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家长必看!父母怎样教育孩子才是正确的? 内容: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重要性没有什么两样。 它和学校教育是相辅而行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一般人对于教育的认识,只以为教育是学校里的事,因此有许多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便忽略过去了。 有的父母因限于本身所受的教育程度,而不知怎样教育子女,竟凭情感而溺爱放纵。 有的父母甚至在子女面前打牌,说谎,吵架。 这种卑劣的举动,直接养成子女贫婪,放荡,狡猾,泼辣等恶习气。 (1)教育子女要先纠正自己。 孩童有模仿的本能。 在他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就喜欢学大人的一举一动。 所以一个家庭中,要子女克己耐劳,应先从自己身上下手,自己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子女戒除不良习惯,应先来检点自己有没有不当做的事。 假使父母有吸烟赌博等嗜好,就须自己先来戒除;倘或父母间发生意见上的冲突,就须从情理上谋取和平解决,不应使子女发觉或看到他们正面的冲突。 因为子女对于父母的一举一动,都认为是正确的,而在尽力模仿。 若是一旦被子女窥破了弱点而失却信心以后,将来即使有善行,也要被子女看做不好的行为,而不屑效法了。 所以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使子女对父母有信心,方能听父母的教导。 有一类父母对于儿子格外顺从,格外溺爱;对于女儿不免疏忽,不免轻视。 这是违反佛教众生平等的宗旨的,《首楞严三昧经》中,佛说: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 男女都是人类,都是自己的骨肉,有什么轻重的分别呢? 如果家庭间待子女不公平,非但有伤兄弟姊妹间的感情,而且也不是佛弟子所应做的。 (2)不可溺爱或苛刻或放任。 很多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往往不是过分的溺爱,便是过分的严厉,苛刻申责,要不是,就取放任的态度。 这些都是错误的。 过分溺爱的父母,对于子女的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要怎样就答应怎样,真是千依百顺。 于是便养成子女们一种自傲的习惯。 以后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大发脾气。 在家庭中有父母依从他,可是将来长大后,到社会上去,便没有人来顺从他的意志,于是就要和人发生争吵,到处碰壁。 这是从幼溺爱的害处。 过分苛刻申责的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一味用严厉高压的手段,不假颜色,铁板面孔,使用命令式的口吻,给与牢狱式的生活。 这种教育法使子女们心灵受到创痛。 他们得不到家庭的乐趣和温情,只觉得父母是可怕的。 于是由畏惧而生怨恨,由怨恨而生厌恶。 日后子女成人就将视父母为老厌物了。 过分放任的父母,对于子女的一切,都不去指导和管理。 一切都由子女自己去料理,或是嘱咐仆人代管。 要知道儿童若不加管理,将来就会放荡不羁,无恶不作。 子女幼时受不到良好的管教,将来如何能成为健全的公民呢? 虽有学校教育补助其不足,然而家庭间养成的不良习惯,沾染已深,也不容易教诲了。 (3)教育子女母亲的责任比父亲更重大。 子女在家庭中和母亲时刻在一处,比较和父亲的关系来得密切。 所以要培养一个完美人格的儿童,必须由母亲负担大部份的责任。 母亲的一切举动,应作为子女的模范。 要子女听话,要子女摹仿,就非自己以身作则不可;否则嘴里尽管这样说,那样说,自己却不切实做去,这样便失去了做母亲的威信。 有的母亲教孩子不要骂人,而自己常常不自觉地骂人。 佛告诉我们要言行相应,不只是在社会上要这样去做,就是对待子女也应如此。 《尸迦罗越经》里,佛陀指示父母对待子女:一者、当念令去恶就善。 二者、当教计书疏。 三者、当教持经戒。 《长阿含十六经》明文说:为子求善婚娶是父母的义务(尽力而为使子女有善美的婚姻)。 (4)当使之断恶向善。 去恶就善,就是要除去恶习,向善的一方面做去。 教导孩子要随时随地注意他们的言行。 有一类父母和孩子游戏的时候,不是父亲教孩子打母亲,骂母亲;就是母亲教孩子打父亲,骂父亲。 他们以自私的占有欲,用这种卑劣的方法来测验孩子对于自己爱的程度。 不知道这种打骂取乐的举动是就恶去善,是错误到极点了。 这种举动映入小孩八识169田中,而形成习惯,那就遗害不浅了。 有很多小孩用发脾气的方法,来达到他的欲望。 当我们遇到这种小孩时,千万不可因他发脾气,而对他让步,满足他的要求;可是也不要对他生气打他骂他。 他愈发脾气,我们愈要保持镇静,做出全不理睬的样子,好教他明白发脾气得不到什么好处。 在别人面前,尤其是大庭广众之间,切勿责打小孩。 否则,当小孩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以后,便会不知羞耻,预备挨骂挨打而任意犯过错的。 有些儿童因受了骂,挨了打,由惧怕而嫉恨,而养成仇视父母的心理。 在一本传记里,记载父亲教育他的一段故事,很是幽默,很有深意,是很可以为我们训育小孩作楷模的。 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 各处寻问,且向人吵闹,终不可得。 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见之,心知是我自己遗忘,并不责斥,也不喊我来看,他却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上而忘之。 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 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 写后交与我看,他不作声。 我看了。 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 即此事也见先父所给我教育之一斑。 各种轻便的事,应当教小孩去做。 就是家庭里有佣人的,也应当使小孩共同服务。 养成子女们勤劳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关于穿衣,折衣,扫地拭灰尘,整理东西等工作,都可以叫他们学习。 当他们的工作做得圆满的时候,就要奖励他们。 小孩是好胜的居多,所以与其多责罚,不如多奖励;但在奖励的时候,应该利用机会,加以指导,加以勉励。 我们要使小孩知道,无论对于什么人,必须有礼貌。 碰到亲朋尊长要教他称呼。 接受人家的礼物或好意时应该道谢。 客人来访,要热情地招待。 这种种都应该随时教他,使他自小就有敬重长者、扶助弱小、爱惜贫苦人的观念。 小孩子的同伴也很重要,有许多孩子的恶习气是从小朋友方面传习来的。 我们应该为他注重和选择,应该使他和顽童疏远隔离。 不良的习惯要子女不沾染,最好用暗示的方法,使他们自知趋避。 譬如小孩喜吃零食的,便把病从口入说起;小孩讲话肆无忌惮的,便把祸从口出说起;小孩不知礼貌,便把举动粗鲁不为人重视说起。 诸如此类的纠正,自然可以使小孩的习性渐渐就善了。 现在把去恶从善的要点概括如下:第一、不可说谎。 第二、不可骂人。 第三、不宣扬他人短处。 第四、没有得到人家的允许不拿人家的东西。 第五、不要在路上吃东西。 第六、做错了事要承认要改正。 第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随便插嘴。 第八、吃东西要细嚼慢咽。 第九、要爱惜花草和动物。 第十、东西用过后要放在原来的地方。 第十一、要恭敬三宝。 第十二、做事要有始有终。 发布时间:2022-09-09 10:18:0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5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