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孤勇者》玄谈 内容:   01  一定有玄学共振的能力。 否则中国的小朋友不可能如此整齐划一。 《孤勇者》这首歌一夜之间就成为小学生必备技能。 还没小孩的读者估计很难体会,小朋友洗澡在唱、便便在唱、起床在唱、走路在唱、吃饭也突然吼几句《孤勇者》歌词那种让人发肉紧的感觉。 武汉某小学调查《孤勇者》受小学生喜爱的原因,还登了很多小学生的优秀作文,我看了很感动。 于是我也想问问自己三年级的小孩会不会也有类似的觉悟。 满怀期待的向他询问喜欢唱《孤勇者》的原因,他说:“因为感觉很酷”。 这个回答实在让人不满意,我就再引导说:“是什么酷? 歌词还是曲子? ”他说,“对,歌词和曲子都很酷,陈奕迅唱得也很好听。 ”理解显然还没到位,我再问:“歌词哪句让你比较有感觉”回答,“很多都有,特别是那句'谁说污泥满身的不算英雄'? !”得了,原来是为自己平常比较邋遢在找借口。 为了避免误判我还是再正式的问了一次:“你唱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想成为英雄的感觉? ”“没有,就是觉得很炫酷,很高冷”。 “那你有没有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想到哪些人是孤勇者? ”“有啊,游戏里面,比如《王者荣耀》里面的百里守约或者李白”。 听到这里我感觉到了我们教育的失败,是什么样的情况让一个家里手机电脑都没安装游戏而小孩第一时间却能把“孤勇者”想到了游戏角色? 会不会只是我们家小孩教育比较欠缺? 还是你们家的小朋友也有奇怪的原因? 02  教育失败先放在一边,职业的民感性,让我并没有对《孤勇者》表示那么乐观。 甚至把教训小孩的想法都先放到了一边。 我更担忧的其实是另一种情况。 《孤勇者》是全国小学生不约而同自发会唱的一首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并不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种音乐课上教的歌。 这是我人生这么久没见过的事情。 但是,似乎在历史书上见过。 这就是动荡时代,突然出现又广为传唱的童谣谶语。 比如天文学家祖冲之在《述异记》所记录的“始皇二十六年,童谣云:“阿房,阿房,亡始皇。 ”比如班固《后汉书·五行志十三》里说的,“桓帝之初,天下童谣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 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还有那个很出名的童谣,“献帝践祚之初,京都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 十日卜,不得生。 '. .. "说的是董卓残暴,不得民心,一定会失败的典故。 所以,当我知道《孤勇者》这首歌已经成为全国小孩口水歌的时候,我想得更多的并不是这首歌背后作者的励志故事,也不是对小孩们精神力量有多大的帮助。 而是,这是不是老天以童谣谶语的形式暗示什么? 如果我们把《孤勇者》当做童谣谶语,我们再读读这些歌词,也许是另一番感悟。 “你额头的伤口/你的不同/你犯的错/都不必隐藏你破旧的玩偶/你的面具/你的自我你将造你的城邦在废墟之上 ”作者:韦居善同载易德,善行济世。 养善居致力于易学文化。 发布时间:2022-07-04 20:49:3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