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带你读懂楞严经 内容: 前言楞严经是最绚丽的佛法瑰宝。 洋洋八万言,道尽了宇宙人生的真谛。 所以古人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感叹。 末学历时两年多,学习楞严经,依据宣化上人、圆瑛法师的注解,参阅了南怀瑾居士等大德的著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佛陀把楞严经中的道理,讲得是非常非常明白的,明白得几乎不能再明白了,只是因为语言文字方面的限制,才使人感觉楞严经晦涩难懂。 所以,我写下了这本笔记,力图以最浅显的语言,用人人都能看懂的方式,生动活泼地把楞严经的义理展现出来。 为了更有说服力,还结合了当今的科学知识加以说明。 这样,一方面加深自己的理解因为只有当你能讲出来的时候,你才是真正理解透了;另一方面,能让今后学习楞严经的人,多一个参考。 这个笔记只是末学尽自己所能,描述的佛法和楞严经的大概意思,所以有志于实证的同修,在指导自己的修行时,还请以楞严经原文为准。 最后,祝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都能够迷销惑解,苦灭乐增,超尘拔俗,同归如来性海! 引子如来示现二千五百年前,在印度恒河流域,有个迦毗罗卫国。 国主净饭王,在王后摩耶夫人四十岁那年,喜得太子,取名为乔达摩? 悉达多。 太子天资聪颖,十二岁的时候,就通达了当时的一切学问。 但他发现,这些学问并没有解决生老病死这些最根本的苦恼。 一切都是无常的,终将变灭。 于是,太子常常郁郁寡欢,一个人坐在那里静静地思考。 净饭王为了让太子高兴起来,早早地给他娶妻生子。 然而,荣华富贵,娇妻幼子并没有拴住太子的心。 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深夜,太子偷偷地潜出王宫,开始四处寻师访道。 遍访了当时流行的种种外道,又经历了6年的苦行,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太子始终没有找到解决苦恼的办法。 最后,在苦行的折磨下,太子筋疲力尽。 当他拖着虚弱的身体,趴在尼连禅河边饮水时,几乎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时,在河边放羊的牧女给太子捧来了羊奶。 太子喝完羊奶,恢复了精神后,坐到在菩提树下,立下誓言:我若不能了脱生死,到达正觉的彼岸,宁碎此身,终不起于座! 经过七日七夜的参悟,终于在第七天的夜晚,太子夜睹明星,豁然开朗,一时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这位太子,就是我们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佛陀周游列国,教化众生。 我们所要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期间。 上部 寻找真我第一章 阿难遇难阿难在化缘途中,遭到了淫女的幻术,险些毁掉宝贵的戒体。 幸亏文殊菩萨及时赶到,用楞严咒救出了阿难。 阿难深感惭愧,出家修行了这么久,到头来连一个妓女都能轻易毁掉自己。 深刻地反省之下,阿难认识到,这都是因为自己平时只重多闻,不务实修。 于是,阿难请问世尊,十方诸佛当初到底是怎样修行,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 由此一问,而引出了这一部《楞严经》。 话说侨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有个大臣名叫须达多。 他非常富有,而且经常周济鳏寡孤独的人,所以大家都叫他给孤独长者。 一次,长者出访到南方的王舍城,偶然在那里听到了佛陀的讲法,顿时对释迦牟尼佛崇拜得五体投地。 于是,他发心在自己的国家建立道场,迎请佛陀来北方弘法。 回国后,长者立即四处寻找合适的场地,找来找去,就觉得祇陀太子的花园适合。 这里院落宽敞,环境清幽,又离城不远,交通便利。 于是他找到太子,说要买他的花园供养佛陀。 太子也很喜欢这个花园,舍不得卖给别人,就跟长者打趣道:听说你很有钱,这样吧,你用黄金把这个园子铺满,我就把园子卖给你。 太子以为须达多长者一定舍不得,谁知长者听了,二话没说,回家就命人把他的黄金统统搬出来,铺在花园里。 太子一看须达多长者来真的了,马上跟长者说: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长者正色道:太子是将来的国君,君无戏言,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呢! 太子这时也受到了须达多长者的感染,就对长者说:要不这个园子就算我和你一起供养佛陀吧! 须达多长者就想:我花了这么多的黄金,怎么能说是我跟你一起供养的呢! 于是说什么也不答应。 太子望着满地金灿灿的黄金,突然感觉树上光秃秃的,于是灵机一动,对长者说:地你用黄金铺满了,树上还没铺黄金呢。 所以地算你供养的,树就得算我供养的。 说罢,太子马上命人在花园门口建起一个门楼,上面提上祇树给孤独园。 意思是祇陀太子的树,给孤独长者的园。 于是,释迦牟尼佛便应须达多长者的邀请,率领他的弟子,来到了北方的祇树给孤独园弘法。 这一天是波斯匿王父亲的忌日。 波斯匿王迎请佛陀和诸大菩萨到他的王宫来应供。 城中的百姓也借此机会,一起斋僧。 佛陀让文殊菩萨安排僧众,到各个斋主家里去应供。 阿难由于出了远门,没能赶上文殊菩萨的分派,所以只好自己一个人托着钵,在城中乞食。 佛陀因为乞食的事情,曾经批评过须菩提和大迦叶两位尊者。 须菩提认为,富人这辈子享福太多,福报享尽,来世就会堕落,应该让他们种福田,所以专门选择去富人家乞食;大迦叶认为,穷人因为过去生中不知道修福,所以今生受贫穷的果报,应该让他们种下福田,所以专门去穷人家乞食。 佛陀就批评他们,心不平等。 阿难想到此事 ,在乞食的时候,不敢有分别,所以不论贫富贵贱,只挨家挨户地依次行乞。 阿难严持比丘的律仪,端严肃穆,目不斜视,行如清风,沿街而走,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个妓女家的门口。 这时,妓女钵吉蹄透过窗户,看到阿难的相貌生得十分俊美,不禁一见钟情,决定以身相许的念头。 但是她见阿难一副清净庄严的样子,生怕阿难会拒绝她,于是便央求母亲帮忙。 因为妓女的母亲摩登伽,信奉黄发外道,会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迷惑人。 但是母亲却反过来劝她说:阿难是跟佛出家的沙门,已经抛弃了爱欲,你就打消这个念头吧! 钵吉蹄却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还信誓旦旦地说:我这辈子非阿难不嫁! 母亲扭不过女儿,只好用带有先梵天咒咒力的方巾,罩住食物,让钵吉蹄去送给阿难吃。 可怜的阿难一接过食物,就被咒力所著,恍恍惚惚地被钵吉蹄牵进了房间。 佛陀这时对阿难所遭遇的一切,早已知晓,于是应供完毕后,便马上率领弟子,返回了祇树给孤独园。 波斯匿王听说有事情发生,也率领着文武大臣,跟随佛陀来到了精舍。 释迦牟尼佛安坐在法座上,从头顶放出百宝无畏光,光中化出千叶宝莲,宝莲上有化佛,口中宣说楞严神咒。 佛令文殊菩萨持此神咒,马上去解救阿难。 文殊菩萨施展神通,一瞬间就出现在了阿难的面前。 他催动楞严神咒,阿难立刻恢复了清净。 阿难醒后,见自己竟然躺在钵吉蹄的床上,和钵吉蹄如此亲密,一时间羞怒交加,连忙一把推开妓女,连滚带爬地跑到了文殊菩萨的身后,躲了起来。 文殊菩萨在诸大菩萨中,被誉为智慧第一。 他知道妓女钵吉蹄得度的机缘已经成熟,也知道马上将要发生的一切,于是不再施展神通,而是领着阿难缓缓地走出房间,步行回到祇树给孤独园。 钵吉蹄此时已经深陷情网,不能自拔,自然舍不得离开阿难,于是紧紧地跟在阿难身后,也一同来到了祈桓精舍。 此时,只见慈祥的大菩萨,庄严的大阿罗汉,清净的大沙门,以及王公大臣,长者居士,都云集在佛陀的周围。 大家席地而坐,静静地等候着佛陀讲法。 天空中,梵王帝释,天龙八部等一切天众,也一层层地肃立在祥之云中,恭候着佛陀的法音。 阿难和妓女在文殊菩萨的带领下,徐徐穿过四众弟子,来到了佛陀的面前。 佛陀拥有究畅无极的智慧和圆满无碍的神通,善知一切众生的善根因缘。 此时,佛以法眼观照,见钵吉蹄过去五百世,与阿难都是夫妻,所以今生一见阿难,就想嫁给他。 佛陀又见钵吉蹄宿世的善根,而今已经成熟,于是便引导钵吉蹄道:阿难是出家的沙门,你为什么还要玷污他呢? 钵吉蹄面对佛陀和国王大臣这么多尊贵的人,虽然有点羞怯,但是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依然鼓起勇气,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我爱阿难! 哦! 佛陀继续平静地问道:那么,你告诉我,你到底爱阿难哪里呢? 钵吉蹄这时,仔细地端详跪在地下的阿难,认真地回答说:我爱他的眼睛,爱他的耳朵,爱他的鼻子,爱他的嘴,我爱他的整个身体。 佛陀接道:他眼睛里有眼眵,耳朵中有耳垢,鼻子里有鼻涕,口中会有浓痰,身体内有屎尿脓血,哪里值得你爱呢? 佛陀的法音,如同清澈的泉水一般,字字句句都洗涤着钵吉蹄那被爱欲染污了的心灵。 听到这里,钵吉蹄心头一震。 奇怪! 清秀俊美的阿难,突然间竟变得污秽不堪,心中的欲火顿时熄灭。 接着,佛陀以海潮一般洪大而澎湃的声音说道: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钵吉蹄那狭隘的心灵,犹如滔天巨浪中的一座孤岛,瞬间就被淹没在了般若法海之中,一时间,进入了无人无我的境界,宿世的善根顿时成熟,证得了初果阿罗汉。 钵吉蹄欢喜踊跃,立刻跪倒在佛前,请求佛陀允许她出家。 佛陀欣然应允,并赐她法号为性。 于是,妓女钵吉蹄,就变成了性比丘尼。 在场的大众,无不为她高兴。 接下来,佛陀转向了阿难。 满面羞惭的阿难与佛陀慈祥的目光相遇,顿时失声痛哭,哽咽着说道:世尊,我是佛陀的亲弟弟。 我倚仗着佛陀的宠爱,自出家以来,只顾多闻,不务实修,没想到现在遇到一点困难就禁不起考验。 世尊,请您慈悲,开示我十方诸佛,最初到底是怎样修行,而成就道业的呢? 发布时间:2022-07-01 18:33:1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1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8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