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宗喀巴大师寻求佛陀密意的过程 ||慧灯FM·146 内容: 慧灯 FM·146Hui Deng Zhi GuangBY慈诚罗珠堪布以下讲宗喀巴大师如何寻求佛陀密意的过程。 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虽然佛陀的妙法无比奇妙、殊胜,但很多没有智慧的众生,却会故意挑起各种纷争,像跋缚罗草一样乱七八糟、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 跋缚罗草,是印度的一种草。 这种草非常厉害,如果长得太多,连大象都可以被束缚。 过去有些比丘在山上托钵乞食的时候,就被这种草缠住了。 因为戒律中要求比丘不能砍伐树木、刈割青草,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戒律,但当时佛陀身边的出家人却非常严于律己,他们宁可舍弃生命,也不愿违背佛陀的一个小小教言。 因为不愿破戒去动一根草,最后只有缠绕致死。 我们要知道,过去真正的成就者,譬如那烂陀寺的学者班智达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佛经,但他们的最终密意完全是一样的。 后来的有些人,却曲解了他们的意思,所以才有了各种见解上的争端。 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看到各个宗派观点不一致的情景,我更应该随学诸如龙树菩萨、月称菩萨、寂天菩萨等真正的成就者、大智者们的观点,努力探索、研究佛经,反反复复地寻求佛陀最究竟、最终极的真正密意。 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自他宗”,即自宗和他宗。 对此有几种说法:一,自宗,指佛教各宗派;他宗,是指外道。 二,自宗是大乘,他宗是小乘。 宗喀巴大师说,在学习研究各种佛教和外道宗派之后,反而越学疑问越多。 各种疑问像一张无形的网罟,让宗喀巴大师忐忑不安、迷茫无措,变得更加不高兴、不开心,找不到方向。 那么,该如何去寻找佛陀的真正密意呢? 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世尊在很多佛经里面都有授记,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佛经,是《大乘入楞伽经》。 在这部佛经里面,释迦牟尼佛授记了很多人。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位:一个是龙树菩萨,一个是无著菩萨。 世尊授记,将来阐释远离有无之边的无上中观空性见解时,应该由龙树菩萨来开演佛陀密意,这才是可信的。 另外,佛陀又很清楚地授记,在佛陀圆寂四百多年以后,会出现无著菩萨,他会解释佛陀的思想,区分大乘佛教的了义和不了义的差别。 佛陀的授记,是正确无误的。 我们就应该跟随佛陀授权的龙树菩萨去解释中观、空性,因为龙树菩萨才是空性方面可信度很高的权威。 诠释龙树菩萨密意的权威人士,是月称菩萨。 此处把月称菩萨称为月亮,不是比喻的修饰方法,而是藏文诗歌的一种修饰方式。 不说某人像天上的月亮或者鲜花,而是说这个人就是月亮,这个人的思想就是月亮,或者某个人就是花。 “夜开”是一种莲花。 这种莲花只有在晚上有月光的时候才会盛开,有阳光的时候就会闭合,所以称为“夜开”。 龙树菩萨的论点、教轨,就是这种在月光下才可以盛开的莲花园,也即只有月称菩萨才能领会龙树菩萨的所有密意。 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除边执心暗,映邪说星宿。 十五的月亮是圆满、无垢、没有黑暗的。 龙树菩萨的教轨已经把佛陀的思想解释得非常圆满,没有任何漏洞、错误、垢染,所以是无垢智慧月轮。 清净、无垢、圆满的月亮,可以在太空不受任何阻碍地任意遨游。 此处形容龙树菩萨也可以自由自在地宣讲远离一切戏论的空性,任何唯识宗与小乘宗派都无法阻挡。 就像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可以消除所有的黑暗一样,龙树菩萨的光明论点,也可以铲除内心的黑暗边际执著。 “映邪说星宿”,在没有月光的时候,星星本来也会发光。 但月光一出来,星星的光就被湮没了。 同样,常见和断见等邪说,就像普通的星星。 虽然在龙树菩萨的空性理论没有出场的时候,都显得熠熠生光。 每个教派,都以为自己的见解准确无比。 但龙树菩萨和月称菩萨的空性理论一出世,这些邪说星宿的暗淡光芒便刹那间黯然无色。 吉祥月善说,白光鬘照显,由师恩见时,我意获安息。 “吉祥月”,也即月称菩萨的别称。 月称菩萨的《入中论》,是透彻、清楚地阐释龙树思想的绝佳善说。 当《入中论》的皎洁白光珠串普照大地的时候,众生立即就能领悟佛陀的真正密意或终极思想。 正当我被各种教派的观点纷争搅得一塌糊涂,内心烦乱不堪的时候,依靠上师的恩德,让我清楚透彻地明白了龙树菩萨和月称菩萨的思想。 瞬间,我所有的疑问都烟消云散,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我的心里是多么的清凉安逸啊! 无论如何,月称菩萨的《入中论》,还是需要上师的讲解。 如果上师不讲解,谁也无法彻底通达,所以上师的恩德显而易见。 宗喀巴大师有很多上师,其中有以人的形象出现的,也有很多不是以人的形象出现的,如文殊菩萨等等。 随念佛陀的功德有两个部分:第一是宗喀巴大师自己如何随念佛陀;第二就是教诫后人如何随念佛陀的功德。 现在介绍第二个内容:一切佛事中,语事为第一,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在佛陀所有的度化众生方法当中,语事业是最殊胜的。 而在佛陀的语事业当中,最重要的,就是缘起空性。 所以,有智慧的人都会依靠佛陀的语言去随念佛陀。 此处的“此”,是指语事业。 “佛事”,即佛陀度化众生的事业。 《现观庄严论》的最后,就讲了佛陀度化众生的二十七种事业。 但实际上佛陀度化众生的事业是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并不只是限于二十七种。 除了显宗所讲的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佛陀度化众生的事业以外,密宗示现忿怒金刚等特殊方法,也是比较快速的度化众生的方式。 普通人能够看得见的,包括以人的形象出现的佛陀化身,以及佛陀为了利益众生,而幻化出的桥梁、清泉、食物、饮料、衣服、住宅等等,这些都是佛陀以身体度化众生的方法。 另外,佛陀还有以智慧度化众生的方法,以及用语言度化众生的方法等等。 其中最主要、最殊胜的,就是以语言度化众生的方法。 虽然佛陀以身体示现出各种幻化,也可以度化众生。 佛陀在世的时候,为了度化一些特殊众生,有些时候会示现神通,但这也不能普遍适合于绝大多数人的根机。 最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方式,就是佛陀的语言,佛陀的教育。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他度化众生,也不是依靠神通和其他方式,而是讲经说法转法轮。 虽然释迦牟尼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经圆寂了,至少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是圆寂了。 但因为有了佛经,也即佛陀的语事业,通过文字这种载体,就可以把佛的思想、智慧,一代代地传下来,直到如今传到我们这里。 由此可见,佛陀最殊胜的度化众生方法,就是语事业。 在佛的二十七种事业当中,包括了令没有进入佛门的人进入佛门,令没有修道的人修道,令没有发菩提心的人发菩提心,令没有进入加行道的人从资粮道进入加行道,令没有证悟的人从加行道转入一地,然后从第一地到第二地、第三地,乃至最后成佛。 整个过程,包括了二十七个阶段,故称为二十七种事业。 所有这些事业,都是佛陀用语言来完成的。 所以,佛语言的事业名列第一。 佛陀转了三次法轮。 从第一转法轮开始,佛陀就在讲缘起,虽然没有讲得那么透彻,但也讲了缘起;第二转法轮所讲的整个般若空性的内容,都是缘起;第三转法轮虽然强调的是光明、如来藏,但光明、如来藏也不离开空性。 包括密宗,都没有超越缘起性空。 换言之,从显宗到密宗的所有见解,都离不开缘起。 所以,缘起性空,是佛陀语言的精华,是整个佛经的核心。 佛陀的伟大,是用佛经来衡量的,而不是因为佛陀相貌庄严、神通广大。 转轮王不是佛,也不一定是菩萨,但也有接近于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 外道、阿罗汉、菩萨虽然没有佛陀的神通那么广大,但他们也有神通。 所以,唯一的随念佛陀,就是佛陀的语言,尤其是语言当中的缘起法门。 以上所述内容,为宗喀巴大师通过缘起来称赞佛陀的功德,这也是整个论典的主要内容。 往期回顾佛陀为何示现磨难呢? ||慧灯FM·145随念佛陀的教言 ||慧灯FM·144佛经的三个特点 ||慧灯FM·143佛号、心咒,都有极大的加持力 ||慧灯FM·142不幸、痛苦的原因,不在于外界 ||慧灯FM·141长按二维码关注吧 发布时间:2019-09-22 21:53:5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4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