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七圣财是什么意思? 内容: 金银财宝,世人皆爱。 佛教认为世间的财宝为五家所共有,一旦遇到大水、大火、盗贼、贪官污吏、不肖子孙,钱财转眼成空。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世间的财富再多,一旦命终,什么也带不走。 因此,能够资助我们成就佛道的出世间圣法,才是值得追求的财富。 《法句经》记载,出世间的法财有七种,称为七圣财,亦即圣者的财富:一、信仰《华严经》: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信仰是一切善行的根据,我们能对佛法生起信仰,自然能够依照佛法所指示的去行善,自然能够引导人生的正确目标,获得无上的利益。 因此,佛经譬喻信仰如手、如杖、如根、如船、如力、如财。 二、听闻学佛要听闻正法才能契入佛道,所谓以闻思修入三摩地,因此学佛第一步要多闻熏习。 而闻法要有如地植于种,如器受于水,应离三种失的心态,不能用轻心、慢心,不能有成见、邪见,更不能有妄想杂念,应该用深心、虔诚心、恭敬心、谦卑心、柔软心、清净心、稀有心闻法,才能受用。 三、精进凡是正当、有益于人我的事,努力去做,就是精进。 经云:在家懒惰,失于俗利;出家懈怠,丧于法宝。 懒惰懈怠是人生的大病,因此应该常行精进以对治之。 四、持戒戒是一种轨范、规矩,是行为依循的准则,譬如火车的铁轨,能将我们的身心导入道德的正轨,迈向涅槃解脱的大道。 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只要不侵犯而利益别人,就是持戒,这就是佛教止恶行善的根本精神。 五、惭愧自惭而不造诸恶,于不善法心生羞愧,是为惭愧。 《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能够惭愧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足、有所不净,道德、人格才能升华。 六、布施将自己所有分享他人,就叫布施。 例如,对贫病无依的人,给他饮食、衣服、医药、金钱等,称为财施;将自己的技术、才能、经验传授给人,让别人明理,获得智慧,称为法施。 此外,不要加诸别人痛苦、害怕,进而帮助他远离一切忧怖,称为无畏施。 七、定慧摄心不散,照了诸法,是为定慧。 定是慧体,慧为定用,两者如金与器、灯与光、水与波,相辅相成,不即不离。 学佛的人常生清净心,自然定心而生慧,慧中而有定,有了定慧才能解脱生死,因此,学佛要福慧双修、定慧等持。 信仰佛法本身就是财富! 世间的财富有限、有量、有漏,而且终有消失的一天;唯有出世间的圣财,才能永存不灭。 因此求财当求七圣财。 发布时间:2022-08-05 11:19:5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0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1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