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海云继梦:北京夕照寺开示《地藏经》 内容: 地藏经 北京夕照寺开示 第一集今天是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的纪念日。 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都是观世音菩萨的日子,有一天是圣诞日,有一天是出家纪念日,有一天是他的成道纪念日,请问你,你怎么知道观世音菩萨哪一天出生的? 他哪一天出家你怎么知道? 你现在看的是记录,是谁记录的? 他记的吗? 你要从这里去知道,佛教是什么? 而且你会发现,二月八号、四月八号、十二月八号是释迦牟尼佛的日子,出生、出家、成道纪念日。 你从观世音菩萨这一套思想里可能感觉不到,你是个佛教徒,你会很当然地接受,本来如此嘛,记录上有嘛。 可是你不知道,那记录是哪个人、哪个好事之自作主张? 你感觉不到。 可是当你发现第二套,那你就应该警觉到了,为什么观世音菩萨都是十九号,释迦牟尼都初八? 为什么? 就那么巧,他对八就特别有兴趣,观世音菩萨就专选十九号,为什么? 是不是名牌呀? 学佛就是学着觉悟,学着警觉,你有没有警觉到这样一种状况。 它是事实吗? 还是人为杜撰的? 你做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有这种警觉性,不要等人家来批判你,自己就要自我批判。 能够自我批判的人是有科学精神的人。 现在在讲求的是科学发展观,你不要迷信观,我们是不给迷信的,你要对真理有一种穷尽、辩证的本事。 你要不要用的是所谓科学这两个字,我们不管,但是你要带有觉性,警觉到。 真理是什么?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你来学佛应当学的是佛陀的真理,不要学佛教的文化,文化可以随着时空的不同而改变;但是真理是永恒不变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那你要学这个,还是学文化? 文化是无常的。 三十年前,我们主张一胎化,现在呢,它可以改变的,要不然我们的人口结构马上会回到孙中山先生时代,四万万五千万,那怎么办? 台湾很努力地做,它是两胎,两个恰恰好,最初是讲三个也不少,后来两个恰恰好,再后来呢是一个就好,现在半个也不要了。 最近又在吵着,结婚想结婚,孩子生不起,干脆不要生了。 有一个学校叫老松国小,我们那个时代它正旺,学生多到一万一千个人,现在只有七百八十个,无常啊。 当时叫天下第一小学,在台湾当然就天下第一了,宝岛第一。 现在是迷你小学,只有七百多个人。 无常在变化,是整个环境都在变,那是文化,不是真理。 现在开始要鼓励多生几个,不嫌多了,以前不嫌少。 人口结构的改变使政权都整个改变了。 为什么? 因为你在紧缩人口的时候,高级知识分子很容易,不生没问题,可是一般老百姓他没有办法紧缩,他生小孩就跟生小猪一样,一只一只生出来,所以结构发生变化以后,原来支持的那些人都消失了,再来的都是不支持他的,所以在野党就兴起了,这个结构的改变是影响绝对的。 执政者他不知道,等事情发生时你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个就是文化,文化在变化,它是无常的,非常可怕。 我们真正要的、追求的是真理。 我们从真理的立场来看文化的时候,你就看得更明显。 因为文化人在文化中,他有意识形态,搞不清楚,他被现实的状况遮住了。 我们看真理的人,是跳跃时空,所以对于文化现像是很清楚的。 而从真理追求的人来讲,他是中正的、客观的、他是绝对科学的,他比科学还要科学。 因为科学本身论证还有问题,能够批判科学的只有真理,科学本身无法批判科学,但是真理可以批判科学。 你要了解这一点,所以我跟各位提这个问题就从这个立场来。 为什么是十九? 这就是文化,人类生活里需要这一套文化。 所以古代圣贤很厉害,他懂得真理以后,他会用方便,广设方便,善巧方便,方便那两个字,要用现在的话来讲,最直白的翻译就翻译成文化,广设文化,文化就是善巧。 弄个初八,给释迦牟尼佛,广大的群众好拜拜;弄个十九,给观世音菩萨,广大的群众好拜拜,那只是这样而已,没有为什么。 那追求真理的人,对于文化这种东西,就叫做从属、随缘。 因为你一个人,你出生有日子,那你学佛出家,那总有个出家日,那给你一个期望,叫成道,所以有成道纪念日。 尤其对这些古圣先贤,那这个人生应该是很完整的。 它只不过讲一个很完整的人生而已。 那为什么不讲涅槃纪念日? 不必了,死亡的日子佛教不重视,佛教重视的是成道,从法身来讲是成道,从色身来讲才讲涅槃,因此涅槃就等于成道。 这是世俗的一套,它还在表达真理的相。 给各位做参考,所以你在追求的是真理不是文化。 提供给各位去了解。 我们来到这个地方,我要告诉各位,我们是依于佛法。 依于佛法表现在事相上面它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完全合法,你要符合政府的标准,不要有违法的情形;第二个,不能伤害众生,不伤害众生这非常重要;第三个不欺骗众生,不欺骗众生就是不给众生迷信。 一般的宗教它不是迷信,迷信的人就是不信,信仰的不会有迷信。 信仰当中有两个层次。 西方的宗教跟我们是不一样,中国没有西方那种宗教,中国的这种东西西方的无法定义,我们讲的不是宗教。 我们分两个层次,一个是追求真理的,我们叫三家之言,儒释道三家,它是追求真理的,所以儒家有理学,道家有玄学,佛家的义学,这三个不叫哲学,哲学是西方的。 但他们对哲这个字不会解释。 哲字怎么写? 中国人造字你就看得到,哲就是折口,折掉你自己的口。 西方的哲学是要折别人的口。 所以这两个字东西方解释不同。 哲学在西方发展就是辩论、辩证;中国的哲学讲辩证是折自己的口,折口以后产生一个现象――心领神会。 折口了,语言没办法表达,哲学是指这个。 那你只能这个、那个、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所以哲学表达的最好的是禅宗的公案。 西方没有,全世界的学术都没有。 公案这种东西是禅宗最大的特色,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系统里最出色的一块瑰宝,是最难得的,它彻底地表达了哲学这种东西。 那西方没有,西方哲学是折人家的口,叫你服了;中国的哲学不是,它是折服自己的口,让你心去体会真理的存在。 这是三家之言所追求的。 所以你可以说统称理学、玄学与义学的那个领域叫哲学。 但这个东西西方没有,西方人讲的哲学不是我们这个。 你要弄清楚。 第二个层次,民间信仰的,那叫三教九流。 因为那么高深的玄学他搞不懂,那么现实的人生里又多挫折,很多的委屈、愤怒、不满,还有很多的恐惧,他要如何消解这些东西呢? 那就要有一个无上权威的可以降服他内心、可以折服他的内心的那个东西,那就是一种对神的崇仰。 任何的委屈、苦闷、恐惧、无奈、逼迫,他向神倾诉就好。 所以他是偶像崇拜的一群人,他们在全世界整个的人群里占95%以上。 你假如从宗教演变的历史来看,那这些人在草莽时代,在智慧未开的时代里,几乎是100%。 唯一一个人不受这种恐惧威协的,那就发展出来后来的宗教师,我们叫巫师。 一个民族假如没有这个1%的巫师的话,这个民族很容易会集体灭亡。 所以宗教师比国王更重要,他是全民的精神领袖。 我们现在叫精神领袖,其实他是灵性的导师。 因为你心灵上恐慌,比饿更可怕。 要饿死一个人还不容易,要好几天,可能一个礼拜不吃你还饿不死,只是很痛苦而已,可是当你灵性枯竭的时候,你马上就死亡。 那种恐惧所造成的暴毙,就是杀人于无形,这是很恐惧的。 所以灵性的安抚作用非常重要,在古代我们把他叫做巫师,巫婆,他就是古代的智慧者。 他从这里发展出来。 那这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况,那历史我们就不谈了,我要跟各位谈的是三教九流的民间信仰它是很普遍的,他只要拜拜就好。 那我要告诉各位,你今天踏入这个殿堂,来到这个地方,要听闻的佛法是属于真理的,但是你必须培养自己能够包容那些三教九流的信仰,不要呵斥它。 因为它在安抚广大的群众时非常需要,尤其当整个社会越是所谓现代化的时候,内心的惶恐越恐惧,那么民间信仰就更需要。 因为现代化它的一个特质,叫做竞争。 尤其经济越要自由化,它就越要完全竞争。 你要知道,只有竞争你才有成功的机会,这是事实,我们也完全赞同这种讲法。 可是你要知道,一群人有一个成功,除了那个成功以外的一群人全部失败。 因此越是成功的人他内心的恐惧就越强。 失败只有一次,反正失败了,一天二十四小时,明天太阳还要出来,等一下要吃午饭,这个都是现实的;可是成功的人不一样,因为明天我会被打败,说不定一觉起来江山化为乌有,这种恐惧比失败者更恐惧。 所以这个问题就来了,一百个人竞争,一个人成功,有一百零一个失败,因为这个成功的人等着明天要失败。 这是很恐惧的。 所以越是竞争,恐惧就越强,恐惧越强你就会发现,这些越高级的人比老百姓更迷信。 那些失败者他只是求神问卜,安安心嘛,他受创伤的心灵不深,他只要有点安慰就好了;可是成功者他的恐惧一直在加深,所以他会一直求神问卜。 为什么? 恐惧造成的。 所以我们是希望各位,要有信仰,即使是民间信仰都不要紧,你有觉醒的一天;可是当你不信,是彻底的迷信,那只有使自己堕落。 各位今天来,你要来学地藏经,地藏法门是绝对理性。 它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点是你要先弄清楚的。 很多人一讲到说地藏经里头有很多鬼王、有很多地狱,那你就怕了,这个都是在吓唬人的,你就搞错了。 这个世界,以前我们在集权统治的时候,皇帝统治的时候,那是四海升平的时代,现在要开放完全竞争,我告诉你,到处都是地狱。 你去想想看,今天的生活比三十年前是不是更地狱? 看起来物质建设不错,可是你内心的惶恐、紧张、恐惧、无奈、逼迫到处存在呀。 所以每一种逼迫就是一种地狱,每一个逼迫你的人是不是鬼王? 你自己想想看。 谁逼迫你呀,从你家里,从你同一个屋檐下那几个人你自己去检查一下。 除非你会转,那鬼王就是菩萨,有没有? 地藏经上面讲的,无毒鬼王是不是财首菩萨? 你会转他就是菩萨,你不会转他就鬼王呀。 你想想看,所以学佛让你认清这个社会,这个世间,尤其地藏法门,它充分地把这个社会现象跟你铺陈出来,你不要光从文字上去看,你透过它的文字去了解你的现实生活,体会一分你就证得一分,你就破除恐惧一分。 然后地藏经里头它最终要教你的一个东西就是要会转,会转的话,鬼王都变菩萨;会转的话,当下就是净土。 这是地藏法门教我们的。 所以我们常说:你在社会上受逼迫吗? 那是正常的,你不要否认。 假如你说没有呀,这世间很好呀。 那你完了,因为这样讲的只有二个人,一个是佛菩萨,一个是笨蛋,你有逼迫都不知道。 佛菩萨因为他会转,所以他没逼迫,鬼王来他一看,啊是财首菩萨;不会转的一定看到是无毒鬼王,你说不是他不是鬼王他是菩萨,那你根本就是在背文字嘛,你是惯性没有觉性嘛,所以那是很危险的,你随时被抓走你都不知道。 所以地藏经它教我们就这两个,第一个,看清楚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这是现实的。 从一般老百姓的立场来看,这社会的现实你要看清楚,他不是在恐吓你,你想想看,你有没有逼迫? 你有没有恐惧? 你有没有无奈? 你先把这些东西弄清楚,弄不清楚的不是白痴就是笨蛋,你弄清楚了好,再来学第二个,要会转化。 转化当然要具备一些条件了,这个就是叫做广设方便。 每一次发愿,不管他从长者子,广设方便,一直到婆罗门女,光目女,他都是广设方便,那就是要转化。 你能够掌握到这个重点,你要脱离苦海就不难。 你要不会掌握到重点,你会说地藏经里动不动就叫我们散尽家财,供养和尚! 对啊,经典是这样写啊,那跟你解释的恐怕完全不一样。 古代他可能这样讲,古代你再怎么散尽家财,你也不过家徒四壁么,对不对? 那你怎么散尽嘛? 古代要房子跟现在要房子不一样,因为古代的土地都是免费的,人少地广,所以你到哪里要砌个房子很简单,搬两块石头,两根柱子,屋顶铺一铺不漏水就好了,这就是房子了,跟现在不一样。 所以他要散尽家财很简单,离开家了就散尽家财了。 所以你用意识形态来看你根本不了解经文在讲什么,经文在那个时代里它讲这句话很简单,谁都做得到。 散尽家财还不简单吗? 古代的财产大概多少,你知道吗? 你大概想象不到,它只有一个包袱,什么样的包袱? 就是一条大方巾,所有的东西放下去,然后用卷的,斜背起来,打个结,全部家当都在这里。 晚上睡觉拿起来垫着当枕头,早上变包袱,晚上变枕头,大概散尽家财就那一包而已。 而且在古代没有牙刷,没有牙膏,所以他不会带牙刷、也不会带牙膏,更没有脸盆,也没有毛巾,要洗脸就到水里掬起来,这样就够了;要洗脚,就两只脚掌放到水里撮一撮就洗完了,古代的生活。 所以他讲散尽家财这个意思跟你现在讲的散尽家财完全是不一个的概念,你现在那个不叫家财。 你现在一讲到散尽家财的家财是什么,你马上想到存折,里面有多少数位,古代哪有存折,见鬼呀。 我们看那么多四库全书里头从来没有存折这个字呀。 你现在那个我真的跟你讲不是家财,那个叫业障。 这个就不能跟你求证了,扯开来太广。 所以现代人是觉得这些知识我学的很多,我拥有很多――很多业障。 发布时间:2022-06-28 20:09:0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2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