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广文钞|念佛求生净土,诚可谓至圆至顿之教外别传 内容: 印光法师文钞熟读文钞,笃修净业今则人根陋劣远不及昔而即心本具之佛性三根普被之法门古今固无二致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事岂不自我而修自我而证乎哉庐山青莲寺启建莲社缘起疏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而其全体大用,悉在众生一念心中。 但以迷而未悟,遂致于本无生死中,妄受生死轮回之苦。 故我释迦世尊,特垂哀愍,示生世间,以施拯济。 于是弃舍国荣,出家修道,菩提树下,成等正觉。 欲使一切众生,悉皆彻证自心,圆成佛道,于是随机说法,应病与药。 俾彼善根成熟者,顿证无余涅槃,善根未熟者,随分各得利益。 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虽则大小权实不同,偏圆顿渐有异。 在佛本心,无非欲直授己所证之觉道。 以机多不契,故不得不曲垂方便以摄受耳,致于出世本怀,未能顿畅。 由是于常途教理外,开一特别法门,所谓念佛求生净土,使彼若圣若凡,若愚若智,同于现生,出离生死。 俾已破无明者,圆证法身,具足烦惑者,亦登不退,其功勋利益,出于一代时教之上,诚可谓至圆至顿之教外别传也。 以故一切大乘经中,无不显阐赞导;一切菩萨祖师,无不依教奉行,以其为三世诸佛普度众生之大道,九界众生圆证佛果之妙法也。 及至大法东来,远公大师首于庐山东林,宏扬此法。 一时缁素高人,咸皆云集川赴。 而庐山之名、净土之法,人皆景仰而修持焉。 自兹厥后,所有律、教、禅、密,莫不以求生净土为返本还元之末后一著。 以故莲风扇于中外,法利遍及古今。 况兹时丁末法,人根陋劣,更宜专修此法,以期现生了脱。 而庐山最胜之地,青莲寺适当其基。 高踞山巅,其形势固天然一朵莲华。 故晋之黄谷大师,继远公之宏猷,建寺其中,以阐扬莲宗也。 自晋迄清,千五百余年,由高人相继住持,故莲风常得丕振。 至洪杨之乱,悉成劫灰,法道式微,无人恢复,致令千余年选佛道场,竟成荒山,可不哀哉! 爰有妙培大师,系微军老人之高足弟子,恪遵师训,笃修净业。 特往红螺,参学多年,今春来游庐山,至其寺基,见其形如莲华,而复前临三叠之瀑布,后倚五老之雄峰,左右则有狮子象鼻二峰,以为卫护,殆天造地设一净土道场,不忍永令湮没,遂发愿恢复,以宏莲宗。 乃与上海诸大居士商榷,先募千余元,用建念佛堂一座,僧寮数间,安真心办道数人,六时行道,用继远公芳规。 待后有大功德主,则随力扩充。 以财力维艰,行道是急,故不得不随分随力,以期修持得益,而不致有碍净业也。 其结社之法,一遵远公成规,人不论僧俗,必须具真信愿,决定求生西方。 又须各持斋戒,清净身口意业,朝暮课诵,三时念佛,除有病及公事外,概不得避懒偷安。 暇则随意礼诵坐禅,但取其于道有益而已。 唯不得习学诗文,泛览俗典,以及闲谈杂话,虚度光阴。 昔远公结社,即有一百二十三人,悉皆佛门栋梁,儒宗山斗。 今则人根陋劣,远不及昔。 而即心本具之佛性,三根普被之法门,古今固无二致。 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事,岂不自我而修,自我而证乎哉? 用是谨立简章,以勖同志。 又祈诸大檀越,发菩提心,各相护持,输金输粟,转劝转募,俾含空宝殿,指日成功;满月金容,经劫常住。 莲社兴而宗风丕振,正法盛而灾障潜消。 将见佛天云护,吉庆骈臻,现生备膺五福,临终高登九品。 如是则可谓真大丈夫,真佛弟子,上不孤于佛化,下不负于己灵。 所愿见者闻者,同修此道,以一传十,以十传百,乃至遍界,则世界太平,人民安乐矣。 不胜馨香祷祝之至。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 发布时间:2022-10-12 18:32:4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5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