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会性法师 内容: 会性法师讲述民国七十四年农历正月于屏东普门讲堂介绍华严经三译明译史释题先释经题释题次释品目正释经文结前起后正说行愿长文正示行愿正说行愿长文显经胜德正说行愿长文劝嘱受持正说行愿偈颂正说行愿结赞流通分介绍华严经三译各位善知识,新年恭喜,恭喜大家,增福添寿,得大智慧,将来成佛。 这回,本讲堂开讲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本品与学佛者的日常行持,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如丛林寺院早课的普贤十大愿,晚课八十八佛后的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等偈颂,皆出于此。 为佛弟子,当如何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一一都有详说,欢喜念诵者,能得无量功德,故凡佛弟子,皆应发心研习。 本品出自华严经,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总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是品题。 和前三十九卷是同一题目,也就是六十华严、八十华严最后的入法界品,入法界即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简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华严经说于世尊初成道时,天台家云:佛成道后,三七日中说华严。 小乘则见佛于菩提树下享受成道之乐,乃至第三七日,思惟可度众生机缘。 大乘见佛三十岁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成等正觉后,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过去善根成熟的天龙八部讲华严经,阐佛境界。 华严经说些什么呢? 本经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佛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统摄无遗! 昔有帝问,国师:一大藏教,何部最大? 答:华严经。 帝疑般若教典六百卷,华严仅八十卷,为何华严最大? 师云:般若虽多,唯演般若之理,华严卷少,含括一代时教,故最大。 内容广博,不出二点:一、明世尊及十方诸佛亲证之不思议解脱境界,即明佛之境界。 古德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境界。 其义在此。 二、从初发心至究竟佛果,所历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阶位的修行法,皆有详明。 经中虽未标十信,但十住前所说道理,都是十信法。 未标等觉,十地后所说,便是等觉法。 佛法不出空有二门,如般若说空,法相言有,华严则空有圆融,虽圆融,注重从有入门。 所以,事相较多,理由事显,事得理彰,事理双融。 贤首国师及华严宗诸大师将本经分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四种法界。 其中藉幻有说明事与事不相妨碍的道理,最为深妙,不易明了,今为初学,且非说全经,仅一卷,不及一品,只略知大概内容便可。 也有人说: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富贵。 佛舍王位出家,成道后,托钵乞食,然所享深妙法乐,无以伦比,借世俗之富贵为喻,实在不能相提并论。 世间富贵如花上露,若不善运用,则为恶业之源,岂似清净涅槃,胜乐无穷。 讲经惯例,先释经题,因农历春节刚过,才大年初六,寺院忙接信众,在家忙迎亲朋,累了四、五天,一静下来,就讲深理,恐大家猛点头称好,实际上是频梦周公,坐一小时,入定六十分钟,什么也没听到,反浪费时间,非常可惜! 所以,先介绍本经翻译,明其源头。 华严经原文有多少? 且不论他。 释迦牟尼佛是印度人,生于今之尼泊尔,用的原始语言是梵文或巴利文,须经翻译,始能读诵。 本经传入中国,共有三种译本。 一、东晋佛驮跋陀罗法师译。 师于东晋义熙十四年(西元四一八年),住建康(今之南京)道场寺,主译华严,四年方成。 有六十卷,三十四品,人称六十华严,是最早的华严经译本。 二、唐,武则天时,实叉难陀法师译。 武则天废中宗,自己执政,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虽女流,不让须眉,是大政治家,一度想改国号为武周。 小说家常把她描写得一文不值,私生活糜烂,且不论之。 彼尊崇佛法,彰扬慧业,又有人说是利用宗教统理民心,纯属个人观点,不予置评。 武则天礼法藏(贤首)大师为师,执弟子礼。 师弘华严,深感六十华严处会未备,闻于阗国有华严经,遣使访求,兼请精通华严的实叉难陀为译师,于证圣元年(六九五),离东晋二百多年,距今一千三百多年,译于洛阳大内遍空寺,费时四年,共八十卷,三十九品,五十三万八千余字,后人称八十华严。 论品目比晋译多五品,实只多一品为前译所无,除补足前译,文较详,品目分得较细,故成三十九品。 八十华严译出,贤首国师启讲,武则天御笔亲作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偈,赞本经是无上、甚深、最微妙的法宝,百千万劫难逢难遇,今有幸见闻,读诵受持,发愿:愿解释迦如来所说华严大经的深妙义理。 这首偈本是赞华严经的,后广为流传,用作开经偈,由唐至今,无出其右,足见武后之才学,对法之恭敬。 八十华严出,华严经内容约已完备。 据译家言,印度之华严偈颂原有十万,本译只四万五千,未及一半,但内容大抵周详。 不过,也有缺略,不论六十华严或八十华严,都没流通分,到入法界品,普贤菩萨赞佛偈说完,就结束了,只有序分和正宗分。 三、唐,德宗时,般若三藏译。 据说四十华严的梵本,早已传来,南天竺乌茶国王,进贡德宗,直至德宗贞元十二年(七九六),才诏般若三藏译于长安崇福寺,历时三年,有四十卷,称四十华严,距八十之译九十九年,距今一千一百多年。 此谓华严三译。 其实,四十华严就是前二译的入法界品。 六十华严入法界品,从第四十四卷起,有十七卷。 八十华严从第六十卷起,共二十一卷。 般若三藏所译四十华严总题目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等于是前二译入法界品的同本异译,内容相似。 不过,前二译简略,四十较详,有些为前译所无。 入法界品,唯四十华严最圆满,又有流通分,行愿品后的流通分,就是全部华严经的流通分,有了四十华严,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才圆足。 后人以为四十卷经文太长,取第四十卷补于八十华严后,成八十一卷。 巧的是两译偈颂相仿,互补之下,八十一卷的华严似已圆足。 实际,八十华严的入法界品,有许多缺略处。 民初,徐文霨居士,专门研读受持华严经,认为读诵八十华严至第五十九卷,三十八品后,换读四十华严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共九十九卷,这种读法,最为圆满。 我依之读约二十遍,觉得很好。 在座出家或在家,若无缘看全经,念普贤行愿品,在道业上,大有助益。 我十七岁,初住狮山元光寺,本源长老劝我读行愿品,谓能开智慧,当时年少,目的想学斡资啰赶经忏,老和尚既希望我读,我也很听话,没经本,借来抄,读书不多,字又丑,抄后常读诵,手抄本现还保留著。 出家后,研究教理,三十一岁闭关,期间曾为狮山同道讲行愿品,共五千四百多字,因已读得很熟,发愿随讲随背,讲圆满也背完了,二十几年来,坐车时,心中默转,十几分钟,可默诵一遍。 虽无显感,冥应不少,今天能讲点经,或许是读诵行愿品而启发的智慧,若人受持,功德不可思议,听了便知。 行愿品早就想讲,经本三年前就印了,因缘不成熟,眼睛出了问题,讲经也停了两年,今年依然未愈,坐在这里,看各位如雾里看花,知有人,却分不清张三李四,既如此,怎能说呢? 凭一熟字,会背,且这种版本字大,隐约能见。 我只发心讲,不考虑其他,因光阴似箭,渐近耳顺之年,我不太相信自己那么多岁了,犹记昨日玩泥巴,今已过半百,再不讲,年复一年,年老体衰,欲说更难,所以,不管他,每天一小时,讲多少算多少。 先明译史。 明译史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或写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此略唐,翻译朝代名。 罽宾旧译,羯湿弥罗国之简称,今印度北部的克什米尔。 般若译师名,智慧之意。 三藏经、律、论,常说不赘。 精通经、律、论,方名三藏法师,译史上,称三藏法师较出名的有旧译家鸠摩罗什三藏、真谛三藏,新译家如玄奘三藏、义净三藏,都是了不起的翻译家。 说到这儿,现在教界对出家人的称呼,混淆不清,不说古代,光复初年,我在狮山,山上只妙清和尚一人被称法师,因会讲经。 和尚读过天台宗学院,在普陀山闭关三年。 平时,同道相见,互称某师而已。 除此外,当时,斌宗法师算是最了不起的法师了,一般寺院住持称和尚,不称法师,虽是日据时代,仍依大陆丛林的称法。 近二十余年来,只要头发一剃,出戒场,就是法师,会说法,年纪大的老法师,一般则大法师。 变成法师有大、小、老、青,近年更怪,大师很多,其实,大师不可随便称。 民国四十六年,东山寺传戒,我忝为引礼,书记师将全部引礼都写作大师,我反对说:我小小的,只四十多公斤,大不起来,不敢称大师。 惜抗议不成,那时,称呼已开始泛滥了。 依理,只释迦牟尼佛堪称大师,为三界导师故。 再则如有修有证已圆寂的像智者大师、清凉大师、蕅益大师等,方堪称之,人还在世,便称大师,并不妥当。 名不符实,混淆视听,不是好现象。 这些话,在这儿说,起不了作用,拿各位作出气筒,也不应该,或许我是老古板吧! 不知不觉就说了出来,我们不必见人就称大师,称法师已经很好了。 法师约自利言,依佛法为师,复以法师人,做人天师范,是谓法师。 实则称能讲经说法者为法师,较妥切。 也不须在法师上加大字,常有人写信,称我大法师,回信时总拜托他,下次去掉大字才好,称法师,已愧不敢当了,况大法师! 年纪更大,是否要称老大法师呢? 所以,我觉得保持以前的称呼较好。 般若法师精通三藏,应作三藏法师般若,此略法师二字,义含三藏中。 奉诏译,奉皇帝旨命翻译。 师精研华严,奉唐德宗皇帝旨意而译。 玄奘大师也有许多经典,奉唐太宗或高宗皇帝旨翻译的,写奉旨或奉诏译。 译梵文译中文。 介绍译史,表对译者恭敬感恩,若非师译,无缘见闻受持,故须生珍重想,心存恭敬,置净处,读时端坐,莫随手乱丢。 字不深,易学易懂,要发心学习,莫在经本上注音,另备笔记,不可折角为记,要保持经本的洁净庄严。 释题释题分二:一、释经题,二、释品目。 先释经题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字,是华严大经的总题。 古人解释经题,有一定规矩,天台用五重玄义: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相。 贤首用十门悬谈:一、教起因缘,二、藏教所摄乃至第九总释名题,第十别解文义。 中国佛教讲经方式,不出这两种,唯识家也有六离合释的说法,一般很少采用,以天台、贤首较普及,古德注疏也不出这两种。 说华严经,本以清凉国师华严悬谈为准,现为初学,时间也不允许,又只讲一卷,悬谈从略。 古德如智者大师释法华经题,就讲了九十天,即有名的九旬谈妙。 清凉国师的大经悬谈有好几卷,照本宣科,得花数十天;略说,单经题也要十天半个月。 忆民国四十三年十二月,斌宗法师在台北讲阿弥陀经七天,五重玄义说了五天,第六天才如是我闻,最后一天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剩九十分钟,其余经文没法讲,只好顺著经文读,等同念经。 这种讲法,老修契机,初学茫然,如鸭听雷,有听没懂。 民初,大陆讲经出名的圆瑛法师,曾来台湾大岗山、狮头山弘法。 于上海圆明讲堂讲金刚经时,一位受持金刚经,以读诵金刚经为常课的居士,带著经本去听,第一天除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八个字懂外,余皆不懂,因为说的是悬谈,经五、六天,还是如此,索性不带经本,晃著两手去,直到第三十六天晚上,才听到如是我闻。 像这种乐法的精神,真令人感动! 我若如是说,怕大家第二天就不来了,慈舟大师云:玄妙理,虽投机,而未必对症。 治不了现代人的毛病。 今之听众很少花时间研究,昔之听众程度,与说者大多不相上下,说者十分,听者八分,现在,台上的未必有十分,台下的往往没几分,为了适应今人口味,只得调整,不谈深理,仅销文释义,经题也只作简单介绍,像七种立题、明通别之类的道理,过去常提,是普通常识,懂当然好,不懂也无妨,欲详细了解,自己看书去。 大方广佛华严是别题,经通题,通诸经故。 大方广也通其他大乘经,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乃至大方广如来藏经,故又属别中之通。 七种立题中,人、法、喻具足立题。 大方广,性法。 佛,果人。 华严,比喻,以万行因华,庄严一乘果德。 释经题分三段:一、大方广,二、佛华严,三、经。 一、释大方广大方广,细说费时,现以事相、理体二种略解。 先约事言。 方广即方等,乃大乘经别名,十二部经之一。 旧译十二部,新译十二分教,谓:一、长行,二、重颂,三、授记,四、孤起,五、无问自说,六、因缘,七、譬喻,八、本事,九、本生,十、方广,十一、未曾有,十二,论议。 孤山法师偈云: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共成十二名,广于大论三十三。 义谓欲了解十二分教,可看大智度论第三十三卷,有详细说明。 若无大论,可查法数或佛学辞典。 瑜伽师地论云:余十一部,小乘经也有,唯方广部,纯系大乘经。 故方广是大乘经之别名,题标方广,明本经属大乘经典。 大,拣别经中所说之理,是八地菩萨至佛果境界,八地分证,佛果圆证。 佛经凡具大方广字眼,皆作如是解,圆觉经亦然。 而方等陀罗尼经,乃通途大乘,不限定八地以上。 大方广境界深妙,七地菩萨尚不知,况凡夫! 所以,有的佛经内容,凡眼阅之,根本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如蚂蚁不知人境界,故研读佛典,莫因自己看不懂,世智解不来,就生毁谤。 如世间科学、哲学等学问,我们没涉猎,同样不懂。 地持菩萨戒经云:菩萨对深理,当生尊敬、仰信之心,精进学习,体悟了解。 (见轻戒第二十七)大方广,约事相谓:此是大乘经,叙八地至佛果境界,故名大方广。 约理:大方广为人人本具真心理体。 理深难明,今据华严疏钞及谛闲大师辑要疏,融天台、贤首之说,略作简介。 众生本具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 佛性即真心,妙不思议! 大方广指众生本具之真心理体而言,此心具无量功德,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故台宗以性体、性量、性具释,起信论以体大、相大、用大解,若要双陈,数日不尽,故仅能略说。 大,疏云:大以当体得名,离绝为义。 当体,指真心理体,广大无边,楞严经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 十方虚空置真心中,如天空中的一片彩云。 又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大觉即真心。 虚空处大觉海里,如海中一个小水泡。 显心性竖穷横遍,无外之大,非对待之大,含一切法。 离绝为义,心性离过绝非,不生不灭。 单离过绝非,就有得说了,所谓离过,离四过也,即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句,任何事都可配合四句,唯心性不拘于此。 细分,四句下各具四句,为十六句,又合过、现、未三世,三世各十六句,成四十八,再配已生起、未生起,各四十八,共成九十六句,加上根本四句,刚好一百句,楞严经有详说。 心性理体不拘四句,也不在百句中。 说有,增益过;无,损减过;亦有亦无,戏论过;非有非无,相违过。 用四句说,皆有过,百句说也不对,理甚深妙,语言文字无从表达,唯亲证始知。 如生盲者,不识诸色,怎么形容,也弄不懂,如白色,喻如白壁,便以硬为白,喻如雪,则以冷为白,白鸟喻之,手摸羽手,不小心,噗一声,飞走了,又误以为飞是白,越说越糊涂,初学凡夫,深理说多,徒增困扰,真心理体万古常新,亘古如是。 凡夫一向以妄为真,认贼作子,今学佛,要舍妄归真;念佛求无量寿,就是求真心的无量寿,寻回本具之理体。 方,就相得名,常遍为义。 常约时间论、竖穷三际。 遍约空间说,横遍十方。 台宗谓之性量,心之量竖穷横遍,具诸功德,起信论谓之相大。 广,从用得名,包博为义。 约性具说。 心性本具十法界,六凡四圣,不出心外。 有人画十法界图,中间心字,周围十法界,佛最上,地狱最下,实际上是心包十法界,非十法界包心,十法界不离当下一念心,故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心包十法界故用大。 何谓用大? 心觉则成佛,心迷为众生,古德云:三点如星相,弯钩似月斜;披毛从此得,作佛也由它。 说明心的写法和妙用。 心无形却广大,二祖见初祖,求为安心,初祖云:将心来,与汝安。 二祖答:觅心了不可得。 无形相故,无形相又包罗万象,世出世法,本自具足,故名性具。 若非本具,修行不能成就,因含善种,才能闻法起修,藉缘熏习而启发。 老儒生问老禅师:经谓心含万法,如何取信? 禅师反问:闻夫子读万卷书,是否? 答:学富五车,不只万卷。 能背否? 能背居多。 禅师注视云:从头至足,不过六尺,万卷书藏在何处? 夫子当下即悟。 佛法实在不可思议,常听人说:佛法深奥,我那听得懂、学得来! 但是,很多人一入门就看深经,一看便懂。 因此,佛法若要依浅深分初级、中级、高级,很难! 没法分清楚! 杨仁山居士虽博学,不曾研读佛书,初见起信论,如获至宝,从此,学佛笃行,可是,一般人那看得懂起信论! 杨仁山居士一看便领会,起信论是初级吗? 我读日本书,人之初,性本善,合起来,读不到二十天,但出家初听经就听楞严,且能复讲,谁也不信,难怪,我在佛光山教书,偶回狮山,遇家叔,问我在南部做什么? 答:教书。 老人家哈哈大笑说:没读书,会教书,笑死人了! 若非本性具足,宿生熏习,岂能如此! 设须学后方有,譬如磨砖不能成镜,修亦枉然。 大方广,直指生佛同体之心性,具无量德,受无量名,所谓:真如、圆觉、常姓妙明、涅槃、如来藏等,一切一切皆指心性,含理深广,立名无量,每一名显一胜德,故云:心性具无量德,立无量名。 上约性德略释大方广。 二、释佛华严佛华严,修德。 佛,就果得名,觉照为义。 修行之后,亲证心性,彻究心源,名佛。 约果德立名。 华,从喻得名,感严为义。 因修万行之华,感果地一乘之庄严。 华为能严,佛为所严,能严所严,谓因果别相,佛是果,华是因,藉华显修因,因华灿烂,果则妙明。 严,功用受称,资庄为义。 显成佛之妙用,资助成佛胜德,庄严佛果为义。 为因果总相。 因修万行为能严,果彰众德为所严,故成佛称万德庄严。 累劫精修,究竟成佛名佛华严。 如释迦牟尼世尊,因修万行,福慧双足,功德圆满,谓佛华严。 有人读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错误读法,应念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方广性德,佛华严修德;佛为果,华是因,严乃总指因果之胜,如是名为大方广佛华严。 何谓佛? 怎样才能成佛? 有人不知,往往错解,以为人死就会成佛了。 昔在狮山,有人往生,常听到:某某人成佛了! 认为佛是死的,大错! 佛是活的,密宗说活佛。 悉达多太子三十岁成佛,正值年轻力壮,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八十岁入灭。 谁说成佛就是死呢? 又有说证涅槃了,这也不对。 世尊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就证涅槃了。 涅槃乃本具性德,不生不灭,借寂灭理,言佛入灭,故云:化毕归寂,谓之涅槃。 并非死了才证涅槃。 成佛必定福慧圆足,晚课念皈依佛,两足尊,即福足慧足,不是依字解误为两只脚,两只脚的就是佛,我们都是佛吗? 我们只是理即佛,理上讲是佛,事实不是,须历劫修行,福慧圆满,才能成佛。 密宗说即身成佛,禅家讲明心见性,皆属理即佛、名字即佛,绝非究竟成佛,从来没有福慧不足的佛。 密教纵言即身成佛,也提过去有成了佛的祖师,但我不曾见闻如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留传十二部经,广度一切众生的,可见不是福慧圆满的佛。 我们学佛,要以究竟即佛为目标,若今生始修,须经三大阿僧祇劫(三大无数劫),嫌佛道长远,懒惰懈怠,难期成佛;肯发心,不畏艰苦,菩提在望。 今天闻法,种下善根,就有成佛的希望,时间迟早而已。 明此理,莫贪快,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你看楞严经,持地菩萨,单修桥铺路,就修无量无数劫,最后遇佛开示:善男子! 当平心地,心地若平,大地皆平。 才开悟。 所以,莫心急,也莫愁修行不相续,如是因,如是果,你信佛吗? 真信佛别忧愁,今种修行因,将来定结修行果,道心坚固,必能相续,就怕心浮杂用。 信因果,才真信佛,依法精进,万牛莫挽,任何境界都动摇不得,否则,风吹草动,欲速反慢。 三、释经经,梵语修多罗或素怛缆,译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契理契机,名经。 契理不契机,度众不得;契机不契理,不能了生死。 总言之:经者,径也,修行的路径。 古德云: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 佛经不只念诵而已,读诵目的在求明白修行之路,如阿弥陀经,教人念佛,得一心不乱,便可往生。 经,教导人修行,依之可断烦恼,了生死,成佛道。 听经的目的也在此。 发布时间:2022-06-26 08:30:1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2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