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心经》的“空”是指梦幻泡影,还是真如自性? 内容: 请问师父:《心经》中所说的空,是指梦幻泡影,还是指真如自性? 道然法师:《心经》中有这样四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实际上这四句话是佛祖讲给四种不同的人听的。 第一句:色不异空,是讲给凡夫听的。 凡夫执着一切都是实有。 凡夫把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当作真实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认为是真实的。 实际上眼耳鼻舌身观察到的统称色法,是和人的色身有关的。 凡夫执取,所以佛告诉他,你执着的那个有,不外乎是空的。 第二句:空不异色,是讲给外道听的。 外道认为,万法皆空,于是野蛮地、断灭见地认为一切都是空寂的。 这是死空,断灭见,不究竟。 所以佛说空不异色,你执取的空还是一种特殊的色。 第三句:色即是空,是讲给阿罗汉、辟支佛听的。 阿罗汉、辟支佛执取缘起性空,认为事物是由微粒条件组成的,这个对空的理解还不究竟。 佛说色即是空,就是当下的色法就是空,不要缘起性空,不要有这种细微的执取和分别,这样才能证取无上菩提。 第四句:空即是色,是讲给菩萨听的。 菩萨已经知道当体即空,不需要再分别,但是他还有一个空的概念在。 菩萨已经证得了清净法身,也就破了初关,包括重关,包括六地以下的菩萨。 菩萨知道当体即空,但是这个时候还有空有的一种对立。 所以佛告诉菩萨,空即是色,实际上空还是一种特殊的色,其实没有色空的对立。 综上所述,一切众生都是因为对无为法认知的不同,也就是对空有认知的不同,导致果报的不同。 我们现在实际上就是要用佛知见,佛知见在空有上,实际上是超越空有来讲的。 那就是不离空有,不住空有,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和妙用。 针对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理解了五乘人,也就是凡夫、外道、阿罗汉、菩萨和佛,他们对空有的认知到底是怎么样,那么我们在学法中就更容易对号入座。 实际上,真正的佛性它是活泼的,它不是处在一个着境成空上。 我们的修行就是七宝布施,不但是眼耳鼻舌身意,包括自性都要放下。 只有这样,我们的自性才能能生万法、周遍法界、本不动摇、本自清净、本自具足。 就像有一个禅壳子,去参老和尚时,问道:一轮明月当空如何? 也就是说,他已经到了六地菩萨,他可以不起念了,没有妄念了,每天都安住在清净的法身中。 老和尚就告诉他:明月降下来,我们再来相见。 针对上面的问题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地上有一个大坑,众生就在这个坑里头,也就是在泥巴中生活,我们都认为我们的世界很干净。 外道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断灭见的,他就不跳在这个坑中,也没有跳出坑外。 阿罗汉修行已经有了力量,可以跳出坑,开了神通。 但阿罗汉没有发心普度众生,他只能在坑边去看,他进去也度不了人。 菩萨已经有力量跳出坑外,菩萨乐此不疲,普度众生,度有缘的人,跳出跳进。 佛具备跳进去和跳出来的能力,但是佛站在坑边看,因为他认为,站在坑上的彼岸的和站在坑里的众生,全都是佛。 也就是说,他随缘度化。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祖法宝坛经读书会 发布时间:2022-07-09 04:07:3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