术不如须臾顷事戒者福称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屏弃学当先求解观察别是非受谛应诲彼慧然不复惑被发学邪道草衣内贪浊曚曚不识真如聋听五音学能舍三恶以药消众毒健夫度生死如蛇脱故皮学而多闻持戒不失两世见誉所愿者得学而寡闻持戒不完两世受痛丧其本愿夫学有二常亲多闻安谛解义虽困不邪稊稗害禾多欲妨学耘除众恶成收必多虑而后言辞不强梁法说义说言而莫违善学无犯畏法晓忌见微知者诫无后患远舍罪福务成梵行终身自摄是名善学多闻品第三十有九章。 多闻品者。 亦劝闻学积闻成圣。 自致正觉。 多闻能持固奉法为垣墙精进难踰毁从是戒慧成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智则博解义见义行法安多闻能除忧能以定为欢善说甘露法自致得泥洹闻为知法律解疑亦见正从闻舍非法行到不死处为能师现道解疑令学明亦兴清净本能奉持法藏能摄为解义解则义不穿受法猗法者从是疾得安若多少有闻自大以憍人是如盲执烛昭彼不自明夫求爵位财尊贵升天福辩慧世间悍斯闻为第一帝王聘礼闻天上天亦然闻为第一藏最富旅力强智者为闻屈好道者亦乐王者尽心事虽释梵亦然仙人常敬闻况贵巨富人是以慧为贵可礼无过是事日为明故事父为恩故事君以力故闻故事道人人为命事医欲胜依豪强法在智慧处福行世世明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闻为今世利妻子昆弟友亦致后世福积闻成圣智是能散忧恚亦除不祥衰欲得安隐吉当事多闻者斫创无过忧射箭无过愚是壮莫能拔唯从多闻除盲从是得眼闇者从得烛亦导世间人如目将无目是故可舍痴离慢豪富乐务学事闻者是名积聚德笃信品第四十有八章。 笃信品者。 立道之根果。 于因正见行不回顾。 信惭戒意财是法雅士誉斯道明智说如是升天世愚不修天行亦不誉布施信施助善者从是到彼安信者真人长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寿寿中贤信能得道法致灭度从闻得智所到有明信能度渊摄为船师精进除苦慧到彼岸士有信行为圣所誉乐无为者一切缚解信之与戒慧意能行健夫度恚从是脱渊信使戒诚亦受智慧在在能行处处见养比方世利慧信为明是财上宝家产非常欲见诸真乐听讲法能舍悭垢此之为信信能度河其福难夺能禁止盗野沙门乐无信不习好剥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扬泥贤夫习智乐仰清流如善取水思令不扰信不染他唯贤与人可好则学非好则远信为我舆莫知斯载如大象调自调最胜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从信守戒常净观法慧而利行奉敬不忘生有此财不问男女终以不贫贤者识真戒慎品第五十有六章。 诫慎品者。 授与善道禁制邪非。 后无所悔也。 人而常清奉律至终净修善行如是戒成慧人护戒福致三宝名闻得利后上天乐常见法处护戒为明得成真见辈中吉祥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修戒布施作福为福从是适彼常到安处何终为善何善安止何为人宝何盗不取戒终老安戒善安止慧为人宝福盗不取比丘立戒守摄诸根食知自节悟意令应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正观无忘正智明哲守戒内思正智行道如应自清除苦蠲除诸垢尽慢勿生终身求法勿暂离圣戒定慧解是当善惟都已离垢无祸除有着解则度余不复生越诸魔界如日清明狂惑自恣已常外避戒定慧行求满勿离持戒清净心不自恣正智已解不睹邪部是往吉处为无上道亦舍非道离诸魔界惟念品第六十有二章。 惟念品者。 守微之始。 内思安般必解道纪。 出息入息念具满谛思惟从初竟通利安如佛所说是则昭世间如云解月现起止学思惟坐卧不废忘比丘立是念前利后则胜始得终必胜逝不睹生死若见身所住六更以为最比丘常一心便自知泥洹已有是诸念自身常建行若其不如是终不得意行是随本行者如是度爱劳若能悟意念知解一心乐应时等行法是度老死恼比丘悟意行当令应是念诸念生死弃为能作苦际常当听微妙自觉悟其意能觉者为贤终始无所会以觉意能应日夜务学行当解甘露要令诸漏得尽夫人得善利乃来自归佛是故当昼夜常念佛法众己知自觉意是为佛弟子常当昼夜念佛与法及僧念身念非常念戒布施德空不愿无相昼夜当念是慈仁品第七十有八章。 慈仁品者。 是谓大人圣人所履德普无量。 为仁不杀常能摄身是处不死所适无患不杀为仁慎言守心是处不死所适无患彼乱已整守以慈仁见怒能忍是为梵行至诚安徐口无粗言不嗔彼所是谓梵行垂拱无为不害众生无所娆恼是应梵行常以慈哀净如佛教知足知止是度生死少欲好学不惑于利仁而不犯世上所称仁寿无犯不兴变快人为诤扰慧以嘿安普忧贤友哀加众生常行慈心所适者安仁儒不邪安止无忧上天卫之智者乐慈昼夜念慈心无克伐不害众生是行无仇不慈则杀违戒言妄过不与他不观众生酒致失志为放逸行后堕恶道无诚不真履仁行慈博爱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在所得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若念慈心无量不废生死渐薄得利度世仁无乱志慈最可行愍伤众生此福无量假令尽寿命勤事天下人象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言语品第八十有二章。 言语品者。 所以戒口发说谈论当用道理。 恶言骂詈憍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结忍恶疾怨自灭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诤为少利如掩失财从彼致诤令意向恶誉恶恶所誉是二俱为恶好以口侩斗是后皆无安无道堕恶道自增地狱苦远愚修忍意念谛则无犯从善得解脱为恶不得解善解者为贤是为脱恶恼解自抱损意不躁言得中义说如法说是言柔软甘是以言语者必使己无患亦不克众人是为能善言言使投意可亦令得欢喜不使至恶意出言众悉可至诚甘露说如法而无过谛如义如法是为近道立说如佛言者是吉得灭度为能作浩际是谓言中上双要品第九二十有二章。 双要品者。 两两相明善恶有对。 举义不单。 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随乱意行拘愚入冥自大无法何解善言随正意行开解清明不为妒嫉敏达善言愠于怨者未尝无怨不愠自除是道可宗不好责彼务自省身如有知此永灭无患行见身净不摄诸根饮食不节慢堕怯弱为邪所制如风靡草观身不净能摄诸根食知节度常乐精进不为邪动如风大山不吐毒态欲心驰骋未能自调不应法衣能吐毒态戒意安静降心已调此应法衣以真为伪以伪为真是为邪计不得真利知真为真见伪知伪是为正计必得真利盖屋不密天雨则漏意不惟行淫泆为穿盖屋善密雨则不漏摄意惟行淫泆不生鄙夫染人如近臭物渐迷习非不觉成恶贤夫染人如近香熏进智习善行成洁芳造忧后忧行恶两忧彼忧惟惧见罪心懅造喜后喜行善两喜彼喜惟欢见福心安今悔后悔为恶两悔厥为自殃受罪热恼今欢后欢为善两欢厥为自祐受福悦豫巧言多求放荡无戒怀淫怒痴不惟止观聚如群牛非佛弟子时言少求行道如法除淫怒痴觉正意解见对不起是佛弟子放逸品第十有二十章。 放逸品者。 引律戒情。 防邪捡失以道劝贤。 戒为甘露道放逸为死径不贪则不死失道为自丧慧智守道胜终不为放逸不贪致欢喜从是得道乐常当惟念道自强守正行健者得度世吉祥无有上正念常兴起行净恶易灭自制以法寿不犯善名增发行不放逸约以自调心慧能作定明不返冥渊中愚人意难解贪乱好诤讼上智常重慎护斯为宝尊莫贪莫好诤亦莫嗜欲乐思心不放逸可以获大安放逸如自禁能却之为贤已升智慧阁去危为即安明智观于愚譬如山与地居乱而身正彼为独觉悟是力过师子弃恶为大智睡眠重若山痴冥为所弊安卧不计苦是以常受胎不为时自恣能制漏得尽自恣魔得便如师子搏鹿能不自恣者是为戒比丘彼思正净者常当自护心比丘谨慎乐放逸多忧【亿-音+(夫*夫)】变诤小致大积恶入火焰守戒福致善犯戒有惧心能断三界漏此乃近泥洹若前放逸后能自禁是昭世间念定其宜过失为恶追覆以善是昭世间念善其宜少庄舍家盛修佛教是昭世间如月云消人前为恶后止不犯是昭世间如月云消生不施恼死而不戚是见道悍应中勿忧断浊黑法学惟清白度渊不反弃猗行止不复染乐欲断无忧心意品第十一十有二章。 心意品者。 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意使作狗难护难禁慧正其本其明乃大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意微难见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独行远逝覆藏无形损意近道魔系乃解心无住息亦不知法迷于世事无有正智念无适止不绝无边福能遏恶觉者为贤佛说心法虽微非真当觉逸意莫随放心见法最安所愿得成慧护微意断苦因缘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心豫造处往来无端念多邪僻自为招恶是意自造非父母为可勉向正为福勿回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华香品第十二十有七章。 华香品者。 明学当行因华见实使伪反真。 孰能择地舍鉴取天谁说法句如择善华学者择地舍鉴取天善说法句能采德华知世坏喻幻法忽有断魔华敷不睹生死见身如沫幻法自然断魔华敷不睹生死身病则萎若华零落死命来至如水湍骤贪欲无厌消散人念邪致之财为自侵欺如蜂集华不娆色香但取昧去仁入聚然不务观彼作与不作常自省身知正不正如可意华色好无香工语如是不行无得如可意华色美且香工语有行必得其福多作宝花结步摇绮广积德者所生转好奇草芳花不逆风熏近道敷开德人逼香旃檀多香青莲芳花虽曰是真不如戒香华香气微不可谓真持戒之香到天殊胜戒具成就行无放逸定意度脱长离魔道如作田沟近于大道中生莲华香洁可意有生死然凡夫处边慧者乐出为佛弟子愚闇品第十三二十有一章。 愚闇品者。 将以开曚故陈其态欲使窥明。 不寐夜长疲惓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痴意常冥逝如流川在一行强独而无偶愚人着数忧戚久长与愚居苦于我犹怨有子有财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忧子财暑当止此寒当止此愚多务虑莫知来变愚曚愚极自谓我智愚而胜智是谓极愚顽闇近智如瓢斟味虽久狎习犹不知法开达近智如舌尝味虽须臾习即解道要愚人施行为身招患快心作恶自致重殃行为不善退见悔吝致涕流面报由宿习行为德善进睹欢喜应来受福喜笑悦习过罪未熟愚以恬惔至其熟处自受大罪愚所望处不谓适苦临堕厄地乃知不善愚蠢作恶不能自解殃追自焚罪成炽燃愚好美食月月滋甚于十六分未一思法愚生念虑至终无利自招刀杖报有印章观处知其愚不施而广求所堕无道智往往有恶行远道近欲者为食在学名贪猗家居故多取供异姓学莫堕二望莫作家沙门贪家违圣教为后自匮乏此行与愚同但令欲慢增利求之愿异求道意亦异是以有识者出为佛弟子弃爱舍世习终不堕生死明哲品第十四明哲品者。 举智行者。 修福进道法为明镜。 深观善恶心知畏忌畏而不犯终吉无忧故世有福念思绍行善致其愿福禄转胜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常避无义不亲愚人思从贤友押附上士喜法卧安心悦意清圣人演法慧常乐行仁人智者斋戒奉道如星中月照明世间弓工调角水人调船材匠调木智者调身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大人体无欲在所照然明虽或遭苦乐不高现其智大贤无世事不愿子财国常守戒慧道不贪邪富贵智人知动摇譬如沙中树朋友志未强随色染其素世皆没渊鲜克度岸如或有人欲度必奔诚贪道者览受正教此近彼岸脱死为上断五阴法静思智慧不反入渊弃猗其明抑制情欲绝乐无为能自拯济使意为慧学取正智意惟正道一心受谛不起为乐漏尽习除是得度世罗汉品第十五有十章。 罗汉品者。 言真人性脱欲无著心不渝变。 去离忧患脱于一切缚结已解冷而无暖心净得念无所贪乐已度痴渊如雁弃池量腹而食无所藏积心空无想度众行地如空中鸟远逝无碍世间习尽不复仰食虚心无患已到脱处譬如飞鸟暂下辄逝制根从止如马调御舍憍慢习为天所敬不怒如地不动如山真人无垢生死世绝心已休息言行亦正从正解脱寂然归灭弃欲无著缺三界障望意已绝是谓上人在聚若野平地高岸应真所过莫不蒙祐彼乐空闲众人不能快哉无望无所欲求述千品第十六十有六章。 述千品者。 示学者经多而不要不如约明。 虽诵千言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意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自胜最贤故曰人雄护意调身自损至终虽曰尊天神魔梵释皆莫能胜自胜之人月千反祠终身不辍不如须臾一心念法一念道福胜彼终身虽终百岁奉事火祠不如须臾供养三尊一供养福胜彼百年祭神以求福从后观其报四分未望一不如礼贤者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若人寿百岁远正不持戒不如生一日守戒正意禅若人寿百岁邪伪无有智不如生一日一心学正智若人寿百岁懈怠不精进不如生一日勉力行精进若人寿百岁不知成败事不如生一日见微知所忌若人寿百岁不见甘露道不如生一日服行甘露味若人寿百岁不知大道义不如生一日学推佛法要恶行品第十七二十有二章。 恶行品者。 感切恶人动有罪报不行无患。 见善不从反随恶心求福不正反乐邪淫凡人为恶不能自觉愚痴快意令后郁毒凶人行虐沉渐数数快欲为人罪报自然吉人行德相随积增甘心为之福应自然妖【卄/(阿-可+辛)/女】见福其恶未熟至其恶熟自受罪虐贞祥见祸其善未熟至其善熟必受其福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世人无闻不知正法生此寿少何宜为恶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夫士为行好之与恶各自为身终不败亡好取之士自以为可没取彼者人亦没之恶不即时如构牛乳罪在阴祠如灰覆火戏笑为恶以作身行号泣受报随行罪至作恶不覆如兵所截牵往乃知已堕恶行后受苦报如前所习如毒摩疮船入洄澓恶行流衍靡不伤克加恶诬罔人清白犹不污愚殃反自及如尘逆风坌过失犯非恶能追悔为善是明照世间如日无云曀夫士所以行然后身自见为善则得善为恶则得恶有识堕胞胎恶者入地狱行善上升天无为得泥洹非空非海中非隐山石间莫能于此处避免宿恶殃众生有苦恼不得免老死唯有仁智者不念人非恶刀杖品第十八十有四章。 刀杖品者。 教习慈仁无行刀杖贼害众生。 一切皆惧死莫不畏杖痛恕己可为譬勿杀勿行杖能常安群生不加诸楚毒现世不逢害后世长安隐不当粗言言当畏报恶往祸来刀杖归躯出言以善如叩钟磬身无论议度世则易欧杖良善妄谗无罪其殃十倍灾迅无赦生受酷痛形体毁折自然恼病失意恍惚人所诬咎或县官厄财产耗尽亲戚离别舍宅所有灾火焚烧死入地狱如是为十虽倮剪发长服草衣沐浴踞石奈痴结何不伐杀烧亦不求胜人爱天下所适无怨世党有人能知惭愧是名诱进如策良马如策善马进道能远人有信戒定意精进受道慧成便灭众苦自严以修法灭损受净行杖不加群生是沙门道人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常慈于一切孰能与为怨老耗品第十九十有四章。 老耗品者诲人勤仂不与命竞老悔何益。 何喜何笑命常炽然深弊幽冥如不求锭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非真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身死神徒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身为如城骨干肉涂生至老死但藏恚慢老则形变喻如故车法能除苦宜以仂学人之无闻老若特牛但长肌肥无有福慧生死无聊往来艰难意猗贪身生苦无端慧以见苦是故弃身灭意断行爱尽无生不修梵行又不富财老如白鹭守伺空池既不守戒又不积财老羸气竭思故何逮老如秋叶何秽鉴录命疾脱至亦用后悔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勤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当学燃意灯自练求智慧离垢勿染污执烛观道地爱身品第二十十有三章。 爱身品者。 所以劝学终有益己灭罪兴福。 自爱身者慎护所守悕望欲解学正不寐为身第一常自勉学利乃诲人不惓则智学先自正然后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本我所造后我自受为恶自更如刚钻珠人不持戒滋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如真人教以道法身愚者疾之见而为恶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须熟彼不自代习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欲知利身戒闻为最如有自忧欲生天上敬乐闻法当念佛教凡用必豫虑勿以损所务如是意日修事务不失时夫治事之士能至终成利真见身应行如是得所欲世俗品第二十一十有四章。 世俗品者。 说世幻梦当舍浮华勉修道用。 如车行道舍平大途从邪径败生折轴忧离法如是从非法增愚守至死亦有折患顺行正道勿随邪业行住卧安世世无患万物如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若能断此伐其树根日夜如是必至于定一施如信如乐之人或从恼意以饭食众此辈日夜不得定意世俗无眼莫见道真如少见明当养善意如雁将群避罗高翔明人导世度脱邪众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观诸世间无生不终欲离生死当行道真痴覆天下贪令不见邪疑却道苦愚从是一法脱过谓妄语人不免后世靡恶不更虽多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如似无爱以苦为乐像狂夫为所厌 发布时间:2022-11-24 22:04:4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5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