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灵峰宗论法语|受一非余,固为魔摄;无端泛涉,不入闻持 内容: 灵峰宗论无论世法佛法动静顺逆语默但发慧眼镕习气磨砺身心增益我所不到者即实工夫法语一(示真学)真学以解行双到为宗趣,非开解无以趋道,非力行无以证道。 而解行又有大小、渐顿不同。 若但求一出生死法门自度脱者,小解小行也。 若遍通一切法门自利利他者,大解大行也。 若先解后行者,渐也。 若知解行同时,随文入观,不离语言而得解脱者,顿也。 如兵卒习一伎,可杀一贼,取一赏,糊数口;又市医仅知一方,可疗一病,取一直,资厥身,则声闻缘觉是也。 若任大将,作大医者,必尽知韬略,遍达方味,然后向无不克,治无不验。 圆顿行人,通达万法,圆悟一心,自行则无惑不破,化他则无机不接。 今欲遍通一切法门,虽三藏十二部,言言互摄互融,然必得其要绪,方能势如破竹。 为圣贤者,以六经为楷模,而通六经,必藉注疏开关钥。 为佛祖者,以《华严》《法华》《楞严》《唯识》为司南,而通此诸典,又藉天台、贤首、慈恩为准绳。 盖悉教网幽致,莫善《玄义》,而释签辅之。 阐圆观真修,莫善《止观》,而辅行成之。 极性体雄诠,莫善《杂华》,而疏钞悬谈悉之。 辨法相差别,莫善《唯识》,而相宗八要佐之。 然后融入宗镜,变极诸宗,并会归于净土。 以此开解,即以此成行,教观齐彰,禅净一致,远离担板之病,不堕数宝之讥,可谓庆快生平,卓绝千古者矣。 法语二(示万韫玉)受一非余,固为魔摄;无端泛涉,不入闻持。 既知心学渊源,工夫次第,则随阅一书,必彻头彻尾,巨细毕明,庶无择不精语不详之患。 仍须舍尽旧时知见,方有格外新得。 唯道集虚,虚乃心斋。 傥陈见横于意中,一芥翳天,一尘覆地矣。 法语三(示王简在)有出格见地,方有千古品格,有千古品格,方有超方学问,有超方学问,方有盖世文章。 今文章学问不从立品格始,品格不从开见地始,是之楚而北其辕也。 呜呼,习俗移人,贤知不免,狃一时耳目,忘旷劫因缘。 非以理夺情,以性违习,安能洞开见地,使文章事业,一以贯之也哉。 编 辑|弗云校 对|正仁审 核|正慧来 源|台湾佛教书局《蕅益大师全集》第十六册 发布时间:2022-09-19 14:02:5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5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