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文钞菁华录|事有挟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 内容: 文钞菁华录熟读文钞,笃修净业八、释普通疑惑以下论理事252.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 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断无有无因而得果者。 亦断无有作善业而得恶果者。 见正编劝爱惜物命说】。 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 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 阐扬佛法,大非易事。 唯谈理性,则中下不能受益。 专说因果,则上士每厌闻熏。 然因果心性,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 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 ”此理势所必然也。 (正)与佛学报馆书253. 净土,约事则实有至极庄严之境象,约理则唯心所现。 良以心清净故,致使此诸境界悉清净,理与事固不能分张,不过约所重之义,分事分理耳。 汝但详看《宗教不宜混滥论》中,真俗二谛之文理及约境所唯之义,自可了知矣(论中真俗二谛之文理,及约境所喻之义,已采入本编论宗教一节,阅之即知。 编者敬注)。 事理二法,两不相离。 由有净心,方有净境。 若无净境,何显净心? 心净则佛土净,是名心具。 若非心具,则因不感果矣。 (三)复马宗道书254. 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体,力行万行圆修之事功,方是空有圆融之中道。 空解脱人,以一法不修为不立,诸佛称为可怜悯者。 莲池大师云:“著事而念能相续,不虚入品之功。 执理而心实未通,难免落空之祸。 ”以事有挟理之功,理无独立之能故也。 吾人学佛,必须即事而成理,即理而成事。 理事圆融,空有不二。 始可圆成三昧,了脱生死。 若自谓我即是佛,执理废事,差之远矣。 当用力修持,一心念佛。 从事而显理,显理而仍注重于事,方得实益。 (三)息灾法会法语255.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 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 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 心具者,自心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彰显,故名为造。 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 心具,即是心是佛;心造,即是心作佛。 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 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 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知见矣。 故下曰:“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此种解法,千古未有。 实为机理双契,理事圆融。 非法身大士,孰克臻此? 以事持纵未悟理,岂能出于理外? 不过行人自心未能圆悟。 既悟焉,则即事是理。 岂所悟之理,不在事中乎? 理不离事,事不离理。 事理无二,如人身心,二俱同时运用。 断未有心与身,彼此分张者。 达人则欲不融合而不可得。 狂妄知见,执理废事,则便不融合矣。 (正)复马契西书九 发布时间:2022-08-03 07:06:3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