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整部《维摩诘经》的道理都在这一段里 内容: 这一段经文的文字极其优美,同时也涵盖了一部《维摩诘经》,整部《维摩诘经》的道理都在这一段里。 第一句话,“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什么是障碍? 贪、嗔、痴、慢、疑、妄想、感情、情绪、知觉这些都是障碍,障碍就是冤家,冤家就是障碍,起心动念皆是。 佛说这些障碍就是究竟觉,这些障碍用不着清除,翻过来就是了,你也可以由贪、嗔、痴而悟道,它是一体的两面。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 不要以为守住清净一念就是道,清净的境界掉了就以为糟了。 道是不垢不净,清净是道,不清净也是道,这才叫解脱。 若只守住一个清净的境界,认为这才是道,这还叫解脱吗? “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很多人想修道成佛,拼命打坐,千方百计设法打通气脉,感觉到这里发热了,那里气又动了,心里沾沾自喜,好像很有功夫,成佛有望。 而假如打坐很久,没有反应,就开始懊恼,是不是我业力深重? 大概成佛没有什么指望,还是算了吧! 不要以为功夫就是道,对不起! 功夫是功夫,不是道。 功夫是可以修得起来的,既然可以修得起来的东西,自然就有毁坏之时,功夫不修就没有了,是不是? 注意! 道是不增不减。 你多坐一天,道也不增一分,少坐一天,道也不减一分。 什么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举个例子:盖房子,拆房子,皆是虚空。 盖了房子,虚空在哪里? 把墙打个洞,虚空又出来了,虚空还是虚空。 “楞严经”不也提到:“无有佛涅槃,亦无涅槃佛。 ” “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聪明人与傻瓜都一样有智慧,而且,笨蛋讲的话,聪明人不一定讲得出来,不相信,你笨笨看,愚痴之人也有般若,并且没有短少。 “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 真正的佛法并不排斥、仇视其他的宗教,无论基督教、天主教、回教、道教、一贯道,甚至鬼道、魔道与佛教都在道中,均平等看待。 “金刚经”上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每一位教主都悟了道,只是所见的程度有深浅而已。 “无明真如无异境界”,不管你有没有成佛,有没有悟道,境界都一样,没有悟道的人也一样在佛境界中,只是不知道而已。 “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悟了道以后才晓得戒定慧是把淫怒痴转过来,戒定慧与淫怒痴乃是同一体性。 什么是梵行? 就是清净行。 你说贪嗔痴不清净,嘿! 佛却在这里说贪嗔痴是梵行呢! 不过你不要看了这句话,就去乱搞,这是佛说的,这是佛的境界,你不是佛,你没有悟道,不要乱来啊!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 众生是一切有知觉的生命,国土指的是没有知觉的物质世界。 换句话说,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是同一本体来的。 “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什么是净土呢? “维摩诘经”告诉我们:”心净则国土净。 ”学净土的人要注意,南无南无拼命买飞机票,想到极乐世界,什么时候出境呢? 躺进棺材之时才能去呀! 如果是这样,我们常常听到:唉呀! 我什么都不想,只想往生西方。 那不是求早死吗? 净土在哪里? 就在这里,一念之间,只要心净,处处皆是净土。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 一切众生,不管有灵性或无灵性,都本已成佛。 佛道是什么? 觉性也。 你明白了,就悟了道,就那么简单。 “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烦恼本身就是解脱,烦恼本身停留不住,不信你看看哪一个烦恼能一直烦你一年、十年、二十年、一辈子? 再不然,你去留一个烦恼看看,能留多久? 一个小时都留不住。 留得住的话,还算是有本事呢! 很多人找我说:我好烦恼,怎么办? 我说:有一个好办法,再去找多一点烦恼的事来烦一烦。 他说:我没有办法。 好,烦不下去,只好放下,放下就成功了。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我们的智慧如同大海一样,充满整个法界,充满整个虚空;“照了诸相”,对于外界的一切现象,以及内心的现象,都能清清楚楚地知觉明了。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到了这个境界就叫作佛。 看完了这一段,只好一笑,原来凡夫就是佛。 有位禅师悟了道,说:”鼻孔原来是向下”。 还有一位禅师悟了道,人家问他:你悟到什么? 他说:“师姑原来是女人做的。 ”这一段就是佛境界,如此如此。 ——南怀瑾先生《圆觉经略说》 发布时间:2022-07-08 21:48:3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8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