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努力后求佛菩萨加持,就可以愿望成真吗? 内容: 问题:顶礼师父! 我很努力,希望能达成内心的愿望,若没达到自己的预期,就会想尽办法,比如,来寺庙求佛菩萨加持。 请问师父,我们努力了,也求佛菩萨加持,是不是就可以愿望成真呢? 法量大和尚:正见现象,相信因果佛法中说求不得苦,当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或者结果跟自己内心所期待的有差距,就会很失落。 所以,我们要调整自己内心的状态,对因果观的认识一定要有信心。 假如我们还没达到预期,那就应该思维:虽然我付出了努力,但还没能达到自己所期待的结果,这是因为我的因缘还不够具足,还有所欠缺。 但这也是一种果,虽然它跟我所期待的不一样,没达到我所期待的高度。 如果我们想收获100%,但付出80%的努力,这就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圆满。 我们要知道不圆满的因在哪里,下次就要努力,积累跟我们期待的结果相对应的因缘。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我们做事要在因缘上用心,努力地创造因,但果是没办法自己决择的。 因为,因不只是我们自身因,大环境也是一种因。 有的因缘是我们可以创造和把握的,有的却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比如我们无法决定外在的大环境。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我们看上去很简单、很容易就可以做成功的事,其实也是需要内因外缘具足方能成就的。 愿力决定始终,智慧福报决定成败。 我们既要坚持努力,又要有福有慧,方能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努力了而未能成功,那就要随缘。 我们还没有这个智慧和功德,不可能对所有事物都看得清楚、看得全面。 如果只有达到自己预期的这个结果才满意,那就是把我们的人生限制在一条极为狭窄的小路上,因为任何一个结果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既无法主宰,也不会常住。 佛门说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因上努力,就是说注重过程,努力拼搏奋斗;果上随缘,就是最后怎么样就怎么样,不要太想着结果今天播种明天就能收获,或者努力一段时间就能成功。 若是以结果为导向,也有一时的结果和长远的结果之分。 如果以自己目前的能力不可以改变某些事,那不如多关注和践行自己能够做到的。 祈求加持,因缘合和比如,一个小孩拿不动很重的东西,可以请成年人帮忙,或是请别人帮忙拿一些,他自己也承担一小部分,这件事就可以做成。 当我们个人的能力有限、没办法做成某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就可以求助有能力的人,也可以求佛菩萨加持。 我们求佛菩萨加持,是希望内在和外在的因缘都可以更和合。 我们自身的能力不够,若还有违缘障碍,就更难了。 我们可以借助外在的力量使自己更容易成就,让事情做得更顺利,或者减少一些障碍,哪怕不能直接帮助到我们,也可以通过间接的帮助,使我们的障碍减少一些。 所以,求佛菩萨加持是会对我们有帮助的。 但我们要知道,加持也是因缘。 加持是因、缘的和合,是双向的。 佛菩萨的加持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是否能接受到加持,就要看我们自己。 我们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迷失本有的自性,虽然诸佛菩萨无时无处不在加持着我们,我们却无法体会到。 心向内求,自得轻安我们的心要恭敬、虔诚,有信心和希求心,就能与佛菩萨相应,就能感应到佛菩萨的加持。 所以,我们不应该向心外求,我们的心要和佛菩萨的慈悲相应,和佛所教授的法相应。 当我们因为外在的因缘而启发了内心的慈悲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 加持,既要有佛菩萨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诚之受持,才能感应道交。 就如天有皓月,地有洁净平静之水,才有明月影像;若水浑浊扰动,则月影难现。 我们求佛菩萨的加持,多是追求外在的感应,却不知加持由自己的信心与恭敬而来。 学佛学得好的人,他的身心状态就会很好,因为他驾驭内心的能力很强,不会受外在因缘、负面情绪而影响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想对自己心理状态的分析比较全面,可以学习法相学,《五蕴论》《百法明门论》等法相论典对我们的心理状态分析得很到位。 我们要依闻思修的次第,多学习多实践。 原来不懂的,通过学习就会知道应该如何思维,就会有改变,而不会在原来的思维模式里打转。 这就是观察修。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发布时间:2022-09-05 08:20: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0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