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涅槃经》如何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内容: 《涅槃经》如何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涅槃经》卷七《如来性品》说: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 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结,即得成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知不见,是故应当勤修方便,断坏烦恼。 据《梁高僧传》卷七载,昔时,竺道生见法显所译6卷《涅经》后,立阐提成佛之说,而遭学者非议,直至昙无谶译出本经后,此种说法才渐渐被接受。 《如来性品》说无信之人,名一阐提。 又以焦种、无目、难治之病、生盲、非法器、不可治、聋人等,比喻一阐提。 卷十九《梵行品》说: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 本经卷九《如来性品》复说:佛为众生说有佛性,一阐提辈流转生死,不能知见。 彼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为无量罪垢所缠,不能得出,如蚕处茧,以是业缘,不能生于菩提妙因,流转生死无有穷已。 可见一阐提若能祛除烦恼缠缚,仍是可以见性成佛的。 又如来善知一阐提辈能于现在得善根者,则为说法;后世得者,亦为说法。 今虽无益,作后世因。 因此,如来世尊大慈悲,见一阐提者,仍为施法药。 于是在卷二十一、二十二《高贵德王菩萨品》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忏四重禁,除谤法心,尽五逆罪,灭一阐提,然后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宝佛性无差别相,犯四重罪,谤方等经,作五逆罪及一阐提,悉有佛性。 发布时间:2022-06-20 09:21:1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2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7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