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 内容: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九天玄女宝诰志心皈命礼 (三称)先天神姆,上世仙姑,庄严妙相,常现娑婆世界,清净法身,早登梵剎瑯嬛。 玄都天界,繫玉腰金,员嶠方壶,蒸沙煮石。 放无级之神光,普照群生,运玄元之道气,化成万物,功垂今古,德配乾坤,位列九天,掌造化之枢机,灵通三界,司雷霆之号令,慈悲广大,变化无穷,手持宝剑,斩魔王於斗垣之下,足踏金莲朝皇母於瑶闕之中,宏慈宏愿,至显至灵。 九天玄女无极护国元君 (三称)恭诵 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开经偈无极三千界,玄元运化功,道高居上世,妙相现瑶宫。 开经讚炉香乍热,透上九天,氤氳瑞气绕堂前,奉请高真虔,普度良缘,消孽治心田。 皈命 九天玄女无极护国元君 (三称)尔时,元君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者何,人心胜,而道心因之纷扰,微者何,道心失,而人心因以梏亡,故人心欲其自修自省、无任騖驰,道心欲其无怠无荒、时加积累。 无如学道者多,而知道者少,道其所道,非无所谓道,慕道之名、昧道之实、以此为学道、其不背道也者几希。 噫,道在目前、人自不求耳。 揆(kui)厥其故,人心用事、而道心无权,何者,克伐怨欲、四端丛起迭生,而人心所由炽、道心所由昧也。 克者,好胜之谓,人特患甘为暴弃,自暴者、不足与有言,自弃者,不足与有微,果能有自胜之心,争胜於天人之界,赋畀(bi)赖以扩充、求胜於克復之间,物累赖以消去,以视委靡不振,巽懦弗前者,岂不远甚。 其奈好字未除,则悻悻以争胜。 所争者,愈失本真,且忿忿以求胜,所求者,无关要蕴,此则小丈夫所为,非吾道中人也。 伐者,夸功之谓。 古大禹不矜不伐、天平地成、建万古宏功、犹闻善言而拜受,无他,圣德愈高、圣量愈广,圣不自圣、乃以为圣。 且也、圣门顏子、无伐善、无施劳,盖以善者、性分所当为、何伐之有,劳者,职分所当尽,何施之有,方且有若无,实若虚、欿(kan)然时怀不足,所由为復(fu)圣,而三月不违、一间未达耳。 他如军后曰殿、捍三军之生命成一将之功勋。 孟之反入门策马两语、夫子特表其微,降而大树将军犹有斯风,试问伐者所伐何功乎,有创非常之功否,有建莫大之功否,有垂无穷之功否,古昔圣贤,功不敢伐,何井蛙之见,嘖(ze)嘖自矜、徒见其不知量也。 怨则尤、不足道,君子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方为实际功修。 何则,怨尤之念一生,则侥倖之心胜,而诡诈中之。 抑窥伺之心胜,而奸险中之,且訕谤之心胜、而浮薄中之。 谓天可怨乎,而显道惟彰,天故不任怨也,谓人可怨乎,而公评具在,人故不任怨也,尔徒自怨而丧心,心量日褊(bian),尔徒自怨而汩(gu)性,性真日漓,恐怨则招咎、怨则造孽。 尔、将以怨而罹奇穷膺(ying)奇祸也。 诗三百篇温柔敦厚、怨而不怒、深得和平之旨。 无论读书与未读书、童时蒙塾初入,有不读过风诗歟(yu)。 欲,故为情之累,贪者,恋所欲而贪生,嗔者,拂所欲而嗔起,痴者,注於欲而若迷,爱者,溺於欲而弗返,理欲不能两立,欲胜则理亡。 学儒者,以克己復礼、为袪私而存理,学佛者,以净根証果、为参禪而入定,学道者,以断障除魔、为明心而见性。 欲字一关未破,则三教功夫无从下手,声色货利、日纷纷於徵逐之场,得失穷通,时扰扰於观望之际。 如是,则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且为穿窬(yu)之行者、殆不知羞。 余自设筏济度以来,无非以圣贤阶级仙佛筌(qian)蹄,深有望於天下人,特患甘自鄙薄,克伐怨欲之心未加修治,甚非任道之器、有辜学道之名。 道於何学,在去其人心、而存其道心。 人心者,克伐怨欲所见端也,道心者,仁义理智所同具也,尚其返而自审焉可。 偈曰:朝乾夕惕意精虔 勤诵经文句句鲜 立法度人崇教道 心明体洁绝尘缘元君曰,无心者谓之过,有心者谓之恶,过出於不自知,恶成於有所恃,所以有过,许其自新,懺悔之条自在,为恶降之冥罚,祸淫之律难宽。 要之,上天以好生为心,岂有生之、而反杀之乎。 书曰,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an)非天之欲杀人也,实人自作孽而已。 孽者,恶之积也,怙恶若有不悛(qian)作孽岂不滋重。 人亦何苦自貽伊戚致孽,或报於自身、或报於子孙,迨至流祸无穷,殃咎迭至,因之,罹刀兵劫,罹水火劫,罹疫癘(li)劫,不特一身难保,而且子孙貽累。 易曰,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殃未尽者,必不能昌,言之可为太息,且人皆有天良,各具性理,断无明知为恶,而故蹈之者,无如货利之心中之,声色之心中之,因而憧憧扰扰汨(mi)溺无已。 贪嗔之念胜之,痴爱之念胜之,因而倒倒癲癲沉迷罔悟。 如是,则贪酷甚寖,而为刻薄之恶,淫荡甚寖、而为奸邪之恶,猖狂甚寖、而为强横之恶,且也傲狠甚,而暴虐之恶成,残忍甚,而险毒之恶成,浇薄甚,而诈瞒之恶成,奸宄(gui)甚,而吞噬之恶成,至若不忠不孝,元恶大憝(dui),律在不赦,则不足言矣。 噫,且三代下,世风日薄,人心不古,虽曰,运会使然,要亦人事不能无责焉,大抵皆习与性成,近君子之日少,亲小人之日多,交游不慎,比匪成群。 孔子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正有感於斯耳,无他,未闻善言,未见善行,所沾染者,无非恶类,所睹记者,无非恶事,以致善心日灭,恶心日炽,恶有成於不自知者,恶有成於不自检者,今试执人裾而道之曰,尔说某言是恶言,尔行某事是恶事,未有不怫(fei)然怒,勃然忿者,熟知,尔不自以为恶,其恶实深,譬如酖(zhen)脯之毒、中於肺腑,且如鲍臭之腥、习於口鼻,不知不觉丛恶为孽、积孽为祸,阳则干王章,阴则罹冥谴。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岂无广夏华屋,不再过而为虚者矣,岂无鸣钟列鼎,不再传而凌替者矣,人生世上,不过数十寒暑,何不反而自思,与其为恶而罹殃,何若为善而造福,祸福无门,为人所召。 太上有云,感应之理昭然,尔等虽巧於盘算,岂能如圣佛之算,毫釐秒忽、一一不差,尔等虽工於度量,岂能如圣佛之量,抽补扣除,在在分明,人即可欺,而天岂可欺,人即可夺,而天岂可夺,所愿各存天良、各保性理,勿为情诱、勿为物动。 平旦之气、无失几希,屋漏之神、勿貽谴责。 勿以小恶为无伤,则小惩大诫,放下屠刀、立地証佛,天亦何弃於斯人、而拒绝之不已也,尚其知所猛省焉可。 偈曰天堂地府路相通,生降由人立过功,作恶不如勤积德,施仁乐善感苍穹元君再曰,无心者、谓之过,有心者、谓之恶,过与恶介在几希,所争只一间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出一言,而过即伏之,所以贵守口也,行一事,而过即乘之,所以贵守身也,一言有不及检、口过由於不自觉,一事有不及防、身过由於不自知,是则观过知仁、未尝不略其跡、而谅其心。 心、果无他,则口即有过,而其心自可白也,心、果不贰,则身即有过,而其心自可原也,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慎独工夫,非不於至微至隐处、深加检摄,亦谓守口之严、持身之密,一出言、而远口过,一行事、而泯身过,然此可为君子道,而非所概於世人也。 不必求其无过,而祇求其能寡过,不必求其寡过,而祇求其能悔过,不必求其悔过,而祇求其能改过,知改过而悔过,因之知悔过而寡过,因之知寡过而无过,因之由勉几安、即难求易。 孔圣有云,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所望於世人者,如何悚(song)切、如何详明。 口有过、而易时已知,宜勿蹈夫前辙,身有过、而逾后已觉,宜勿狃夫迷途。 投稿详情: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 发布时间:2022-07-28 11:52:0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6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