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深密经原文 内容: 解深密经原文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解深密经卷第一(译文)序品第一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 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 放大光明。 普照一切无边世界。 无量方所。 妙饰间列。 周圆无际。 其量难测。 超过三界所行之处。 胜出世间善根所起。 最极自在净识为相。 如来所都。 诸大菩萨众所云集。 无量天龙。 药叉。 健达缚。 阿素洛。 揭路茶。 紧捺洛。 牟呼洛伽。 人非人等。 常所翼从。 广大囧珐味喜乐所持。 现作众生一切义利。 [益*蜀]除一切烦恼缠垢。 远离众魔。 过诸庄严。 如来庄严之所依处。 大念慧行以为游路。 大止妙观以为所乘。 大空无相无愿解脱为所入门。 无量功德众所庄严。 大宝华王众所建立大宫殿中。 是薄伽梵最淸净觉。 不二现行。 趣无相法。 住于佛住。 逮得一切佛平等性。 到无障处不可转法。 所行无碍。 其所成立。 不可思议。 游于三世平等法性。 其身流布一切世界。 于一切法。 智无疑滞。 于一切行。 成就大觉。 于诸法智。 无有疑惑。 凡所现身。 不可分别。 一切菩萨正所求智。 得佛无二。 住胜彼岸。 不相间杂。 如来解脱妙智究竟。 证无中边。 佛地平等。 极于法界。 尽虚空性。 穷未来际。 与无量大声闻众俱。 一切调顺。 皆是佛子。 心善解脱。 慧善解脱。 戒善淸净。 趣求法乐。 多闻闻持。 其闻积集。 善思所思。 善说所说。 善作所作。 捷慧速慧。 利慧出慧。 胜决择慧。 大慧广慧。 及无等慧。 慧宝成就。 具足三明。 逮得一切现法。 乐住大净福田。 威仪寂静。 无不圆满。 大忍柔和。 成就无减。 己善奉行。 如来圣敎。 复有无量菩萨摩诃萨。 从种种佛土而来集会。 皆住大乘。 游大乘法。 于诸众生。 其心平等。 离诸分别及不分别。 种种分别。 摧伏一切众魔怨敌。 远离一切声闻独觉。 所有作意。 广大囧珐味喜乐所持。 超五怖畏。 一向趣入不退转地。 息一切众生一切灾横地。 而现在前。 其名曰。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摩诃萨。 如理请问菩萨摩诃萨。 法涌菩萨摩诃萨。 善淸净慧菩萨摩诃萨。 广慧菩萨摩诃萨。 德本菩萨摩诃萨。 胜义生菩萨摩诃萨。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慈氏菩萨摩诃萨。 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等。 而为上首。 胜义谛相品第二尔时如理请问菩萨摩诃萨。 即于佛前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言。 最胜子。 言一切法无二。 一切法无二者。 何等一切法。 云何为无二。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 谓如理请问菩萨曰。 善男子。 一切法者。 略有二种。 所谓有为。 无为。 是中有为。 非有为非无为。 无为。 亦非无为非有为。 如理请问菩萨。 复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言。 最胜子。 如何有为。 非有为非无为。 无为。 亦非无为非有为。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 谓如理请问菩萨曰。 善男子。 言有为者。 乃是本师假施设句。 若是本师假施设句。 即是徧计所集。 言辞所说。 若是徧计所集言辞所说。 即是究竟种种徧计言辞所说。 不成实故。 非是有为。 善男子。 言无为者。 亦堕言辞。 设离有为。 无为少有所说。 其相亦尔。 然非无事而有所说。 何等为事。 谓诸圣者。 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 现正等觉。 即于如是离言法性。 为欲令他现等觉故。 假立名相。 谓之有为。 善男子。 言无为者。 亦是本师假施设句。 若是本师假施设句。 即是徧计所集。 言辞所说。 若是徧计所集言辞所说。 即是究竟种种徧计言辞所说。 不成实故。 非是无为。 善男子。 言有为者。 亦堕言辞。 设离无为。 有为少有所说。 其相亦尔。 然非无事而有所说。 何等为事。 谓诸圣者。 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 现正等觉。 即于如是离言法性。 为欲令他现等觉故。 假立名想。 谓之无为。 尔时如理请问菩萨摩诃萨。 复问解甚深义密意菩萨摩诃萨言。 最胜子。 如何此事。 彼诸圣者。 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 现正等觉。 即于如是离言法性。 为欲令他现等觉故。 假立名相。 或谓有为。 或谓无为。 解甚深义密意菩萨。 谓如理请问菩萨曰。 善男子。 如善幻师。 或彼弟子。 住四衢道。 积集草叶木瓦砾等。 现作种种幻化事业。 所谓象身马身。 车身步身。 末尼眞珠。 琉璃螺贝。 璧玉珊瑚。 种种财谷库藏等身。 若诸众生。 愚痴顽钝。 恶慧种类。 无所晓知。 于草叶木瓦砾等上。 诸幻化事。 见已闻已。 作如是念。 此所见者。 实有象身。 实有马身。 车身步身。 末尼眞珠。 琉璃螺贝。 璧玉珊瑚。 种种财谷库藏等身。 如其所见。 如其所闻。 坚固执着。 随起言说。 唯此谛实。 余皆愚妄。 彼于后时。 应更观察。 若有众生非愚非钝。 善慧种类。 有所晓知。 于草叶木瓦砾等上。 诸幻化事。 见已闻已。 作如是念。 此所见者。 无实象身。 无实马身。 车身步身。 末尼眞珠。 琉璃螺贝。 璧玉珊瑚。 种种财谷库藏等身。 然有幻状迷惑眼事。 于中发起大象身想。 或大象身差别之想。 乃至发起种种财谷库藏等想。 或彼种类差别之想。 不如所见。 不如所闻。 坚固执着。 随起言说。 唯此谛实。 余皆愚妄。 为欲表知如是义故。 亦于此中随起言说。 彼于后时。 不须观察。 如是若有众生是愚夫类。 是异生类。 未得诸圣出世间慧。 于一切法离言法性。 不能了知。 彼于一切有为无为。 见已闻已。 作如是念。 此所得者。 决定实有有为无为。 如其所见。 如其所闻。 坚固执着。 随起言说。 唯此谛实。 余皆痴妄。 彼于后时。 应更观察。 若有众生非愚夫类。 已见圣谛。 已得诸圣出世间慧。 于一切法离言法性。 如实了知。 彼于一切有为无为。 见已闻已。 作如是念。 此所得者。 决定无实有为无为。 然有分别所起行相。 犹如幻事迷惑觉慧。 于中发起为无为想。 或为无为差别之想。 不如所见。 不如所闻。 坚固执着。 随起言说。 唯此谛实。 余皆痴妄。 为欲表知如是义故。 亦于此中随起言说。 彼于后时。 不须观察。 如是善男子。 彼诸圣者。 于此事中。 以圣智圣见离名言故。 现正等觉。 即于如是离言法性。 为欲令他现等觉故。 假立名想。 谓之有为。 谓之无为。 尔时解甚深义密意菩萨。 欲重宣此义。 而说颂曰。 佛说离言无二义 甚深非愚之所行愚夫于此痴所惑 乐着二依言戏论彼或不定或邪定 流转极长生死苦复违如是正智论 当生牛羊等类中尔时法涌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 从此东方过七十二殑伽河沙等世界。 有世界。 名具大名称。 是中如来。 号广大名称。 我于先日。 从彼佛土发来至此。 我于彼佛土。 曾见一处。 有七万七千外道。 并其师首。 同一会坐。 为思诸法胜义谛相。 彼共思议称量观察。 徧推求时。 于一切法胜义谛相。 竟不能得。 唯除种种意解。 别异意解。 变异意解。 互相违背。 共兴诤论。 口出矛[矛*赞]。 更相[矛*赞]刺。 恼坏既已。 各各离散。 世尊。 我于尔时。 窃作是念。 如来出世。 甚奇希有。 由出世故。 乃于如是超过一切寻思所行。 胜义谛相。 亦有通达作证可得。 说是语已。 尔时世尊告法涌菩萨摩诃萨曰。 善男子。 如是如是。 如汝所说。 我于超过一切寻思胜义谛相。 现正等觉。 现等觉已。 为他宣说。 显现开解。 施设照了。 何以故。 我说胜义。 是诸圣者。 内自所证。 寻思所行。 是诸异生。 展转所证。 是故法涌。 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 法涌。 我说胜义。 无相所行。 寻思。 但行有相境界。 是故法涌。 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 法涌。 我说胜义。 不可言说。 寻思。 但行言说境界。 是故法涌。 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 法涌。 我说胜义。 绝诸表示。 寻思。 但行表示境界。 是故法涌。 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 法涌。 我说胜义。 绝诸诤论。 寻思。 但行诤论境界。 是故法涌。 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超过一切寻思境相。 法涌当知。 譬如有人。 尽其寿量习辛苦味。 于蜜石蜜上妙美味不能寻思。 不能比度。 不能信解。 或于长夜。 由欲贪胜解。 诸欲炽火所烧然故。 于内除灭一切色声香味触相。 妙远离乐。 不能寻思。 不能比度。 不能信解。 或于长夜。 由言说胜解。 乐着世间绮言说故。 于内寂静。 圣默然乐。 不能寻思。 不能比度。 不能信解。 或于长夜。 由见闻觉知表示胜解。 乐着世间诸表示故。 于永除断一切表示萨迦耶灭。 究竟涅盘。 不能寻思。 不能比度。 不能信解。 法涌当知。 譬如有人。 于其长夜。 由有种种我所摄受诤论胜解。 乐着世间诸诤论故。 于北拘卢洲无我所无摄受。 离诤论。 不能寻思。 不能比度。 不能信解。 如是法涌。 诸寻思者。 于超一切寻思所行胜义谛相。 不能寻思。 不能比度。 不能信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颂曰。 内证无相之所行 不可言说绝表示息诸诤论胜义谛 超过一切寻思相尔时善淸净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甚奇。 乃至世尊善说。 谓世尊言。 胜义谛相。 微细甚深。 超过诸法一异性相。 难可通达。 世尊。 我即于此。 曾见一处。 有众菩萨等正修行胜解行地。 同一会坐。 皆共思议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一异性相。 于此会中。 一类菩萨作如是言。 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有异。 一类菩萨复作是言。 非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有异。 然胜义谛相。 异诸行相。 有余菩萨疑惑犹豫。 复作是言。 是诸菩萨。 谁言谛实。 谁言虚妄。 谁如理行。 谁不如理。 或唱是言。 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有异。 或唱是言。 胜义谛相。 异诸行相。 世尊。 我见彼已。 窃作是念。 此诸善男子。 愚痴顽钝。 不明不善。 不如理行。 于胜义谛微细甚深。 超过诸行一异性相。 不能解了。 说是语已。 尔时世尊告善淸净慧菩萨摩诃萨曰。 善男子。 如是如是。 如汝所说。 此诸善男子。 愚痴顽钝。 不明不善。 不如理行。 于胜义谛微细甚深。 超过诸行一异性相。 不能解了。 何以故。 善淸净慧。 非于诸行如是行时。 名能通达胜义谛相。 或于胜义谛而得作证。 何以故。 善淸净慧。 若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异者。 应于今时一切异生。 皆已见谛。 又诸异生。 皆应已得无上方便。 安隐涅盘。 或应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一向异者。 已见谛者。 于诸行相应不除遣。 若不除遣诸行相者。 应于相缚不得解脱。 此见谛者。 于诸相缚不解脱故。 于麤重缚亦应不脱。 由于二缚不解脱故。 已见谛者。 应不能得无上方便。 安隐涅盘。 或不应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善淸净慧。 由于今时。 非诸异生。 皆已见谛。 非诸异生。 已能获得无上方便。 安隐涅盘。 亦非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 都无异相。 不应道理。 若于此中作如是言。 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异者。 由此道理。 当知一切非如理行。 不如正理。 善淸净慧。 由于今时。 非见谛者。 于诸行相不能除遣。 然能除遣。 非见谛者。 于诸相缚不能解脱。 然能解脱。 非见谛者。 于麤重缚不能解脱。 然能解脱。 以于二障能解脱故。 亦能获得无上方便。 安隐涅盘。 或有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 一向异相。 不应道理。 若于此中作如是言。 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一向异者。 由此道理。 当知一切非如理行。 不如正理。 善淸净慧。 若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异者。 如诸行相。 堕杂染相。 此胜义谛相。 亦应如是堕杂染相。 善淸净慧。 若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一向异者。 应非一切行相共相。 名胜义谛相。 善淸净慧。 由于今时胜义谛相。 非堕杂染相。 诸行共相。 名胜义谛相。 是故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 都无异相。 不应道理。 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 一向异相。 不应道理。 若于此中作如是言。 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有异。 或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一向异者。 由此道理。 当知一切非如理行。 不如正理。 善淸净慧。 若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异者。 如胜义谛相。 于诸行相无有差别。 一切行相。 亦应如是无有差别。 修观行者。 于诸行中。 如其所见。 如其所闻。 如其所觉。 如其所知。 不应后时。 更求胜义。 若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一向异者。 应非诸行。 唯无我性。 唯无自性之所显现。 是胜义相。 又应俱时别相成立。 谓杂染相。 及淸净相。 善淸净慧。 由于今时一切行相。 皆有差别。 非无差别。 修观行者。 于诸行中。 如其所见。 如其所闻。 如其所觉。 如其所知。 复于后时。 更求胜义。 又即诸行。 唯无我性。 唯无自性之所显现。 名胜义相。 又非俱时染净二相。 别相成立。 是故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有异。 或一向异。 不应道理。 若于此中作如是言。 胜义谛相。 与诸行相都无有异。 或一向异者。 由此道理。 当知一切非如理行。 不如正理。 善淸净慧。 如螺贝上鲜白色性。 不易施设与彼螺贝一相异相。 如螺贝上鲜白色性。 金上黄色。 亦复如是。 如箜篌声上美妙曲性。 不易施设与箜篌声一相异相。 如黑沉上有妙香性。 不易施设与彼黑沉一相异相。 如胡椒上辛猛利性。 不易施设与彼胡椒一相异相。 如胡椒上辛猛利性。 诃棃涩性。 亦复如是。 如蠹罗[(白/巾)*系]上有柔软性。 不易施设与蠹罗[(白/巾)*系]一相异相。 如熟酥上所有醍醐。 不易施设与彼熟酥一相异相。 又如一切行上无常性。 一切有漏法上苦性。 一切法上补特伽罗无我性。 不易施设与彼行等一相异相。 又如贪上不寂静相。 及杂染相。 不易施设此与彼贪一相异相。 如于贪上。 于瞋痴上。 当知亦尔。 如是善淸净慧。 胜义谛相。 不可施设与诸行相一相异相。 善淸净慧。 我于如是微细。 极微细。 甚深。 极甚深。 难通达。 极难通达。 超过诸法一异性相。 胜义谛相。 现正等觉。 现等觉已。 为他宣说。 显示开解。 施设照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颂曰。 行界胜义相 离一异性相若分别一异 彼非如理行众生为相缚 及为麤重缚要勤修止观 尔乃得解脱尔时世尊告尊者善现曰。 善现。 汝于有情界中。 知几有情怀增上慢。 为增上慢所执持故。 记别所解。 汝于有情界中。 知几有情离增上慢。 记别所解。 尔时尊者善现白佛言。 世尊。 我知有情界中。 少分有情离增上慢。 记别所解。 世尊。 我知有情界中。 有无量无数不可说有情。 怀增上慢。 为增上慢所执持故。 记别所解。 世尊。 我于一时。 住阿练若大树林中。 时有众多苾刍。 亦于此林依近我住。 我见彼诸苾刍。 于日后分。 展转聚集。 依有所得现观。 各说种种相法。 记别所解。 于中一类。 由得蕴故。 得蕴相故。 得蕴起故。 得蕴尽故。 得蕴灭故。 得蕴灭作证故。 记别所解。 如此一类。 由得蕴故。 复有一类。 由得处故。 复有一类。 得缘起故。 当知亦尔。 复有一类。 由得食故。 得食相故。 得食起故。 得食尽故。 得食灭故。 得食灭作证故。 记别所解。 复有一类。 由得谛故。 得谛相故。 得谛徧知故。 得谛永断故。 得谛作证故。 得谛修习故。 记别所解。 复有一类。 由得界故。 得界相故。 得界种种性故。 得界非一性故。 得界灭故。 得界灭作证故。 记别所解。 复有一类。 由得念住故。 得念住相故。 得念住能治所治故。 得念住修故。 得念住未生令生故。 得念住生已。 坚住不忘。 倍修增广故。 记别所解。 如有一类。 得念住故。 复有一类。 得正断故。 得神足故。 得诸根故。 得诸力故。 得觉支故。 当知亦尔。 复有一类。 得八支圣道故。 得八支圣道相故。 得八支圣道能治所治故。 得八支圣道修故。 得八支圣道未生令生故。 得八支圣道生已。 坚住不忘。 倍修增广故。 记别所解。 世尊。 我见彼已。 便作是念。 此诸长老。 依有所得现观。 各说种种相法。 记别所解。 当知彼诸长老。 一切皆怀增上慢。 为增上慢所执持故。 于胜义谛徧一切一味相。 不能解了。 是故世尊甚奇。 乃至世尊善说。 谓世尊言。 胜义谛相。 微细最微细。 甚深最甚深。 难通达最难通达。 徧一切一味相。 世尊。 此圣敎中修行苾刍。 于胜义谛徧一切一味相。 尚难通达。 况诸外道。 尔时世尊告尊者善现曰。 如是如是。 善现。 我于微细最微细。 甚深最甚深。 难通达最难通达。 徧一切一味相胜义谛。 现正等觉。 现等觉已。 为他宣说。 显示开解。 施设照了。 何以故。 善现。 我已显示于一切蕴中淸净所缘。 是胜义谛。 我已显示于一切处。 缘起。 食。 谛。 界。 念住。 正断。 神足。 根力。 觉支。 道支中淸净所缘。 是胜义谛。 此淸净所缘。 于一切蕴中。 是一味相。 无别异相。 如于蕴中。 如是于一切处中。 乃至一切道支中。 是一味相。 无别异相。 是故善现。 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谛。 是徧一切一味相。 善现。 修观行苾刍。 通达一蕴眞如胜义法无我性已。 更不寻求各别余蕴。 诸处。 缘起。 食。 谛。 界。 念住。 正断。 神足。 根力。 觉支。 道支。 眞如胜义法无我性。 唯即随此眞如胜义无二智为依止。 故于徧一切一味相胜义谛。 审察趣证。 是故善现。 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谛。 是徧一切一味相。 善现。 如彼诸蕴展转异相。 如彼诸处。 缘起。 食。 谛。 界。 念住。 正断。 神足。 根力。 觉支。 道支。 展转异相。 若一切法。 眞如胜义法无我性亦异相者。 是则眞如胜义法无我性。 亦应有因。 从因所生。 若从因生。 应是有为。 若是有为。 应非胜义。 若非胜义。 应更寻求余胜义谛。 善现。 由此眞如胜义法无我性。 不名有因。 非因所生。 亦非有为。 是胜义谛。 得此胜义。 更不寻求余胜义谛。 唯有常常时。 恒恒时。 如来出世。 若不出世。 诸法法性安立。 法界安住。 是故善现。 由此道理。 当知胜义谛。 是徧一切一味相。 善现。 譬如种种非一品类异相色中虚空。 无相。 无分别。 无变异。 徧一切一味相。 如是异性异相一切法中胜义谛。 徧一切一味相。 当知亦然。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颂曰。 此徧一切一味相 胜义诸佛说无异若有于中异分别 彼定愚痴依上慢心意识相品第三尔时广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世尊。 如世尊说。 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 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者。 齐何名为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 如来齐何施设彼为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 说是语已。 尔时世尊告广慧菩萨摩诃萨曰。 善哉善哉。 广慧。 汝今乃能请问如来如是深义。 汝今为欲利益安乐无量众生。 哀愍世间。 及诸天人阿素洛等。 为令获得义利安乐。 故发斯问。 汝应谛听。 吾当为汝说心意识秘密之义。 广慧当知。 于六趣生死。 彼彼有情。 堕彼彼有情众中。 或在卵生。 或在胎生。 或在湿生。 或在化生身分生起。 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 展转和合。 增长广大。 依二执受。 一者有色诸根。 及所依执受。 二者相名分别。 言说戏论习气执受。 有色界中。 具二执受。 无色界中。 不具二种。 广慧。 此识亦名阿陀那识。 何以故。 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 亦名阿赖耶识。 何以故。 由此识于身摄受。 藏隐。 同安危义故。 亦名为心。 何以故。 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 积集滋长故。 广慧。 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 六识身转。 谓眼识。 耳鼻舌身意识。 此中有识。 眼及色为缘生眼识。 与眼识俱随行。 同时同境。 有分别意识转。 有识。 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 生耳鼻舌身识。 与耳鼻舌身识俱随行。 同时同境。 有分别意识转。 广慧。 若于尔时一眼识转。 即于此时。 唯有一分别意识。 与眼识同所行转。 若于尔时二三四五诸识身转。 即于此时唯有一分别意识。 与五识身同所行转。 广慧。 譬如大暴水流。 若有一浪生缘现前。 唯一流转。 若二若多浪生缘现前。 有多浪转。 然此暴水。 自类恒流无断无尽。 又如善净镜面。 若有一影生缘现前。 唯一影起。 若二若多影生缘现前。 有多影起。 非此镜面转变为影。 亦无受用灭尽可得。 如是广慧。 由似暴流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 若于尔时有一眼识生缘现前。 即于此时一眼识转。 若于尔时乃至有五识身生缘现前。 即于此时五识身转。 广慧。 如是菩萨虽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故。 于心意识秘密善巧。 然诸如来不齐于此。 施设彼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广慧。 若诸菩萨于内各别。 如实不见阿陀那。 不见阿陀那识。 不见阿赖耶。 不见阿赖耶识。 不见积集。 不见心。 不见眼色。 及眼识。 不见耳声。 及耳识。 不见鼻香。 及鼻识。 不见舌味。 及舌识。 不见身触。 及身识。 不见意法。 及意识。 是名胜义善巧菩萨。 如来施设彼为胜义善巧菩萨。 广慧。 齐此名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如来齐此施设彼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颂曰。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 恐彼分别执为我 发布时间:2022-06-11 06:48:3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3:2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57486.html