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内容: 人生的意义为何? 我们的人生要面对三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生活层面,一个是生命层面,还有一个是生死层面的问题。 但是我们普通人不论是做企业的搞艺术的,或者从事某项科研的,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事业本身,却忽略了人生的问题。 我们因为接受文化不同,所以关注的问题也不同。 像接受商业文化的人,可能这一生就是为了做事业而活着,把事业做大企业做大,他就认为人生是成功的。 如果我们接受道家文化,可能就会对修身很关注,但其实不管你怎么修,这个身体它终究是要消亡的。 如果是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着重点就如何做人,就讲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生。 但是我们佛教会立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仅重视今生的成功,还要考虑未来的成功,你有了这样的视野才会深入地探究生命。 人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何通过修行来摆脱我们内在的贪嗔痴? 如何来开发我们人性的光明? 怎样的人生价值和生命品质才算是实现生命的意义,也就是实现了人生的意义? 佛教是因为有佛陀证悟、说法、成立僧团而出现的。 但佛陀不是佛法的创造者,他是发现者,他发现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还是如此。 这一点任何学科跟佛教都有所不同。 佛教直达本质,而不是逐步探索和推进的,但佛法在世间流传都是与时俱进的。 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会根据不同的人的根基,因材施教,所以佛教就有八万四千法门。 要想达到同样的目的地,对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法。 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不一样,有些人从东,有些人从南,有些人从西,有些人从北。 有的路虽然好走,但距离长;有的路虽然难走,但距离比较短。 因为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但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是一样的。 在佛法传播过程当中,我们始终不离契理契机的原则。 契理就是传承佛陀的法义不歪曲,那契机是指佛教传入不同的时代和地区,面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世界虽然变化很大,但人心和人性的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管是哪个时代的人,都有那些贪嗔痴,只是不同程度罢了。 从这点而言佛教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变,正因为如此佛教才能一直传承下来,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可以说在人心特别混乱的时候,佛教就更加重要。 特别是当今这个社会,人心焦虑、急躁而且急功近利,外在的五花八门让我们分不清楚。 所以这个时代更加需要智慧,因为有智慧以后你才能善辨,不然的话我们都是被外在的这种虚幻之相所迷惑。 多数人都只是停留在生活层面,甚至没有考虑过生命的问题。 到底我们忙忙碌碌一生,从生到死我们要实现什么价值? 佛教有一个标准就是讲到向善向上的人生。 当你来的时候跟走的时候,你的生命是在增上的,那其实你的生命就有意义,只是体现了不同的意义。 但是如果你死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更低级,那你的生命将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会比没来更糟糕。 当然站在觉醒的角度有不同,有些人只是从断恶修善的角度觉醒了,有些人从破迷开悟的角度觉醒了,有些人甚至今生已经转凡成圣了,当然最大的价值就是转凡成圣。 圣人跟凡夫那是完全不同的生命体系,也是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 凡夫以福报来论英雄,圣者以智慧的高低来排阶位。 在这个十法界里有四圣六凡,也就是有明白人跟糊涂人,当然糊涂也有不同程度的糊涂,明白也有不同程度的明白,所以生命的意义是不断地醒过来,不断地明白,那才让我们不愧此生。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发布时间:2022-08-31 08:41:1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0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3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