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广文钞|永明乃弥陀化身,弥陀身土交现,何妨现永明而复现文宪 内容: 印光法师文钞熟读文钞,笃修净业弥陀身土交现何妨现永明而复现文宪且永明之现文宪者乃乘悲愿以示生岂得谓永明生死未了复随业力以受生乎众生病故菩萨亦病欲度众生若不俯顺机宜示生世间和光同事以行教化则凡圣异趣教莫由施重刻明宋文宪公护法录序岁在己未,奉化玉仙孙君,刻《宋文宪公全集》成。 又将专阐佛学诸作,依莲池、牧斋所订之《护法录》,于全集中挑印之。 有不相接续者,则另刻之。 以二集各送观宗谛闲法师一部。 (光)往观宗见之,不胜欢喜,祈为代请《护法录》一部。 初孙君拟另刻《护法录》板,祈谛师作序。 师以日与学徒讲演台教,不暇命笔。 孙君因(光)之请,遂托谛师命(光)勉作。 (光)心被茅塞,见等面墙,何能发挥乘愿再来,现文雄宰官之身,即身、口、意三业写《华严》大经,以宏佛祖心要之道乎? 然既蒙见委,敢以陋辞。 因略论其举世疑议之大关节而已。 至于其文之雄浑辨博,圆融直捷,发明儒佛之心宗,永为人天之眼目处,直同杲日当空,有目咸睹,正不须(光)之管窥预告也。 序曰:阿弥陀佛,久证菩提,安住常寂光土,常享寂灭法乐。 但以众生无尽,我愿无尽之故,不离寂光自受用土,遍入十方无尽世界,普现色身,度脱众生。 或显或密,或折或摄,必期于究竟出离二种生死而后已。 所谓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 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其道大事广,罄海墨而莫书。 姑以文宪公一事,以明其概。 按文宪与释幻灭作《血书华严经赞序》,末后自叙宿因曰:“无相居士(文宪道号),未出母胎,母梦异僧,手写是经,来谓母曰:‘吾乃永明延寿,宜假一室,以终此卷。 ’母梦觉已,居士即生。 今逢胜因,顿忆前事。 ”余诸著作,亦辄叙述。 而世之拘墟者多疑之,谓永明乃弥陀化身,岂弥陀化身者,生死犹未了耶? 既以写经借室,考之文集,未有题跋,得无虚受此身,莫偿宿愿耶? 予谓此正所谓以凡情测圣智,不但不知文宪,又何尝知永明与弥陀哉? 极欲发挥,愧无妙笔。 然词取达意,何妨直谈? 夫弥陀既已证穷法界,举凡法界中事,无不随意化现。 正报则佛身、菩萨身、二乘身、六道身随类备现,以行教化。 依报则楼台殿阁、饮食衣服,但有利益,无不化现。 怡山所谓“疾疫世而现为药草,饥馑时而化作稻粱”。 以常寂光土,身土不二,理智一如。 身能现土,土能现身。 身复现身,土复现土。 《弥陀经》云:“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维摩诘云:“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 ”夫弥陀身土交现,何妨现永明而复现文宪? 且永明之现文宪者,乃乘悲愿以示生。 将谓永明生死未了,复随业力以受生乎? 众生病故,菩萨亦病。 欲度众生,若不俯顺机宜,示生世间,和光同事,以行教化,则凡圣异趣,教莫由施。 白鹤孔雀等奇妙杂色之鸟,尚肯变化,岂雅思渊才文中王、制礼作乐辅圣主之纯儒,便有所妨乎? 永明乃弥陀所现,文宪乃永明所现,即身复现身之竖证。 其《无量寿经》等,谓光中化佛及诸菩萨无量无边,乃遍该横竖二义。 以佛光横遍竖穷,无时无处不周遍也。 永明之假室以写《华严》者,乃以身写,以义写,非拘拘然按文字语言论也。 凡文宪毕世所作所为,并所撰述,皆所写之《华严经》也。 其至德懿行,虽载明史,然亦略示一二而已,其遗轶者固多。 其文之传于世者,唯全集及此集耳。 阅之,则其道德操持,可想见矣。 全集虽不专说佛法,即世谛文字未尝不含佛法宗要,如小儿有病,不肯服药,涂药于乳,则不服而服,病即痊愈矣。 彼不知佛法者,读文宪公集,既钦其文之洪阔,又服其理之高深。 能不断疑生信,愈入愈深,大明儒佛之心法,企出生死之樊笼乎? 况其中发挥佛法者,有一百七十余篇之多乎? 《华严》所谓“或边咒语说四谛,或善密语说四谛,或人直语说四谛,或天密语说四谛”是其证也。 或曰:《楞严》戒泄佛密因,文宪自说永明后身,得无违佛清净明诲,而启后世狂妄之徒,以凡滥圣之端乎? 予曰:出格之人,不可以常格律之。 君岂不见傅大士之自称弥勒现身乎? 彼既不以为非,此何独以为非乎? 且狂妄滥圣,适足取辱。 如刻人粪为栴檀形,岂能与栴檀相混哉? 或曰:如来智断究竟,其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不可思议。 永明虽高,去佛甚远,况文宪乎? 予曰:君亦知皇帝微行之事乎? 智者知是皇帝,愚人视作平民,更有疑其为细作,为盗贼者。 何独于如来内秘外现而疑之? 须知此正如来权巧设化,密示即生即佛,即权即实,即生灭而寂灭,即同居而寂光,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之微旨也。 上根之士,目击道存。 中下之流,因言解了。 以大慈悲,偶一现此即迹显本之事。 俾浅见之人,备知法身大士,普现色身之不思议事。 如阴间之事,阳间不知。 然上帝亟欲世人改恶迁善,亦尝摄阳人以入阴,示阴狱于阳世。 上帝教人之权巧方便,尚非凡夫情见所能测度,况菩萨神变无方者乎? 予故表而出之,企人各遵行,同出娑婆,同生净土,以慰弥陀展转现身之大慈悲心,亦不孤负文宪写经,孙君刻板之一番至意。 夫希骥之马,亦骥之乘。 希颜之人,亦颜之徒。 孙君之面,予初未识。 若非宿承佛嘱,便是深沐宋恩。 以故乘愿再来,极力流通,使现未有情,同沾法利于无既也。 猗欤懿哉。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三 发布时间:2022-10-26 09:21:4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5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