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钞菁华录|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 内容: 文钞菁华录熟读文钞,笃修净业八、释普通疑惑以下论心性266.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变。 譬如真金打做马桶、夜壶,虽日盛粪,而金性仍然不变。 打做佛像菩萨像,虽极其贵重,而金性仍然不变。 世间人各具佛性,而常造恶业,如以金做马桶、夜壶,太不知自重了。 (正)复吕智明书267. 佛光者,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 此体灵明洞彻,湛寂常恒。 不生不灭,无始无终。 竖穷三际,而三际由之坐断。 横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 谓之为空,则万德圆彰。 谓之为有,则一尘不立。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 在凡不减,在圣不增。 虽则五眼莫能觑,四辩莫能宣。 而复法法承他力,处处得逢渠。 但由众生从未悟故,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不思议力,起惑造业,由业感苦,致令生死轮回,了无已时。 以常住之真心,受生灭之幻报。 譬如醉见屋转,屋实不转。 迷谓方移,方实不移。 全属妄业所现,了无实法可得。 以故我释迦世尊,示成佛道,彻证佛光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则得现前。 《楞严》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 ”本来无有世界众生,因妄有生,因生有灭。 生灭名妄,灭妄名真。 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盘山云:“心月孤圆,光吞万象。 光非照境,境亦不存。 心境俱亡,复是何物? ”沩山云:“灵光独耀,迥脱根尘。 体露真常,不拘文字。 心性无染,本自圆成。 但离妄念,即如如佛。 ”是知佛祖种种言教,无非指示众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归悟,复本还元而已。 (正)佛光月报序268. 一切众生,具有佛性常光。 举凡明暗、通塞、远近,悉皆彻照无遗。 固不假日月灯明,方能有见也。 无奈众生迷昧本性,背觉合尘。 致佛性常光,变作烦恼无明。 不但暗塞远处不能见,即近在目前,若无日月灯光,虽泰山亦不能见,况其他乎? 由是轮回生死苦海,如盲无导,了无出期。 (正)李夫人然灯记 发布时间:2022-08-07 17:43:4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0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