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之生也,人之死也 内容: 第一章 人之生也,人之死也嶽yuè武穆王  降圣谕:老母亲临降堂,各地神祇均在堂外接驾,老母慈爱,特敕谕免跪接送。 可,吾退! 无极瑶池金母 降诗曰:诸子虔诚效圣堂,须知大道本康庄。 若能了悟修心德,早日回乡慰母娘。 懿谕:嗟乎,五千年文化,至今已近沉沦,幸有鸾门致力复兴。 但人心依然不古,吾为何不悲叹乎? 虽圣佛仙神屡次下凡渡众,怎奈诸子均已忘却本性,均忘却归回极乐以慰娘心。 虽《大道康庄》圣书已出世,而人人不知宝贵而勤修,此非上天没有好生之德,实是原灵蒙昧而不知修,吾岂能坐视诸子均罹lí劫数耶? 愿诸子体念吾心之哀痛,倚门闾之望子早回。 愿尔诸子,须知应先修人道,进而修天道,以了悟人之生、人之死也。 吾此次重临凡间,亲着《大道心德》一书,实欲使修道者更进一层楼,而能早悟天道之秘奥,天道早临凡间,但能了彻悟意者稀,若是修道而无心德,则空空如也。 若修道而有心德,则内外并实,何患乎道不成,而不能早回极乐者乎! 吾今夜降到南天直辖武庙明正堂,喜见诸子虔诚侍驾,吾心甚慰,慈母爱子乃天性,怎奈诸子一落凡尘,被声色名利所迷而蒙昧本性,若能体会吾心,希诸子自此善觉勤修尚未晚也。 吾今夜先论:“人之生也,人之死也”。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既有天地,人即生也。 此生共有九十六亿原灵,由吾放下凡尘,使其生生不息,同历劫数,以成正果。 岂知降世后,即忘却本性,不知天堂有路可通,不肯修道以求真,只知享受眼前之荣华,而不知此荣华乃是假景,一味沉迷而不悟,以致迷者多,而醒者稀,是故修成正果而返回极乐者,至今仅仅有四亿,尚有九十二亿在苦海无边之际,浮浮沉沉,岂不哀哉。 所以欲修真者,必须放去一切邪念,只求心正,作一个堂堂正正之人,不分男女老幼,若有此念,必能进修,始不辜负此生之为人也。 人为三才之一,既配合天地为三才,故人为万物之灵,若能修真悟道,则可参天地之化育,不负上天好生之德。 若昧其本性,弃善而趋恶,则道自远矣。 诸子若知人是应劫而生,应早悟修道以还真,否则地狱无门而自开,永远轮回四生六道,而无回归之日,岂不悲哉。 是故,人之生也,应有一番轰轰烈烈作为,发挥其原来善良本性,仁、义、礼、智、忠、孝、廉、节,以流芳万世。 人生不过几十年,若空过岁月,而无立功德于世,则无修真之实,就不能回归极乐,枉为人也。 既然人之生也如此,人之死也又如何? 世之人,生既不知造功立果,修本还真,而犯过作恶多端,罪应无可赦。 一旦无常,三寸气断,其子孙竟不知为亡魂造功补过,一意铺张葬仪而大开杀戒,以三牲五牲拜祭,实乃增死人之罪过。 盖禽兽亦有灵性,其前世不一定亦是人类犯过而转生者。 是故君子见于禽兽也,见其生,而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何况拜祭死人,岂可杀生以献乎。 人之死也,七日后始知其死,至此始悔悟在世之所作所为。 一直至四十九天,其灵魂均受禁于地狱待审。 在此四十九天之中,阳世之人是否有为他造功或加添其罪孽,待至四十九天后,地府将一并审理,功归功,过归过,功过相抵而有余功者,则可再轮回转生,若过超于功者,则送入冥府,逐殿审理其罪过。 此乃一般不愿修道造功德者,死后之历程也。 所以凡有善觉者,勤修道果,造功立德,其死也,则与一般亡魂不同。 因其灵性既有修真,就有光明,其身虽死,其灵尚生,故不致坠落地狱之黑暗。 地府若接到修道人之报到,即刻就命查簿官查其平素之德行,若有功德之善果,即可超升天堂,不受四十九天之拘禁,此乃修道之好处。 岂知世人不明此理,视修道为迷信,认造功德为痴迷,实则不修道、不造功、不积德者,乃蒙蔽善良之本性者,至死后悔悟已晚矣。 愿诸子应了悟人之生死,早修大道,发挥本来之善性,须知四生六道中,皆是有灵性之物,只因原灵蒙蔽,在茫茫苦海之中而不知自拔,一任其沉沦,吾实痛心,若不开迷,如何唤醒诸子之善性乎,因此乃有《大道心德》之作也。 愿诸子能读而修之,修而得之,则天堂大道宏开,母子重见之日不远矣。 须知大道若无心德,不能言道也,勉之哉。 发布时间:2022-07-31 14:57:4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0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