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音菩萨,也是男身也是女身,都是化现的 内容:     大致可以说,对观音菩萨熏养了信心,就对大乘佛法有了信心。 坚定地对观音菩萨和大乘佛法有了信心,也就一定对人生和生活有信心了。 观音普门品讲述观音菩萨“普门示现”的种种德能,皆属事相描述,但没有具体的事例。 我读台湾印顺法师的文章《<胜鬘夫人经讲记>序》,获得不少典型事例展示,眼前为之一亮,对观音菩萨的信心又增长许多。 我经常想:如果没有观音菩萨,大乘佛法简直无法展开。 观音菩萨“普门示现”的神通妙用,是大乘佛法教理非常重要的展现。 印顺法师在序文中说:“在大乘佛典中,有两部以在家身分而弘扬佛法的经典受到非常的推崇:一部叫‘居士经’,就是《维摩诘所说经》。 一部叫‘夫人经’,就是《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观音普门示现一切身分,“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如维摩诘居士,参加一切众会,从事一切事业,甚至到淫坊酒肆去教化。 如善财童子参访的善知识,有国王、法官、医师、建筑师、航海家等,还有交际女郎。 印顺法师指出:“大乘行者是以在家为主的;弘扬佛法要这样地将宣传与事业融合展开,佛法才能达到普利众生的目的。 ”    印顺法师总结,《胜鬘夫人经》以“在家”、“女子”、“青年”的胜鬘夫人为中心,这与重视“出家”、“男性”、“老年”的小乘佛教成一显著的对比。 所以印顺法师说:“从信行来说,佛法是一切人的佛法。 从弘扬来说,佛法也不是专属于出家的。 ”    佛法本来是重视男女平等的,但为什么出现了“贬抑女性”(小乘)和“推崇女性”(大乘)两种不同的现象呢? 印顺法师是这样解释的:自佛陀涅槃后,厌恶女性的苦行僧——摩诃迦叶集团,适应当时当地之时代与地域需要而成为佛教领导中心以来,佛法演化为小乘佛教,在小乘出家僧团的制度和观念中,女性一向被贬抑。 但是,大乘佛教则不同,在家女子身的菩萨实在不少,如妙慧童女、月上女、胜鬘夫人等,都成为一部大乘经典的中心人物;又如《法华经》中的龙女,《维摩诘经》中的天女等,更显出胜过耄年上座(小乘)的胜德。 印顺法师认为,“在佛教弘扬方面,主妇信佛,更是达成佛化家庭的最大力量”。 如《胜鬘夫人经》中,由于胜鬘夫人的言行化导,首先化导了丈夫(友称大王),进一步,“城中女人,七岁以上,化以大乘;友称大王,亦以大乘化诸男子……”    中国大乘佛法的弘化,观音菩萨造像由男相转为女相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古印度,观音菩萨造像最初都是男相,到了中国唐朝以后,观音菩萨便以女相面目盛行。 仅从“普度众生”理念的有效实现来说,观音菩萨女性形象,最能突破“出家戒相”的法执局限,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四大菩萨,只有地藏菩萨是出家相,其他三位,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都是在家相。 佛教大师宗萨仁波切,有一次讲法时,意味深长地说,他虽然穿僧衣,但还未出家,以在家身分弘扬佛法,可以少承受一些虚伪。 这多少说明,弘扬大乘佛法,在家身分很多时候比出家身分自在。 我有切身感受。 2013年盛夏我第一次去朝拜普陀山,没有出家众的顾忌,像回到家里一样,始终自在无碍,也不须像出家僧尼那种磕头磕出血的虔诚。 我还惊讶地看到,不但普陀山岛外的街市上到处是海鲜酒楼,就是在普陀山上,出了寺院就是海鲜餐馆。 我那时心里感慨:只有观音道场有如此大的心量! 据说普陀山的寺院早晚课都有回向海鲜众生的内容。 多么奇妙啊:观音菩萨,朝圣信士,素食者,不禁海鲜者,清净寺院,海鲜餐馆,旅游人潮,吃海鲜的人,妄想纷飞的大众,回向众生的早晚课……尽在南海观音的海上佛国之中! 宣化法师讲解《普门品》说,观音菩萨要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先看这个众生喜欢什么,投其所好,所以观音菩萨说法,众生都喜欢听,于是就把众生度了。 观音菩萨也是男身,也是女身,都是化现的。 在佛教中,他现菩萨身;在外道里,他现外道的身。 常有人梦到观音老母,或白衣圣母,这正是观音菩萨显现,令其发心,慢慢明白佛法。 (2014年3月30日) 发布时间:2022-10-13 22:31:5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5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5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